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年中国养鹿业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2018-2019年中国养鹿业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2018-2019年中国养鹿业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摘要:养鹿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弱势产业,不仅面临国内许多政策的制约,还受到国外新型养鹿国家及其鹿产品的严峻挑战,导致国内鹿产业发展中一些主要问题和矛盾日益严重。

市场上伪劣鹿产品充斥,国家有关政策的限制,国际市场上鹿产品的饱和,国内鹿产品成本增加以及缺乏合理有组织的宣传等因素致使鹿产品价格下降,销售不畅,我国鹿业连续多年低迷,鹿场举步维艰,难以为继,许多鹿场停产倒闭,鹿业前途堪忧。

面对鹿业经营的困难,许多业界精英采取各种方法积极应对,扩大延长鹿业经营链,深加工鹿产品增加其经济效益。

如何保持中国鹿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已经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战略课题。

关键词:鹿业发展战略报告1中国鹿业概况1.1中国养鹿业养殖数量情况我国鹿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三大养鹿国之一,我国饲养的鹿种主要有梅花鹿、马鹿、驯鹿等,其中在经济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的仍然是梅花鹿和马鹿。

我国不同规模的养鹿场几乎遍布全国,随着各地养鹿的不断变化,整体格局和所占的比重略有变化,但比较集中的区域仍然是东北三省、新疆、内蒙等地。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养鹿业作为特色养殖业,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农牧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有些地区甚至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

全国的不同区域鹿的养殖规模和种群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在养殖比较集中的地区,养殖规模也存在较大差别,养殖从几十头、几百头、几千头都有。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鹿业分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养鹿百头以上的养殖场大约500多家,千头以上养殖场大约二十几家。

鹿业经过十几年来的跌宕起伏,近年来存栏数量明显下降,自2010年以来,市场行情有所好转,但因母鹿数量下降的原因,前几年鹿业市场低迷,母鹿饲养周期长、回报慢,产仔后更增加包袱,所以只能先砍掉母鹿。

“去母留公式的养殖模式”致使繁殖母鹿至今数量有限,存栏数量没有明显增长。

我国历年人工驯养鹿的数量规模见表1。

表1-1 历年人工驯养鹿数量规模(万只)年度存栏数量梅花鹿马鹿其他200955.5 38.0 12.0 5.5 200870.1 50.0 15.0 5.1 200797.5 65.0 28.0 4.5 2006115 78.0 33.0 4.02000-2005100~120 68~82 29~34.5 3~3.5 1996-200080~90 55~60 22~26.5 3~3.5 1990-199550~60 32~35 16~22.5 2~2.51.2中国养鹿业生产水平情况中国茸鹿人工养殖已经初步形成产业、教学科研、品种选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饲料营养与设备研制各个环节趋于配套,布局合理。

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市场机制开始完善。

经过多年发展,已培育出9个品种,分别是: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四平梅花鹿、敖东梅花鹿、兴凯湖梅花鹿、东丰梅花鹿、清原马鹿、塔河马鹿、伊河马鹿。

中国茸鹿的9个品种,主要是依据原产地来命名的。

广大养鹿场(户)对品种鹿的产茸量高、遗传性稳定的优良特征普遍了解,养鹿场(户)普遍认为品种鹿茸型好、产量高、遗传稳定,后裔表现好,杂交改良效果好,利用时间长,经济价值高,他们愿意饲养品种鹿或经品种鹿改良的鹿。

事实上,现广大养鹿场(户)饲养的基本是品种鹿或经品种鹿改良的鹿,其中以双阳梅花鹿居多。

近年来鹿产品的加工与开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鹿产品加工有如下几个特点:一、由原来的主要以加工鹿茸为主,逐渐加大了对鹿血、鹿胎、鹿鞭、鹿骨、鹿筋等副产品的加工力度,使鹿的全身都是宝得到名副其实的利用,大大提高了鹿养殖的经济效益。

二、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和生产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如鹿胎素化妆品、超微冻干粉、口服液等。

并且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科技含量高、质量优良、口味及营养俱佳并且食用和携带都很方便的产品。

目前全国从事鹿产品深加工的规模企业大约有十几家,鹿产品深加工技术大多采用低温超声裂解提取优质鹿茸素、鹿胎盘生理活性多肽制备、生物发酵法制酒、超微粉碎技术、低温冷冻干燥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鲜鹿茸粉活性胶囊技术、保留活性物的鹿茸粉胶囊技术、鲜鹿茸提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技术等。

且大多数技术相关企业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很好的奠定了我国鹿产品深加工的基础。

1.3中国养鹿业经营管理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养鹿业从小到大得到全面发展,并为我国医药、食品工业和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全国有各种经营管理形式的养鹿场约上千个,遍布全国各地。

大型鹿场存栏数在1000头以上;中小型鹿场存栏数在十几头到几百头。

且人工驯养技术比较成熟,特别是新技术如人工授精等有良好的推广应用效果。

但由于受鹿茸市场形势、鹿茸国际贸易、国际国内金融形势、产业政策、国内鹿产品及其加工管理政策、产品开发后续产业链延伸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鹿群体品质在全国不同的养殖企业和区域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加强和科学地进行养鹿业经营管理已经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就当前鹿产业所有制形式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个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是当今鹿产业所有制形式的主体。

中国鹿业的产业模式大体分为养殖型、加工型、产业型。

近年来兴起的特色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类型的特色经营模式主要有:一、以旅游休闲为主线,配套特色餐饮,提供鲜鹿茸及鹿其他副产品的现场销售。

此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养殖都是自给自足,甚至自产都不够销,需要外购,但因其具有良好的地区声誉,所以受到消费者的信赖。

