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精美课件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精美课件

——《中国近代史》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 在十多个省。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
从空间分布来看,革命根据 地有何特点?
①两省交际处的山区 ②长江以南的地方 ③分散,没连成片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时间: 1931年 地点: 江西瑞金 名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标志: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文件: 宪法大纲 意义: 中共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马工程教材《中国近代史》
训政时期的到来——颁布《训政纲领》
主要内容: ①在训政时期,由国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
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会;
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 府总揽执行;
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 重大国务。
“宋案”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被镇压
国会议员受袁世凯胁迫,选举其为正式大 总统后,其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民国时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
袁世凯复辟始末
盖中国如欲保存独立,不得不用立宪政治,而从其国之历史习惯、社会
经济之状况,与夫列强之关系观之,则中国之立宪,以君主制行之为易,以
共和制行之则较难也。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初期有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 晋绥等边区,抗战胜利时发展为19个根据地。
1、找陕甘宁、晋察冀二块根据地位置。
2、抗日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①在敌后 ②大多在长江以北 ③很多连成一片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需要。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 去参议会选举产生。
——[美]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
(袁世凯亲信梁士诒)收买各方,组织各种请愿团,如京师请愿团、教 育会请愿团、妇女请愿团、乞丐代表请愿团、人力车夫代表请愿团……和筹 安会的各省请愿团一起,同时向参政院投递请愿书,掀起了请愿实行君主制 的风潮。
——李侃 等《中国近代史》
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上下公愤,护国运动随之爆发。……悍然称帝, 也使原本依附于他的进步党人大失所望。……1916年3月,面对如火如荼的护 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护国运动爆发以来,袁世凯为国 人指骂,众叛亲离,终于在1916年6月6日暴亡。
◎五色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律时 教律 法院 属 人
及 发 布 命 令 时 须 副 署 之

大 总 统 提 出 法 律 案 公 布 法
第 四 十 五 条
国 务 员 于 临
之 区 别 。
平 等 , 无 种 族 、 阶 级 、 宗
第 五 条
中 华 民 国 人 民 一
院 行 使 其 统 治 权 。
、 临 时 大 总 统 、 国 务 员 、
第3 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核心提纲
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
民国政治制度(资)
制度与举措
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临时约法》
北洋政府
实行政党政治
袁世凯复辟帝制
南京国民政府
28年通过《训政纲 领》进入训政时期
48年召开国民大 会进入宪政时期
核心提纲
时期
中共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制度与举措
土地革命时期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 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 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 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 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民国时期的政党政治有何特点?
①党派分化组合多变 ②政党林立,政治倾向大抵为激进和保守两派
①政治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 ②受执政者打压,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
国民党成立 与宋教仁组阁
宋教仁遇刺
二次革命
袁世凯就任 正式大总统
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不久,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 教仁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宋教仁组阁威胁袁世凯独裁统治,1913年春,宋教仁 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进行政权建设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
措施: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作用:①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②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以后政协制度的形成积累经验。
第 四 条
中 华 民 国 以 参 议
于 国 民 全 体

第 二 条
中 华 民 国 之 主 权
民 组 织 。
第 一 条
中 华 民 国 由 中 华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参议院 立法权
参议院多数党
选举 弹劾 一次否决权
总统
经参议院 同意任命
经参议院同意任免 总理附署才能生效
总理内阁 行政权
通过《训政纲领》,怎样评价国民党所谓的“训政”?
①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②实质上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宪政时期——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
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 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此次“国大”(“行宪国大”)未能解决国民党面临的急迫 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反而因副总统“选举”之争而使党 内派系斗争激化。
法院 司法权
积极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政党政治
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 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 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其中,同盟会、共 和党、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 近同盟会。
建立革命根据地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
建立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
建立行政区
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核心提纲
主要制度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具体内容
政协制度
发展历程及职能变化
人民代表大会
发展历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特色的制度理论体系
目的和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 临时政府成立。国旗为五色旗、改为阳历纪元。标志着资产阶级 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