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综合练习题6

自然辩证法综合练习题6

自然辩证法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亚里思多德在《工具篇》中最推崇的方法是(D )A类比法B实验法C归纳法D演绎法2、被恩格思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是(B )A人体构造论B天体运行论C心血运动论D两大世界体系对话3、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在发展的根本原因(C )A科学实验的崛起B理性与实验的结合C人类思想解放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4、被人们誉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C )A牛顿B哥白尼C开普勒D伽利略5、列宁称赞把生物学第一次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重大成就是(D)A人为分类学B细胞学说C拉马克生物进化论D达尔文进化论6、方法论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不同在于(B )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实验B培根重视归纳法,笛卡儿重视演绎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D培根重视归纳法,笛卡儿排斥演绎7、以下除了哪项,其余都表明科学的社会属性?(D )A. 社会为科学提出了任务B.社会决定了科学家个人工作的意义C. 研究方法能为同行专家所接受D.科学离不开科学家的天赋8、以下不属于科学的社会规范的是(D )A.公有性B.独创性C普遍性 D.权威性9、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本质上都属于:( C )A.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观B.社会决定论C. 技术决定论D. 科技价值中立论10、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依据最重要的一对矛盾是(C )A同化与异化B个休与环境C遗传与恋异D连结与间接11、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D)A、类比方法B、实践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E、观察方法12、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不朽著作是(B)A、《人体构造论》B、《天体运行论》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D、《心血运动论》E、《新天文学》13、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C )A、赛尔维特B、伽利略C、布鲁诺D、哥白尼E、维萨里14、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A )A、科学实验的兴起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E、日心学说的出现15、在方法论的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的不同在于(B )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经验B、培根重视归纳,笛卡儿重视演绎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D、培根排斥归纳,笛卡儿排斥演绎E、培根重视继承,笛卡儿重视创新16、由于发现天体运行三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C )A、哥白尼B、伽利略C、开普勒D、第谷E、布鲁诺17、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指出(C )A、岩石分类说B、地质突变论C、地质渐变论D、岩石质变思想E、板块构造论18、列宁称赞把生物学第一次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学重大成就是(D )A、林耐的人为分类法B、细胞学说C、拉马克生物进化论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E、分子生物学19、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一对根本矛盾是(C )A、同化与异化B、个体与环境C、遗传与变异D、连续与间断E、整体与部分20.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历史上,科学成果最早大规模的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学科是:(C )A 牛顿的力学。

B 李比稀(Liebig Justus)开创的有机化学。

C 法拉第,麦可斯韦的电动学。

D 林奈的植物分类学。

21、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自然辩证法”,其研究对象是:(C )A 整个自然界的物质系统。

B 科学史。

C 人们认识,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系统。

D 认识论。

22.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写有“机械的发展”,连同他的两大本《技术史笔记》,为下述学科奠定了基础:( B )A 科学学。

B 科学史。

C 技术哲学。

D 科技社会学。

23.被称为“经典物理学的经典”,影响了西方科学界近300年的发展历程的科学巨著是:(A )A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通论》。

C 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D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

24、以下哪部著作标志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这门独立的哲学学科的诞生?( C )A.恩格斯《反杜林论》B.马克思《资本论》C.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D. 马克思《数学手稿》E.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F.列宁《哲学笔记》25、标准的科学论文中,除了下述哪项外,其余都明确地表明了荣誉的承认与分配?(D )A. 作者名单B. 对其余贡献的致谢C. 参考文献 D 论文的录入与排版二、多项选择题1、国家创新体系包括:(ABDE )A.知识创新系统B.技术创新系统C.研究发展(R&D)系统D.知识传播系统E知识应用系统2、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AD)A、人与自然的矛盾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3、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BDE )A、天圆地方说B、盖天论C、壳层说D、浑天说E、宣夜说4、1543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AB )A、《天体运行论》B、《人体构造论》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E、《新天文学》5、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BDE )A、牛顿力学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C、微积分创立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6、被誉为古希腊时期著名的三大数学家的学者是(BCD )A、毕达哥拉斯B、欧几里德C、阿基米德D、阿波罗尼E、苏格拉底7、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分类其结果是(B E)A、析因实验B、探索性实验C、模拟实验D、验证性实验E、判决性实验8、“耗散结构”与物质系统稳定性关系证明(ABCD )A “耗散结构”存在本身就标志着系统处于结构的稳定状态B 物质系统的稳定是相对一定范围动态的稳定C 耗散结构的产生是一种自组织形成的过程D 耗散结构作为开放系统,与环境经常处在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E 耗散结构稳定性是物质能量交换的不?9、按问题成因,把环境区分为(ACD )A 原生环境问题B 人文环境问题C 社会环境问题D 次生环境问题E 经济环境问题10、地球问题首脑会议确认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的重要文件有(ABC )A 《地球宪章》B 《21世纪议程》C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D 《我们共同的未来》E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1.公认的科学行为规范,主要有:(ABCDE )A 普遍性(或称普适性,即Universalism)C 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D 独创性(或竞争性,既Originality)E 合理的怀疑精神(Organized Skeptism)12、近代(尤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一些主要成就相继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五大缺口,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五大科学成就是:(ABCDE )A.康德的“星云假说”B.赖尔《地质学原理》提出的地质渐变理论C. 电子的发现及普朗克“能量子”假说D.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以及法拉第-麦克斯维的电磁场理论E.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1 3、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是(ABCE )A.创新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主体际性E.社会需求原则1 4、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主要方法有:(ABDE )A.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B.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C. 从感性到理性D.创新思维E. 顿悟(直觉与灵感)F.观察与记忆15、技术的价值主要有:(ABCD )A.自然价值B.经济价值C.政治价值D.文化价值E.生态价值F.内在价值16、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ABCDE )A.不可替代性B.不可加和性C.不可逆性D.非磨损性E.不可分性1 7、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看,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或本质属性是(ABDE )A.可检验性B.系统性C、可证伪性 D.主体际性E客观真理性18、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ACD )A.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B.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C.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D.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E. 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F.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19、在20世纪,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特点是:(BCD )A.科学技术的职业化B.科学技术运行的不平衡性C.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D.技术创新成为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根本动力20、以下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ABCD )A.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B.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E.教育现代化不具有优先性三、名词解释1、机遇:在科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意外的事件导致科学上的的新发现,称为机遇2、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总体看法3、理想实验:是运用理想模型在思想中塑造理想过程,并进行严密逻辑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

4、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

5、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

6、创造性原则:指选出的课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预期能从中产生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成果。

7、可行性原则:指选择的课题应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即根据已经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题。

8、科学性原则:指选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根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

9、模拟实验:是一种间接实验,先设计出反映对象属性的模型,然后用实验的手段作用于模型,通过模型实验了解原型(对象)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

10,科学: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直接职能是不断探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科学”这个概念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即知识体系;科学这种知识体系还可以物化为社会生产力。

简言之,科学是知识体系和由知识所转化的生产实践活动的统一。

11、技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是反映现代技术形象的科学界说。

12、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四、论述题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

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

技术作为人类该着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