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手册-1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手册-1


5、作用于金属液上的压力 不足
5、铸件表面内浇口对侧易出现压不实现 象,同时伴有表面发暗。适当调整压射压 力。
缺陷6----凹陷
其他名称:缩凹、 缩陷、憋气、塌边
缺陷现象:
铸件平滑表面上 出现的凹瘪的部 分,其表面呈自 然冷却状态。
产生原因
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
1、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壁 厚差太大,有局部厚实部位, 产生热节。
产生原因
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
1、合金流动不良引起: (1)、金属液含气量高, 氧化严重,以致流动性下 降。 (2)、合金浇注温度及模 具温度过低。 (3)、内浇口速度过低。
(4)、蓄能器内氮气压力 不足。
(5)、压室充满度低,比 压低。
(6)、铸件壁太薄或厚薄 悬殊等设计不当。
2、浇注系统不良引起: (1)、浇口位置、导流方 式、内浇口股数选择不 当。 (2)、内浇口截面积太 小。 3、排气条件不良引起: (1)、排气不畅。
(2)、涂料过多,未被烘 干燃尽。 (3)、模具温度过高,型 腔内气体压力较高,不易 排出。
1、改善合金的流动性: (1)、产品内部质量不好,表面气泡多。 精炼合金液,尽可能排除气体及非金属夹 杂物; (2)、伴有冷隔、流痕。适当提高合金浇 注温度和模具温度; (3)、产品表面出现小凹坑,欠铸周围伴 有冷隔。适当提高压射速度; (4)、压力表有缓冲现象且显示数值不符 合工艺要求,铸件伴有压不实现象。补充 氮气,提高有效压力; (5)、铸件表面有冷金属痕迹,同时存在 压不实现象。调整压室直径,提高压射比 压,采用定量浇注。 (6)、壁薄处欠铸周围存有明显的冷隔或 压不实。河改进铸件结构,适当调整壁 厚,另外可开设辅助浇口; 2、改进浇注系统: (1)、欠铸前端伴有冷隔、融合不完整现 象。根据填充模拟或实际烫模件选择浇口 位置、导流方式几浇口股数; (2)、经常伴有粘内浇口现象。增大内浇 口截面积或提高压射速度; 3、改善排气条件: (1)、产生欠铸处周围颜色黑,伴有杂质 堆积及气泡等。增设溢流槽和排气道,深 凹腔处可采用顶杆间隙或型芯间隙排气; (2)、表面颜色不亮、流痕严重。涂料使 用薄而均匀,吹干燃尽后合模; (3)、经常伴有粘模多,拉伤严重,表面 气泡。降低模具温度至工艺规定范围。
2、合金收缩率大。
3、内浇口截面积太小,位置 不当。
4、压射比压低。 5、模具局部温度太高。
6、由压铸模损伤、龟裂引起 7、憋气引起,金属液填充 时,局部气体未排出,被压缩 在型腔表面和金属液面之间而 形成。
1、检测产品相应部位或用手感觉,是否存在较 大壁厚差和厚壁处。与客户设计人员沟通,在 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改善铸件结构,使 壁厚趋于均匀,厚薄相差较大的连接处应逐步 缓和过渡,消除热节; 2、抽取样块,用密度检测仪检测,同时观察样 块凝固时凹陷的程度。选择收缩率小的合金, 精炼合金液; 3、内浇口截面小使铸件远端压不实或出现金属 流对接。察看内浇口位置是否出于有利于补缩 和填充壁厚处。正确设置合金倒入位置,适当 加大内浇口的截面积; 4、铸件远端整体有压不实现象。增大压射力; 5、用模具测温枪测量产生缺陷的模具相应部位 的温度。适当调整模具热平衡条件,采用温控 装置以及点冷却等,喷涂该区域时间长些,强 制冷却; 6、察看模具相应部位是否损伤凸起和龟裂严重。 检修模具; 7、凹陷表面光滑,轮廓一般呈规则圆形,与其 它表面颜色有明显区分。改善排气条件,二级 压射位置晚些,一级压射速度适当降低,二级 压射速度适当降低;
表 面 缺 陷
缺陷1----冷隔
其他名称:冷接(对接)
缺陷现象:
温度较低的金属流互 相对接但未熔合而出 现的缝隙,呈不规则 的线形,有穿透的和 不穿透的两种,在外 力的作用下有发展的
趋势。
产生原因
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
1、金属液浇注温度低或 模具温度低; 2、合金成分不符合标 准,流动性差; 3、金属液分股填充,熔 合不良;
芯;
10、填充速度太高; 10、模具型腔内浇口处冲刷严重,
伴有粘附铝合金。适当降低速度;
11、型腔表面未氮化。 11、型腔表面经常粘附铝合金。必
须进行表面氮化处理。
缺陷3----欠铸
其他名称:浇不足、 轮廓不清、边角残缺
缺陷现象:
金属液未充满型 腔,铸件上出现 填充不完整的部 位。多出现在铸 件末端或狭窄深 腔处。
4、涂料用量过多。
1、涂黑油烫模,能看出金属流的流向和填 充顺序。调整内浇口截面积、位置或填充 方向,以达到同步填充的目的;
2、用模具测温枪测量模具温度。调整模具 温度至工艺要求范围内;
3、产品表面,内浇口处的金属流会出现特 亮的部位。适当调整填充速度以改变金属 液填充型腔的流态; 4、产品表面发黑,局部会出现涂料堆积现 象。调整涂料浓度,涂料使用薄而均匀;
