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看肺部CT
肺野示意图
肺门
• 正常肺门主要由肺
动脉、肺静脉、支 气管等结构组成
• 位于两肺中野内带
第2-4前肋间
• 左侧比右侧高1-
2cm
肺门结构—2
• 右上肺静脉分支与右
下肺动脉干相交处为 肺门角
• 右下肺动脉干直径小
于15mm(小儿与气管 直径相当)
• 左上肺静脉与左下肺
动脉相交处为肺门点
肺纹理
• 肺纹理主要由
粗外细萝卜根状
阻塞性肺不张
表现形式与不张部位和有无原发病变有关
直接征象
• 肺叶密度增高 • 肺叶体积缩小 • 叶间裂向心性移位 • 肺血管纹理聚拢
间接征象
• 肺门移位 • 代偿性肺气肿 • 纵膈心脏移位 • 胸廓塌陷 • 膈肌上升
肺实变
• 肺泡内的气体被渗 片状密度均匀增高影
出的液体、细胞及 • 密度均匀
肺动脉分支形 成
• 观察肺纹理的变化
主要依据印象、划 线和对比等方法
肺叶 肺段
• 是肺脏的解剖结构,
影像检查时只能大 致判断其空间位置, 胸廓疾病时判断位 置有一定难度.
肺叶-右上肺叶
肺叶-右中叶
肺叶-右下叶
肺叶-左上叶
肺叶-左下叶
上叶肺段
下叶肺段
肺实质与肺间质
肺实质
• 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 支气管部分阻塞引起 • 支气管完全阻塞后肺
支气管的呼气性障碍, 内气体18-24小时血液
导致肺泡过度充气 交换吸收,导致肺泡
膨胀和肺泡壁破
萎缩——肺不张
裂——肺气肿
肺气肿
直接征象
• 肺野透亮度增高
(吸气相与呼气相 接近)
• 肺纹理细、少 • 肺大泡
间接征象
• 桶状胸 • 膈肌低平、活动减弱 • 心影缩小、肺血管内
蛋白所代替
• 边界模糊
• 见于急性炎症、结核、 • 叶间裂为界
肺水肿等
• 大支气管气相
肺实变(图示)
增殖性病变(腺泡结节病变)
• 肺组织肉芽肿、血
结节点状阴影
管及其周围炎、间 • 梅花瓣状
质浸润
• 密度较高
• 见于慢性肺炎、结核、 • 边界较清晰
结缔组织疾病、肿瘤 • 直径4-6mm
早期
增殖性病变(图示)
的肺含气间隙及结 构
• 主要是肺泡及肺泡
壁
肺间质
• 肺组织的支架结构 • 主要由血管、支气
管及肺泡间隔的结 缔组织构成
气管
• 宽度1.5—2cm • 长度11—13cm • 第5-6胸椎水平分支 • 气管分叉角(隆突角)
60—85度
支气管
• 左右侧支气管分支形
式与 肺叶一致,了 解双侧支气管的分支 有利于判断肺部病变 的解剖位置
肺与纵隔的影像检查
1.了解它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能对各个检查方法作出准确 的影像学诊断。
3.对于肺能做出它的分叶与分 段.并能结合CT做出真确判断。 4.能对常见的病例做出诊断。
肺与纵隔的检查技术
• X线检查:透视、拍片、体层、造影等 • CT:平扫、增强、螺旋 • MRI: T1、T2 • 超声成像:仅用于纵隔、心脏、胸膜疾病
胸部的正常X线表现
• 是胸腔内外各种组织结构的综合投影
廓骨骼
• 肋骨 • 胸骨 • 锁骨 • 肩胛骨 • 胸椎
肋骨和肋间隙常作为 胸部病变定位的标志
• 第6前肋相当于9-10后肋 • 肋软骨钙化顺序1,10-2 • 肋软骨钙化形式多样 • 变异:叉状肋、颈肋、肋
骨融合
胸膜
• 脏层与壁层胸膜间为潜在的胸膜腔 • 斜裂胸膜:第4-5胸椎——前肋隔角后数cm • 水平裂:肺门向外下平第6后肋
