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下册习题答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习题答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本主要习题答案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一.第4页课中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答:1.十月革命鼓舞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2.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在中国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

总之,十月革命给中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经验。

★二.知识巩固题。

答:第4页最后一段。

▲三.畅想天地题。

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有何异同?答:不同点:1.背景不同。

革命前俄国是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俄国革命是由战争引起的,中国革命的爆发与世界大战没有什么关系。

2.革命道路不同。

俄国革命是走从城市发展到乡村的道路,中国革命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革命发展过程不同。

俄国革命明显有两个阶段:从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革命这两个阶段几乎是同时进行并完成的。

相同点:1.革命的方式都是武装斗争;2.革命的领导者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3.革命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4.两国革命的胜利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

第二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 第7页课中题。

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答:1.新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2.它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激活了流通领域,因而能进一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二.知识巩固题。

答:第7页两段(内容和意义)。

●三. 畅想天地题。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答: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能把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集中于工业化建设。

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全力保障了重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原料和劳动力。

3.广大劳动者的忘我劳动。

●三.问题讨论题。

有人说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是历史的倒退。

你同意吗?为什么?答:不同意。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 第16页课中题。

《九国公约》对哪个国家最有利?答:美国。

因为《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再次确认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维护了美国在华的利益。

二.了解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有关中国问题的条约后,你有何感想?答:弱国无外交,北洋政府腐败无能、无国际地位,等等。

★二.知识巩固题。

答:在第16页第二段。

第四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 第20页课中题。

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原因有:1.当时的社会制度决定了过剩产品不可能无偿分配给劳动人民;2.产品的过剩也只是相对的,不可能满足全体劳动者的需求;3.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盲目扩大生产的同时,尽力压低工人的工资,使得劳动人民购买力低下。

▲二. 知识巩固题。

答:危机来势猛、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大。

▲三畅想天地题。

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的哪里?答:①新的理论和政策。

②新的特点。

③新的起点。

●四.材料解析题。

材料见书:1.材料说的是罗斯福新政的什么措施?它起了什么积极作用?答:兴建公共工程。

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从而稳定社会秩序。

2.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维护和增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它没有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问题,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五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一.第28页课中题。

说一说,法西斯统治为什么应该受到谴责?答:因为法西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扩军备战。

●二.温故知新题。

日本进行全面侵华战争之前进行了哪些侵略中国的活动?答:1. 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2..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3.1915年与袁世凯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4.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5.1932年制造一。

二八事变,侵略上海;6.1937年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三.问题讨论题。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途径有什么不同?答:德国,以希特勒为头子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从而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希特勒被授权组阁,出任德国总理,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日本,为摆脱经济、政治危机,军部为主的法西斯好战势力迅速抬头,通过对外发动战争,使军部势力更加强大。

1936年二二六兵变之后,军部控制了新内阁,建立起军部法西斯专政。

第六课《大战的爆发与扩大》●一.第33页课中题。

.英、法等国为什么要对德国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答:1.为了避免同法西斯国家直接作战,竭力保全自己和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

2.企图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二.温故知新题。

导致二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答:1.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2.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扩大。

3.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三.问题讨论题。

法西斯侵略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1.德、意、日法西斯军队在战争初期力量处于上升优势,且蓄谋已久。

2.法西斯国家在进攻时往往倾注全力,且善于伪装,惯于搞突袭。

3.大战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苏联为了自身安全,避免卷入战争,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这些都阻碍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便于法西斯国家各个击破。

4.一些被侵略国家组织抵抗不力,战略战术落后。

5.苏联等国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没有保持高度警惕,战前准备不充分,对德军进攻的时间、规模和重点估计不足。

第七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一. 第41页课中题。

知道了雅尔塔会议的情况,你有哪些感想?答: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次会议及其通过的决定。

1.会议通过的战后处置德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组建联合国等决定,有利于协调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统一行动,对于尽快击败德、日法西斯和构建战后世界格局,起了积极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2.会议背者中国,签订了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雅尔塔秘密协定》,是对中国主权的肆意践踏,是赤裸裸的大国强权政治的具体表现。

●二. 第42页课中题。

对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原子弹一事,你有何看法?答:1.在日本法西斯负隅顽抗的情况下,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摧垮了日本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成为迫使其尽快投降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

2.投掷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核武器,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无辜平民伤亡惨重,两座城市夷为平地。

3.世界人民应团结起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防止类似悲剧重演。

今天,在任何情况下,负责任的国家政府都不能首先使用核武器或以核武器相威胁。

4.多行不义必自毙,侵略者往往以害人开始,而以害己告终。

▲三. 温故知新题。

世界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答:1.战争本身的正义性。

2.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和坚决斗争。

3.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英勇抗战和密切配合。

4.侵略不得人心。

四.畅想天地题。

答:第42—43页一段。

第九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一. 第51页课中题。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对它的国际地位会产生什么影响?答:1.动摇美国在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

2.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3.美国被迫调整对外战略,结束侵越战争,告诉同中国的关系。

▲二. 第52页课中题。

克林顿发展经济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说明理由。

答:第一项措施是基础性的,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项是主导性的,是美国90年代经济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第三、四项措施是直接性的,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扩张和市场的开拓。

●三.温故知新题。

20世纪70年代,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答:7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衰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动摇,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四.畅想天地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特点是:复苏和繁荣,经济持续发展,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启示是:1.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带动经济发展;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3.充分扩展市场,发挥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第十课《欧洲联盟》▲一. 第55页课中题。

在西欧经济恢复的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由此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最重要的条件是:西欧工业基础雄厚。

劳动者技术素质高。

因为:1.工业基础雄厚是经济恢复的物质基础。

2.劳动者技术素质高是经济恢复的决定性条件,新的科技成果靠劳动者才能转化为经济实力。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是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事业,科教兴国是许多国家的基本要策。

▲二. 第57页课中题。

《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有何意义?答:1.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各国的竞争力。

2.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温故知新题。

20世纪前半期,欧洲经历了哪几次大规模战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答:经历的大规模战争主要是两次世界大战。

联合因素有:1.战后欧洲地位的下降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2.是西欧国家为了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需要加强联合;3.是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迫切需要加强联系和合作。

其中,第三点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

●四.畅想天地题。

1979年,欧洲共同体各国国民总值之和首次超过美国,对欧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答:影响有:1.欧共体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发生了激烈竞争,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2.在政治上,欧洲国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这就逐渐形成了美、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第11课《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一. 第60页课中题。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空前严重的灾难。

但日本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这说明了什么?答:1.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战争的根源,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不仅是被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责任,也是日本人民的责任。

2.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必须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图谋。

二. 第62页课中题。

谈谈对日本企业中员工“终身雇佣制”的看法。

答:持肯定态度的,从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稳定职工队伍,增强企业的团队精神等方面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