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艺术特色 2
二、以委婉曲折的笔法达难达之情。 以委婉曲折的笔法达难达之情。 下片,即景抒情,以直抒胸臆的手法, 下片,即景抒情,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正面抒写离 后又转换角度,由行者(自己), ),没想居者 愁,后又转换角度,由行者(自己),没想居者 佳人),侧重虚写, ),侧重虚写 (佳人),侧重虚写,侧面表现自己的思归不得 的惆怅, 的惆怅,最后又想象以反问方式向佳人吐相思之 词人以极为自然的转换手法, 苦。词人以极为自然的转换手法,从自己和对方 两头着笔,感情曲折, 两头着笔,感情曲折,把游子飘泊归乡不得的凄 苦情怀,表达了淋漓尽致。 苦情怀,表达了淋漓尽致。
词的上片,以层层铺倒的手法,描绘登高所见之景。 词的上片,以层层铺倒的手法,描绘登高所见之景。 词以一“ 字领起,先描写清秋江天之寂寥;继以霜风、 词以一“对”字领起,先描写清秋江天之寂寥;继以霜风、关 残照之景,再作气氛渲染; 河、残照之景,再作气氛渲染; 红衰翠减” 更见一片萧飒; “红衰翠减”,更见一片萧飒; 江水无语,又可谓言外有意,寄托了词人青春不再、 江水无语,又可谓言外有意,寄托了词人青春不再、人生如寄 的感伤。 的感伤。 写景中无不浸染了词人浓重的离情。 写景中无不浸染了词人浓重的离情。
重难点问题1 重难点问题
1、说明这首词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具体情感内容。 说明这首词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具体情感内容。 这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 这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词人倾吐了萍 踪飘泊的坎坷经历, 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产生的内心 矛盾苦闷。 矛盾苦闷。 找出贯串全词的句子。 2、找出贯串全词的句子。 登高临远”贯串全词。 “登高临远”贯串全词。 具体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 3、具体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理出抒情 层次。 层次。
重难点问题2 重难点问题
4、体会这首词下片抒情曲折的特点,简要说明由 体会这首词下片抒情曲折的特点, 写作者自己进而转写佳人的方法对抒发离愁所 起的作用。 起的作用。 词的上片写自己,下片转写佳人,由己推彼, 词的上片写自己,下片转写佳人,由己推彼, 写佳人妆楼眺望,想念词人,使感情波澜起伏, 写佳人妆楼眺望,想念词人,使感情波澜起伏, 层次多变。将思归之念,佳人眺望合在一起, 层次多变。将思归之念,佳人眺望合在一起, 尽诉情思,从而把羁旅之思, 尽诉情思,从而把羁旅之思,思乡不归的情怀 表达得淋漓尽致。 表达得淋漓尽致。 说明“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的内涵。 5、说明“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的内涵。 此二句表面看是写景,实则是景中寓情。以流 此二句表面看是写景,实则是景中寓情。 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寄寓作者年华虚度、 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寄寓作者年华虚度、 功名无就的痛苦。写流水无情, 功名无就的痛苦。写流水无情,反托词人的痛 苦心情。暗示江水东流,山高路远, 苦心情。暗示江水东流,山高路远,引发出邈 远的思乡念人之情。 远的思乡念人之情。
八声甘州
柳永
学习要求
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 读懂词意,辨识、 读懂词意,辨识、说明诗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含义 和用法。 和用法。 文学知识: 文学知识: 了解词人柳永。 了解词人柳永。 课文阅读分析: 课文阅读分析: 说明这首词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具体情感内容; 说明这首词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具体情感内容; 认知这首词以“登高临远”四字贯穿全篇,并据此理 认知这首词以“登高临远”四字贯穿全篇, 出全词写景抒情的层次; 出全词写景抒情的层次; 具体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 具体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 体会这首词下篇抒情曲折的特点,简要说明由写作者 体会这首词下篇抒情曲折的特点, 自己进而转写佳人的方法对抒发离愁所起的作用; 自己进而转写佳人的方法对抒发离愁所起的作用; 说明“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的内涵。 说明“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的内涵。
层次内容分析1 层次内容分析
上片: 状写登高所见之景( 上片:——状写登高所见之景(层层铺叙) 状写登高所见之景 层层铺叙) 开头两句, 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 1.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 接三句以“ 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 2.接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 是处……”跌到眼前物华哀飒的近景。 跌到眼前物华哀飒的近景。 3.“是处 跌到眼前物华哀飒的近景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宕开一笔, 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宕开一笔,推出所 见长远江景。 见长远江景。 用眼前江水的流逝,表示时光一去不返, 用眼前江水的流逝,表示时光一去不返,寄托了 词人年华虚度。功名无孔不入就的痛苦, 词人年华虚度。功名无孔不入就的痛苦,此外还用流 水的“无语” 无情。 水的“无语”——无情。不管落花的飘零,也不解游 无情 不管落花的飘零, 子的愁思,反衬词人的深沉痛苦。 子的愁思,反衬词人的深沉痛苦。
主旨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 事业无成而生的内心矛盾与苦闷。 事业无成而生的内心矛盾与苦闷。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封建时代中下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 情绪。 情绪。
艺术特色1 艺术特色