胸部疾病的基本影像表现
• 同病异影,异病同影 • 基本病理决定病变的基本影像表现
支气管阻塞及其表现
支气管阻塞原因
• 管腔内堵塞:肿瘤、异物、分泌物、凝血
块等
• 管壁增厚:肿瘤、创伤、炎症、畸形 • 管壁外压迫:肿瘤、淋巴结肿大
支气管阻塞的病理生理学和影像学 与胸腔的压力和小支气管壁肌肉的舒缩有关
• 主-叶-段-亚段-小-细-
呼吸-肺泡管-肺泡囊肺泡(38级)
纵隔
• 分区在判断纵隔病
变的来源与性质上 意义重大
• 六分区法
食管前缘、
气管心血管前缘
胸骨角与第4胸锥体下 缘连线
纵隔分区
纵隔的变化
• 增宽
•
• 变窄
• 移位• 局部包块 Nhomakorabea膈
• 内前侧高的圆顶状 • 右侧较高
• 一般位于第9-10后
临床
• 咳嗽、咯血、大量脓
性痰
• 儿童、青少年 • 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
肋或第6前肋水平
• 呼吸幅度1-3(3-6)
cm
• 与胸壁相交肋隔角 • 与心脏相交心膈角
膈(变异)
• 局限性膈膨升
• 波浪膈与梯状膈
正常胸部的MRI表现
• 主要显示纵隔内和肺 •
门部的血管、支气管 结构
正常胸部检查报告--1
片序 胸部 站立后前位 胸廓对称;双侧肺野清晰,未见明显 实质性病变;双侧肺门大小、位置、形态 正常。纵隔未见增宽、移位及变形;双侧 膈面圆滑,肋膈角锐利,气管居中,心影 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上肋骨未见明显 骨质病变。 意见:双肺及心膈未见明显病变。
肺肿块
• 肿瘤组织增生堆积或
炎症组织被纤维组织
包裹
直径20mm以上阴影
• 数目、部位、边缘、
轮廓、形态、密度、 与肺门和胸膜的关系、 合并空洞的特性是判 断肿块性质必须参考 的条件
良性肺肿块(图示)
恶性肺肿块(图示)
空洞
• 肺组织坏死、液化 • 空洞壁的形态及厚度
后经支气管排出
反应空洞的性质
厚壁空洞=壁厚大于3mm
• 多见于肺脓肿、肺癌、
部分肺结核等
• 癌性空洞:壁厚、不
规则、偏心、壁结 节
薄壁空洞=壁厚小于3mm
• 多见于肺结核 • 长期存在的结核空洞
内可继发真菌感染 (内部出现可移动的 团状真菌球)
无壁空洞=虫蚀样空洞
• 见于肺结核的干酪性
肺炎
空腔
肺内正常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 薄壁透光区:内无液
平外无实变
• 见于肺大泡、肺气囊、
肺囊肿、囊状支扩等
肺纤维化
肺组织炎变修复后的纤维组织增生
• 局限性:僵直索条状 • 广泛性:周围组织移位
钙化 肺组织坏死后钙盐沉着
• 不定形状的高密度影:
边界锐利、密度极高
胸腔积液
• 胸膜腔内液体量超
过正常
• 胸腔积液的原因
炎性渗出 漏出液 血液
脓液 乳糜液
• 影像检查能明确积
液的存在,但难以 区别积液的性质
• 游离性 • 局限性 • 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
胸膜腔内纤维素沉着、肉芽组织增生
• 肋膈角消失变平,膈 • 胸膜增厚超过1mm,胸
肌活动局限性受限
廓塌陷
胸膜钙化
• 增厚胸膜内极高密度
影,与胸壁组织分隔
常见肺与纵隔疾病 的影像表现与诊断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