目录乡级工作常识 (1)第一节组织体系 (1)1、乡级组织机构的构成 (1)2、乡级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分工 (1)第二节乡级责任人常识 (9)1、熟悉掌握辖区内整体情况 (9)2、落实各级、各部门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 (9)3、接收、上报预警信息 (9)4、调度指挥 (10)5、选定、建设临时避难场地 (11)6、灾民安置点管理 (11)7、灾后应急处置 (11)8、灾后重建 (12)9、组织宣传、培训、演练 (12)第三节乡级工作人员常识 (13)1、调度工作人员 (13)2、预警工作人员 (14)3、监测工作人员 (15)4、转移工作人员 (17)5、安置工作人员 (18)6、应急抢险队员 (18)第四节宣传培训 (20)1、宣传 (20)2、培训、演练 (21)第五节预案编制 (21)村级工作人员常识 (23)第一节组织体系 (23)1、村级组织机构的构成 (23)2、村级组织机构的分工和职责 (23)第二节村级责任人常识 (28)1、熟悉掌握本村整体情况 (28)2、落实本村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 (28)3、接收、上报预警信息 (29)4、确定本村预警指标 (29)5、确定本村转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 (30)6、选定临时避难场地 (30)7、灾民安置点管理 (31)8、灾后应急处置 (31)9、灾后重建 (32)10、教育村民保护专业监测设施 (32)第三节村级工作人员常识 (33)1、雨量、水位监测人员 (34)2、预警人员 (36)3、应急抢险队伍 (37)第四节宣传培训 (38)1、宣传 (38)2、培训、演练 (39)第五节村级及工矿企业、学校预案编制 (40)1、村级预案 (40)2、工矿企业、学校预案 (40)村民山洪灾害防御常识 (41)第一节山洪灾害发生前注意事项 (41)1、村民应掌握哪些山洪灾害知识 (41)2、村民应熟悉哪些当地情况 (42)3、哪些地方不宜建房 (42)4、如何观察天气征兆躲避山洪灾害 (44)5、泥石流灾害发生时有哪些前兆 (46)6、滑坡灾害发生的前兆 (47)7、滑坡、泥石流的简易观测手段 (48)8、中、小学校如何防范山洪灾害 (53)第二节山洪灾害发生时注意事项 (56)1、山洪来临时如何预警 (56)2、山洪来临时如何转移 (58)3、深夜凌晨遭遇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59)4、被洪水围困时怎样求救 (60)5、住宅被淹时如何避险 (61)6、怎样救助被洪水围困的人群 (62)7、山洪到来转移不及时如何自救 (63)8、防御山洪十要十不要 (64)第三节山洪灾害发生后注意事项 (65)1、灾民安置 (65)2、山洪灾害受伤患者外伤如何紧急处理 (67)3、如何救助被泥石流伤害的人员 (68)4、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69)5、如何做好灾后的防疫救护工作 (70)6、如何进行饮用水消毒 (71)7、山洪灾害期间易发生哪些疾病 (72)古交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 (74)一、监测系统介绍 (74)1、监测系统介绍 (75)2、预警系统介绍 (75)3、预警平台介绍 (75)二、测站介绍 (76)1、自动雨量站 (76)2、自动水位站 (76)3、简易水位站 (77)三、预警平台 (77)1、乡镇级预警平台 (77)2、村级预警平台 (77)设备认识 (78)1、雨量计: (78)2、报警器: (78)简易雨量站使用说明 (79)1、报警器使用方法: (79)(1)电源开关 (79)(2)设置按钮 (79)(3)调整按钮 (79)(4)消音、消警按钮 (80)2、参数设置 (80)3、维护方法 (81)简易雨量站参数设置标准 (82)简易雨量站时段及降雨量参数设置表 (82)UPS不间断维护和保养 (83)一、常见问题 (83)二、维护 (83)设备简单使用步骤 (84)设备外观: (84)当雨量计报警时,按以下方式预警: (84)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85)1、无音频输出 (85)1.1 外接喇叭无音 (85)1.2 预警无音 (85)1.3 打电话无音 (86)1.4 麦克风无音 (86)1.5 MP3无音 (86)2、设备不上电 (87)乡级工作常识第一节组织体系1、乡级组织机构的构成乡级组织机构应由乡(镇)长为指挥长,乡(镇)党委副书记和政府分管副乡(镇)长为副指挥长,乡直有关单位可参照县级防汛机构派负责人为成员,下设防汛办公室。
并应设调度、信息、监测、转移、保障、应急抢险等工作小组。
2、乡级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分工2.1职责乡(镇)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是在县政府与县、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山洪灾害损失,确保社会安定,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应做好以下具体工作:①在上级防指统一组织指挥下,协助当地政府开展防汛与抢险救灾避险的具体工作,制定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制定本地防汛工作规划、计划及有关规章制度,编报防汛总结;配合完成危险区划分、转移路线勘察、安置点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②负责组织落实各村级防汛负责人和各防汛工作组负责人,明确职责,签订责任书,组织培训和演练。
③落实山洪灾害防御各项工作,掌握山洪险情动态,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定期进行本区水库山塘、险工险段、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等隐患的监测,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处置。
④负责落实监测预警工作,确保监测预警系统全覆盖,及时将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水雨情预警信息传递到村级防汛负责人和各工作组人员。
当接到县级防汛部门发布的灾害性天气预报、水雨情预警信息时,根据预案响应等级,做好预警信息传递,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应保持在岗,开展督促、监测、预警等工作。
⑤负责制定人员转移方案,做好人员避险转移和安置工作,确保“不漏一处、不留死角”。
⑥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避灾场所的建设及鉴定,并加强安置点管理。