一、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首句总写秋景,“江天”二字,为下面铺叙景物, 首句总写秋景, 江天”二字,为下面铺叙景物, 提供了空阔无垠的总背景, 潇潇”写秋雨之声, 提供了空阔无垠的总背景,“潇潇”写秋雨之声, 写秋雨之态, “洒”写秋雨之态,无不间接传达出一种笼罩全 篇的凄凉潇凉的气氛。 篇的凄凉潇凉的气氛。 下面承“清秋”之意。着力展开了一幅雨后暮景, 下面承“清秋”之意。着力展开了一幅雨后暮景, 渐霜风”三句,有三层意思,无不景中有情。 “渐霜风”三句,有三层意思,无不景中有情。 秋风肃杀是一层,再加秋风横扫关河, (秋风肃杀是一层,再加秋风横扫关河,使人难 又是一层,更况夕阳西沉,独立楼头, 忍,又是一层,更况夕阳西沉,独立楼头,情何 以堪,又是一层)。 以堪,又是一层)。 在对景物加倍渲染中,一种游子的飘零之感,已 在对景物加倍渲染中,一种游子的飘零之感, 隐然可见,以下写花叶摇落,以江水东流, 隐然可见,以下写花叶摇落,以江水东流,暗寓 时间悠悠,隐蓄着凄清落寞,惆怅的人生感伤。 时间悠悠,隐蓄着凄清落寞,惆怅的3),原名三变,字耆卿,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 ),原名三变 人。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中功名,但 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中功名, 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于是失意无聊,常浪游于汴 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于是失意无聊, 京、苏杭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 苏杭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 曾四处飘流泊,饱尝羁旅滋味。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曾四处飘流泊,饱尝羁旅滋味。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 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或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 或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 羁旅行役之苦 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 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 大量制作慢词 词体 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 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 乐章集》 有《乐章集》。
层次内容分析2 层次内容分析
下片: 抒发羁旅思乡之情。(感情曲折) 下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感情曲折) 抒发羁旅思乡之情。(感情曲折 不忍登高临远, 三句, 不忍” 1.“不忍登高临远,……”三句,以“不忍”二字领 三句 直写思念之情,主旨所在。 起,直写思念之情,主旨所在。 “登高临远”既是对上片写景的总结,以“不忍” 登高临远”既是对上片写景的总结, 不忍” 二字罩住,点出远望秋景勾起的感情——不可遏制 二字罩住,点出远望秋景勾起的感情 不可遏制 的思乡之情,因此这四个字是打通上片写景 这四个字是打通上片写景、 的思乡之情,因此这四个字是打通上片写景、下片 抒情的贯穿线索。 抒情的贯穿线索。 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 2.“叹年来踪迹,……”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 叹年来踪迹, 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 表现了仕途失恋的寂寞和感伤。 表现了仕途失恋的寂寞和感伤。 转换角度, 3.“想佳人……”转换角度,推已及人,以侧笔渲染 想佳人 转换角度 推已及人, 羁旅之苦。(自然联想到故乡的妻子。) 羁旅之苦。(自然联想到故乡的妻子。) 。(自然联想到故乡的妻子 再归结到自己, 倚阑干” 4.“争知我……”再归结到自己,以“倚阑干”遥应 争知我 再归结到自己 开头,以一个“ 字倒贯全篇,抒通情景。 开头,以一个“愁”字倒贯全篇,抒通情景。
题解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后用为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 词调。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所以叫八声, 词调。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所以叫八声,属 慢词。 慢词。
语言知识
清秋——清冷的秋景 清秋 清冷的秋景 渐——逐渐 逐渐 残照当楼——落日的余光照在楼上。当:面对。 落日的余光照在楼上。 面对。 残照当楼 落日的余光照在楼上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是花叶凋零。 到处是花叶凋零。 是处红衰翠减 到处是花叶凋零 是处:到处。(意译: 。(意译 有表示强调的意味, 是处:到处。(意译:“是”有表示强调的意味,如 是好孩子就得说实话” “是好孩子就得说实话”,从强调的意义引申出 凡是”的意义来)。 “凡是”的意义来)。 冉冉物华休—— 冉冉物华休 冉冉: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衰残。 冉冉: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休:衰残。 不忍登高临远—— 不忍登高临远 “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强调所登地位高。 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强调所登地位高。 临 淹留——长期停留。 长期停留。 淹留 长期停留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正常词序为“几回误识天际归舟” 韵律需要) 正常词序为“几回误识天际归舟”(韵律需要)
艺术特色 3
三、语言浅显,状物传情,纯用白描。 语言浅显,状物传情,纯用白描。 “潇潇”——状写雨声。 潇潇” 状写雨声。 状写雨声 “洗”——方显清寒。 方显清寒。 方显清寒 “凄紧”、“冷落”、“残照”——皆有苍凉的情 凄紧” 冷落” 残照” 皆有苍凉的情 味。 四、采撷、融化前人语句、意境。 采撷、融化前人语句、意境。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高峰《秋月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原本于高峰《 原本于高峰 北固晚望》 何事满江周怅水, 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周怅水,年年无语向东 流。”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源于谢眺的“天际识舟,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源于谢眺的“ 源于谢眺的 天际识舟, 云中辨江树” 加上“误几回” 云中辨江树”,加上“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 更强烈。 更强烈。 “红衣翠减”采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翠减红 红衣翠减”采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