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巴东县信陵镇财政所高切坡防护工程第一章概述 (4)1.1前言 (4)1.2高切坡概况与安全等级 (5)1.3设计依据 (6)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 (7)2. 勘察区自然条件及地质概况 (7)2.1 自然条件 (7)2.2 地质概况 (8)第三章高切坡地质特征 (10)3.1高切坡形态特征 (10)3.2高切坡物质组成 (10)3.3高切坡地质构造特征 (11)3.4地质结构 (11)3.5水文地质条件 (12)3.6岩体风化 (13)3.7岩石及结构面物理力学指标 (13)第四章高切坡稳定性分析 (15)4.1高切坡稳定性现状 (15)4.2预测变形破坏模式 (15)4.3边坡稳定计算 (16)4.4稳定性评价与分区 (19)4.5 边坡支护方案 (20)第五章锚杆设计 (20)5.1 对该高切破锚固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20)5.2根据上述分析对该边坡采取锚杆构造设计 (25)5.3 锚杆布置及数量的确定 (28)第六章边坡表面治理 (30)6.1 喷护挂网 (30)6.2护脚墙 (30)6.3 排水设计方案 (31)第二篇施工组织设计 (34)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34)第八章施工技术 (35)8.1施工准备和场地布置 (35)8.2锚杆挂网施工 (35)8.3施工注意事项 (41)第九章施工质量控制及其标准 (43)9.1质量保证体系 (43)9.2质量控制原则和制度 (43)9.3质量保证措施 (44)第十章边坡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46)10.1监测项目和方法 (46)10.2观测时间与周期 (47)10.3信息化施工 (48)第十一章计划工期与施工进度控制 (49)11.1施工进度计划 (49)11.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50)第十二章安全文明施工 (52)12.1安全管理目标 (52)12.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53)12.3安全保证措施 (53)12.4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56)内容摘要边坡治理是一项技术复杂、施工困难的灾害防治工程。
作为全球性三大地质灾害之一的边坡失稳塌滑严重危及到国家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
我国在水电工程、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高边坡,其稳定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工期、安全、环境保护和工程运行,它涉及到地质、岩土、环境、结构等多方面的知识。
本文在理论分析高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影响因素、破坏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对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一个综合的支护加固方案。
对工程实例的锚固支护进行了安全系数计算,从支护后边坡的安全系数方面分析、评价坡体的加固效果。
关键词:边坡圆弧滑动法安全系数AbstractThe regulation of the slope is a complicated,difficult disaster prevention project.Slopes are formed by natural or artificial. A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geological disaster,the instability of the slope are serious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state property and people’s lives.The stability of slope is very important in hydraulic,hydroelectric,railway,and highway engineering. This problem can directly influence on construction time、investment and environment, and which involves a lot of knowledge such as geological,rock-soil,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lop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the form, influencing factors, failure mode, by using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for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a comprehensive program are supported.Analyzing the slope after prestress anchorage,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he program from the safety factor after anchorage.Keywords:slope slip circle method factor of safety第一章概述1.1前言巴东县新县城位于巫峡与西陵峡间的长江南岸,为长江“黄金水道”与“209”国道的交汇点,交通便利。
地理坐标东经110°23'、北纬31°01',水路东距宜昌市115km、西至巫山县城57km;陆路北距兴山县城90km、西南距恩施市207km。
在新县城的建设中,形成了大量的高切坡,高切坡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区内居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因此,需对这部分高切坡进行防护工作。
2010年11月,受巴东县移民局委托,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承担了信陵镇财政所高切坡的勘察设计工作。
根据《三峡库区湖北省高切坡防护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文件(CXTC-0508003)规定,本次信陵镇财政所高切坡勘察工作要求达到详勘阶段精度,勘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明高切坡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查明高切坡岩土体的成因类型、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岩石风化程度;查明高切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查明坡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和特征;查明高切坡区的水文气象和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对高切坡稳定性进行工程地质评价,为高切坡治理设计提供岩土参数并提出治理方案和建议。
1.2高切坡概况与安全等级信陵镇财政所高切坡位于巴东新县城信陵镇西壤坡水厂北西侧新征地范围内,西四路呈“Z”字型环绕通过场区,北端接中国人民银行巴东分行,西侧接居民区,南侧为空地。
根据规划,信陵镇财政所住宅楼、办公楼等场平开挖完成后,办公楼后侧将形成高6.61~8.22m的岩质边坡,起点坐标:Y=436482.87,X=3435896.06,终点坐标:Y=436435.37,Y=3435854.93,边坡长72.92m,边坡面积505m2,边坡前13.47m段走向160°、后30.39m段走向64°、中间段走向59°;西四路南侧约20m处将形成高约7.77~11.36m的岩质边坡,起点坐标:Y=436489.51,X=3435875.83,终点坐标:Y=436448.06,Y=3435827.17,边坡长78.6m,边坡面积755m2,边坡前19.2m段走向153°、后7.3m段走向52°、中间段走向59°。
根据《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高切坡防护)》(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2004年11月),规划高切坡介质类型为Ⅰ3类,边坡分两级开挖,最大总坡高19.7m,总坡长152m,规划面积1200 m2,场坪开挖后边坡实际面积1260m2,影响到35户,110人。
高切坡危害程度为严重,安全等级为二级。
1.3设计依据1.3.1有关文件、规划报告(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国务院令第299号,2001年3月1日);(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3)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三期防治工作有关问题协调意见的报告》(发改地区[2004]2918号);(4)《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规划大纲》(国三峡办发规字[2003]96号);(5)《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国务院三峡办发计字[1994]056号);(6)长江三峡工程水库分区县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7)《三峡库区湖北省巴东县巴东县西壤坡四路高切坡(编号0)防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05年8月,湖北省鄂西地质工程勘察院(以下简称“地勘报告”);(8)业主委托书。
1.3.2主要规范规程(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D299-2004);(3)《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试行)》(SDJ19-78)。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9)《三峡库区湖北省高切坡防护工程地质勘察设计》(CXTC-0508003)(以下简称《规划报告》);(10)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年编制的《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地质勘察与初步设计技术工作要求》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2. 勘察区自然条件及地质概况2.1 自然条件巴东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湿热多雾、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等特点。
由于县境南北狭长,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其垂直气候分布差异明显,形成各种不同的山地型小气候。
据巴东气象站资料,城关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7.5℃,7-8月份平均气温35.5℃,最高温度达41.4℃,1-2月份平均气温3.8℃,最低气温达-9.4℃,最大日温差22.4℃;无霜期最长为311天,最短173天。
太阳辐射年平均88—89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总时数在1200—1650小时之间。
本区处鄂西暴雨区五峰暴雨中心北缘,具有降雨连续集中、7月份雨量特别丰富、年际变化大等特点。
城关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7mm(1954-2000年),最大年降雨量1522.4mm(1954年),最小年降雨量694.8mm(1996年),暴雨1小时最大降雨量75.2mm(1991年8月6日),日最大降雨量为193.3mm(1982年7月15日),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随高程增加而递增,南北平均降雨量1293.3mm。
2.2 地质概况工程区属侵蚀中低山地貌。
岸坡总体上为走向近南东,倾向北西的斜坡,地形相对完整,地形坡角一般20°~35°,局部地形较平缓,坡角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