⑦宣传培训百姓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张贴标语、刷写口号、开放专栏及发放明白卡、宣传画册等,并在危险地段设立警示标志。
⑧负责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安全监管工作,特别是乡村切坡建房、切坡修路等危险地段的安全监管工作及生产建设过程中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等活动。
对已经发生安全隐患的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致,并加强监管。
⑨负责组建防汛抢险救灾队伍,按规定储备防汛物资。
⑩负责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落实刷写宣传标语、设置宣传栏、发放明白卡、播放宣传光盘、发放宣传手册等工作。
⑪做好防汛值班,灾情报送,确保信息畅通。
2.2 分工①指挥长:负责全乡(镇)山洪灾害防御全面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主持防指工作,召开防汛会议,并根据山洪灾害汛情的需要,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乡总动员等防汛指令。
②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工作,做好分管工作。
负责山洪灾害危险区、警戒区的监测、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指挥长发布的指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③调度组:当好防指参谋,根据雨情、水情、灾情、险情作出调度。
④信息组:负责对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掌握本区域内各村组信息员反馈的各种信息,了解本区域内的洪水预警预报和险情灾情动态,及时为指挥长、副指挥长、调度组的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并根据调度指令,发布预警信息,并及时将本区域内的情况上报。
⑤监测组:负责本区域内水库山塘、堤防、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监管,同时负责雨量站、滑坡点、泥石流沟和危险区的监测工作。
在各村、组确定专人定时、定点观测监视,及时提供有关情况、数据,如遇紧急情况可直接向上级防汛指挥部门汇报。
并负责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等工作。
⑥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长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安全路线转移,到户到人、不留死角,转移时,按照先人员再财产,先转移老弱病残孕、少儿、妇女,后转移一般人员的原则进行。
对贪恋财产,拒不服从命令者,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帮助其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的人员安全和疾病救治。
⑦保障组:一般由乡民政、建设、卫生防疫等部门组成。
对于集中安置灾民的避灾场所,应综合配备临时组建的救助管理站及相应的专业人员,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做好灾民的粮油、食品、饮用水、衣被等基本生活物资发放,做好卫生防疫等工作,加强安全巡逻执勤和对灾民原住宅的看护,制止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严防哄抢救灾物资等恶性案件,维持好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同时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⑧应急抢险队:由乡(镇)政府组织成立一支以基干民兵为主,国土、水利、医疗等部门参加的应急抢险队。
在紧急情况下,由防汛指挥长直接调度指挥,到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的第一线参与救援工作,抢险队应登记造册备案,并定时组织演练。
⑨防汛物资库:由乡防汛指挥部门设立防汛物资库,日常储备必要的防汛物资。
乡级防指应对防汛物资进行严格管理,仓库管理人员应了解防汛物资性能,注意日常维护与保养,保证关键时刻拉的出、用的上。
防汛物资属政府专项物资,必须“专物专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
2.3 乡级组织机构工作注意事项①危险区划分注意事项:山洪灾害危险区的划分标准一是历史最高洪水线以下区域,即有记录或根据调查回忆的最大洪水以下的淹没区;二是各溪河十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下区域;三是发生过或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迹象等地质灾害区域。
②雨量监测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妥善保管雨量观测设施,水位设施要注意保护,教育儿童不要进行破坏。
平时注意观察雨量、水位变化,如有情况,及时上报。
③预警发布注意事项:雨量、水位预警指标要合理确定,并由专人负责预警事宜,既要避免预警值过大而产生已经成灾但人员尚未转移的现象,又要避免太小而产生频繁组织人员转移。
④转移群众注意事项:转移群众应本着就近、迅速、安全、有序的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其他人员,先危险区人员后防治区人员;防汛指挥人员应最后撤离。
老弱病才因行动不便,自我躲在避灾能力差,应给予特殊关注,如能事先判断灾害发生,可以提前转移;来不及提前转移时,可以采用抱、抬等方式帮助其撤离现场。
对转移过程有伤或有病人员,待转移至安置点后应及时予以救治。
⑤安置地点注意事项:避灾场所应选定在村内安全区,要保证避灾人员有饭吃、有水喝,有睡觉的地方。
避灾场所要实行严格管理,由专人负责。
第二节乡级责任人常识1、熟悉掌握辖区内整体情况乡级负责人应掌握本村山洪灾害防御总体情况,熟悉本村地理、人口、经济、居住地等信息,了解本辖区内危险区与安全区,平日做到心中有数,临灾才能不慌不乱。
2、落实各级、各部门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乡级责任人要负责落实各村级责任人及疏散撤离、求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责任人,并造册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