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
1、推杆调整不齐或端部 1、检查推杆状态和尺寸。调整推杆至
磨损。
正确位置或修复更换推杆;
2、模具型腔、滑块拼接 2、检查模具拼接部位的状态。紧固镶
部分和其活动部分配合 块或其他活动部分,消除不应有的凹
欠佳,如凸凹不齐、间 凸部分;
隙大等。
3、推杆面积太小。
3、铸件上推杆痕迹经常变深或相应部
其他名称:网状痕迹、 网状花纹、龟裂毛刺
缺陷现象:
由于模具型腔表面 产生热疲劳而形成 的铸件表面上的网 状凸起痕迹和金属 刺。
产生原因
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
1、模具型腔表面龟裂造 1、核查模具生产模次和消应力处理的
成的痕迹,内浇口区域 纪录。按模具使用维护保养规定使用
附近的热传导最集中, 模具,及时进行消应力处理。易产生
缺陷4----气泡
其他名称:鼓泡
缺陷现象:
铸件表皮下,聚 集气体鼓胀所形 成的泡,有时会 崩裂,存在贯通 和非贯通两种。
产生原因
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
1、模具温度太高,开模过 早。 2、填充速度太高,金属流 卷入气体过多。
3、涂料发气量大,用量过 多,浇注前未燃尽,使挥发 气体被包在铸件表层,另涂 料含水量大。 4、型腔内气体没有排出, 排气不顺。
铜合金:锌、硅偏高,
镁合金:铝、硅、铁偏
高。
6、铸件结构存在特别厚 6、厚大热结处表面会出现凹陷或开裂。
大的热结处。
与客户协商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更
改结构;
7、合金液浇注温度过高。 7、铸件表面有特亮区域或粘模拉伤,
壁厚处出现凹陷。控制浇注温度至工
8、模具型芯弯曲或型面 艺要求范围内;
损伤或存在倒斜度。
位定出包。适当加大推杆面积或增加
个数;
4、铸件的侧壁表面,有 4、改善铸件结构,使压铸模具消除穿
动、定模互相穿插的镶 插的镶嵌形式、改进压铸模结构;
件所形成。
5、修复模具表面;
5 、模具损伤引起,如
型腔表面划伤、磕碰等。
6、模具上活动或滑动部 6、铸件表面印痕深浅不一致。检修模
分松动或磨损
具。
缺陷9---网状毛刺
2、产生拉毛甚至拉裂。打光压痕、 更换型芯或焊补型壁;
3、合金粘附模具; 3、拉伤起毛。抛光模具;
4、铸件顶出偏斜,或 4、单边大面积拉伤,顶出时有异声。
型芯轴线偏斜;
修正模具结构;
5、型壁表面粗糙; 5、拉伤为细条状,多条。打磨抛光
表面;
6、涂料常喷涂不到; 6、模具表面过热,均匀粘铝。涂料
用量薄而均匀,不能漏喷涂料;
8、孔侧面或损伤面处存在较严重的拉
9、冲边去浇铸系统时冲 伤起毛。更换型芯或修复模具;
裂。
9、主要裂纹在浇口附近。维修冲边模、
清理刃口。
缺陷8----印痕
其他名称:推杆印痕、 镶块或活动块拼接印痕
缺陷现象:
铸件表面由于模具 型腔磕碰及推杆、 镶块、活动块等零 件拼接所留下的凸 出和凹下的痕迹。
产生原因
缺陷2----擦伤
其他名称:拉伤、 拉痕、 粘模伤痕
缺陷现象:
顺着脱模方向,由 于金属粘附,模具 制造斜度太小而造 成铸件表面的拉伤 痕迹,严重时成为 拉伤面甚至产生裂 纹。
产生原因
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
1、型芯、型壁的铸造 斜度太小或出现倒斜 度; 2、型芯、型壁有压 痕;
1、产品一般拉出亮痕,不起毛。修 正模具,保证制造斜度;
7、铝合金中含铁量低 7、型腔表面粘附铝合金。适当增加
于0.6%;
含铁量至0.6~0.8%;
8、合金浇注温度高或 8、型腔表面粘附铝合金,尤其是内
模具温度太高;
浇口附近。降低浇注温度和控制模
具温度在工艺要求范围内;
9、浇注系统不正确, 9、型壁或型芯粘附铝严重。调整内
直接冲击型壁或型 浇口的位置和填充方向;
缺陷7----裂纹
其他名称:
缺陷现象:
铸件上合金基体被 破坏或断开形成细 丝状的缝隙,有穿 透的和不穿透的两 种,有发展的趋 势。 裂纹可分为冷裂纹 和热裂纹两种,它 们的主要区别是: 冷裂纹铸件开裂处 金属未被氧化,热 裂纹铸件开裂处金 属被氧化。
产生原因
分析判断及解决办法
1、铸件结构不合理,收 1、 核查铸件结构,三座标检测尺
缩受到阻碍,铸件圆角 寸,确认收缩比是否合适。修改模
太小。
具,选用合适的收缩比率。与客户协
商,改进铸件结构,减少壁厚差,增
大铸造圆角;
2、抽芯及顶出装置在工 2、型芯或某方向的面会存在擦伤。修
作中发生偏斜,受力不 正模具结构,保证定出、脱模顺利;
均匀。
3、模具特别是型芯温度 3、型芯孔内存在冷隔。提高模具工作
低。
温度;
4、开模及抽芯时间太 4、型芯孔或侧面可能存在拉伤。缩短
迟。
开模及抽芯时间;
5、选用合金不当或有害 5、通过光谱分析检查合金化学成分,
杂质过高,使合金塑性 确认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严格控制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