一般价格都属偏上,并且受大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小。

二、以文化推广为主线,致力于消费者鹿养生文化、消费理念的推广,同时配有旅游休闲功能,鹿产品基本实现就地消化,效益良好。

三、以产业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为主线,应用高科技手段,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并有完善的销售渠道,有着完整的产、供、销、科研、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同时拥有旅游休闲、餐饮等配套服务措施。

鹿的饲养成本随着经济发展及饲料、生产资料、雇工费等经营成本的提高,鹿饲养成本近年来逐步增加,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鹿场的饲养成本也存在差异,这使得鹿饲养成本有着很大的变异范围,很难归结到同一个成本水平。

依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普遍的饲养成本水平是每年梅花鹿1500 元/头左右、马鹿2000 元/头左右。

1.4中国鹿茸销售价格情况我国鹿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是韩国、东南亚国家和我国的南方地区,鹿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消费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梅花鹿鹿茸市场价格在2002-2004年价格变化幅度不大,2005-2006年降到了最低点,,2007-2014年逐年回升。

马鹿茸价格2002-2012年一直处于下滑状态,2013-2014年价格有所回升但较梅花鹿鹿茸还是有一定差距。

2002-2014年,我国梅花鹿、马鹿鹿茸市场价格变化态势如图1所示。

图1 2002-2014 中国梅花鹿、马鹿鹿茸市场价格变化图1.5活体鹿只销售价格情况仔鹿的价格变化往往与鹿茸市场的变化息息相关,而种用鹿价格的变化往往滞后于鹿产品市场的变化,此外,地域差别,鹿场经营管理水平,品种质量的等因素也都会影响活体鹿的价格。

可以说,鹿活体市场价格的变化,是我国养鹿业发展、高潮、低谷、调整、复苏等过程的真实写照。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新疆驯养马鹿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捕捉野生仔鹿进行驯养,并逐渐形成产业,塔河马鹿曾存栏7万头,伊河马鹿曾存栏2.5万头。

由于受鹿业低潮的影响,现在塔河马鹿存栏约7500头左右,伊河马鹿已近濒危,其他的马鹿品种也不同程度的在数量上受到重创,数量均不足万头。

因此,从2013年开始,因数量有限,马鹿的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马鹿价格增长,是现在杂交需要,而马鹿紧缺的缘故。

相反马鹿的茸价格增幅却不大。

2002-2014年梅花鹿、马鹿活体价格变化见图2,图3,图4,图5。

图2 2002-2014 梅花鹿仔鹿价格变化图图3 2002-2014 马鹿仔鹿价格变化图图4 2002-2014梅花鹿成年鹿价格变化图图5 2002-2014 马鹿成年鹿价格变化图1.6 鹿茸及其粉末进出口情况近年来,中国的鹿茸进出口贸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出口量的变化,反应了中国鹿产业的发展现状。

进口量逐年增加明显,与中国目前鹿的存栏数量较之前的大幅度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增强中国鹿茸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是政府管理层和企业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综合分析,中国鹿茸出口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特点:一、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环境。

据商务部发布《2011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2011年中国生产鹿茸206吨,出口78吨。

两相对比,说明中国鹿茸产业外贸依存度相当之高,国际市场环境对于中国鹿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进出口不平衡现象在加剧。

进口量逐年大幅增加,这其中隐含着一个信息,就是国内药品和保健食品的鹿茸原料主要以进口鹿茸为主,而国产的优质鹿茸大多出口到海外。

这与进口鹿茸的价格优势直接有关。

三、出口市场以韩国为主。

在历年的出口统计中,韩国出口占总量的90%左右。

四、基地建设对我国鹿茸出口有较大推动。

大连大窑湾保税区的建立,西丰县被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正式批准确定为“鹿产品进出口加工贸易保税试点”。

将帮助中国鹿茸顺利走入国际市场。

五、海外对中国鹿茸的品质评价居于中上水平。

2003-2013年中国鹿茸及其粉末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逐渐由原来的鹿茸出口国向鹿茸的消费国转变,中国鹿业如何在开拓国际市场与开发国内市场的平衡中发展中国的鹿产业,将是每个从业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另一个方面也显示出,因为进出口在单价上的较大差别,中国鹿茸大部分出口,而中国在国内使用的鹿茸大部分依靠进口。

这也反映出,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大部分含有鹿茸的产品其原料很大程度上都是舶来品。

2003-2013年中国鹿茸及其粉末进出口额、进出口量,进出口单价,进出口净额量,见图6,图7,图8,图9。

图6 2003-2013年中国鹿茸及其粉末进出口额变化图图7 2003-2013年中国鹿茸及其粉末进出口量变化图图8 2003-2013年中国鹿茸及其粉末进出口单价变化图图9 2003-2013年中国鹿茸及其粉末净出口额及量变化图1.7鹿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世界性养鹿业的发展,其商业性市场操作的目的为茸用和肉用。

养鹿业在不少国家已名符其实地成为一门行业,其产业化推进很快。

国际鹿茸市场成为各国鹿业及其鹿茸产品展现的平台。

10多年前,中国鹿茸是强项,占居着主导地位。

由于全球经济的刺激,引起许多国家鹿业学步加入。

然而,近年中国鹿茸的主导地位被后来居上的几个国家的鹿茸所替代。

乍看起来是逆转,实际是建立先进制度和鹿业科学发展观的差别,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新西兰是世界的鹿肉生产大国,近年来其提升鹿肉产业、完善鹿肉市场服务体系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向德国的出口贸易,同时还要加强同美国的贸易、注重新西兰国内消费的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