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中国红木家具宏观市场分析 (2)一、中国红木家具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1、目前我国红木家具行业企业现状 (2)2. 目前我国红木家具市场销售现状 (4)3. 2012红木家具经销商形势分析 (7)4、红木家具市场存在问题 (10)5.新国标的颁布对目前红木市场的影响 (12)二、北京市红木家具业概况及市场需求分析 (14)(一)北京市红木家具业运行特点 (14)(二)北京红木家具卖场分布 (17)(三)北京红木家具市场现状 (23)(四)北京红木家具市场钟情于仿古家具原因 (24)(五)北京红木家具市场发展趋势 (26)第二章红木市场消费群体分析 (29)一、红木家具消费群体调查及分析 (29)1.消费群体基本情况 (29)2. 消费需求情况分析 (32)二、产品需求趋势 (34)第三章产品设计 (38)一、造型与装饰图案 (38)二、尺寸 (39)三、功能 (39)四、材料 (39)五、结构创新 (41)六、生产工艺 (41)七、家具设计与室内设计一体化 (41)第四章运营模式分析 (42)一、北京红木家具店面运营现状 (42)二、“线上销售,线下体验”营销模式分析 (45)第一章中国红木家具宏观市场分析一、中国红木家具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目前我国红木家具行业企业现状最近几年,中国的红木家具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品牌也不断涌现,尤其是2008年以来,有的地区企业数量翻番。
红木家具品牌实现“井喷”,福建的大家之家、贡品轩、三福古典家具、山中、连天红,浙江的年年红、明堂、明清居、大清翰林、新明、旭东,广东中山的红古轩、轩红坊、合兴、世纪明家,广东台山的伍氏兴隆,广东深圳的美联、友联、深发,广西凭祥的清宝阁、亿资联,北京的劲飞、元亨利,上海的航管红木等全国各地的品牌大军涌现。
有的红木家具品牌是经过一二十年的积累,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有的经过媒体的传播成为家喻户晓的红木家具品牌,品牌的增多也导致了消费者选购产品时的迷茫,面对如此多的品牌,不知道哪个品牌才是自己值得信赖的。
当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品牌让消费者挑选时,能脱颖而出者甚少。
但有一点,无论产品质量如何,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推广的红木家具品牌已经被消费者熟知,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了企业产品的销量,以致很多企业在设立子品牌。
品牌大战是红木家具行业成熟前不可避免的,正如我国的家电行业一样,只有经过了品牌之战才有行业的日趋成熟,才能形成20%的企业占领着80%的市场份额,80%的企业占据着20%的市场份额。
当然,因为我国红木家具市场巨大,即使是20% 的企业也会有百家,一时还不可能出现像欧美等国家的行业寡头。
目前,我国红木家具的品牌处于爆发阶段,而且也不规范,如广西凭祥,4年前才有300多家企业和经销商,现在已经有800多家企业和经销商,每个月还有不少新店铺(企业)开业。
随着红木家具品牌不断增多,品牌之战一触即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
在很多红木家卖场中,品牌知名度高的红木家具企业的经销商数量远远高于没有知名度的企业。
由于经销商数量多,企业的产品就与消费者接触得较多,产品销量比其他企业要高,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大。
从企业经销商数量、市场占有份额来说,知名品牌的红木家具企业具有较大的优势。
如果这些企业继续利用专业媒体、展会、活动等方式对产品进行推广、宣传,企业形象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企业知名度将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大幅提高。
目前,我国红木家具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两个全国知名品牌,但由于国内红木家具市场庞大,其市场占有率不大,没有形成行业寡头,只能称之为红木家具大型企业,如果这些企业在产品质量、企业管理、销售渠道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不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未来三年之内,其品牌知名度、市场份额将会被其他企业所超越。
2. 目前我国红木家具市场销售现状红木家具销售从去年至今一直呈低迷状况。
红木家具市场由原来的高速发展到今天的低迷,既有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有行业内部的深层原因。
当前已到了一个深层次思考和调整的时刻。
顶级收藏品受市场影响较小——高档红木家具目前越来越呈现出向收藏方面发展的趋势。
这些产品基本具备三个方面的特点:材料稀缺,如用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等材料制作;做工细腻、娴熟、考究,经得住不断揣摩;寓意深刻,文质兼备。
在这些方面,丰硕紫檀的“一枯一荣禅椅”可为一例。
这类家具目前实际上走的是当代经典路线,与民用家具、实用家具不是一条路。
其所受市场影响很小,自身价值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大。
这类家具面向的是一些顶级收藏家,不列为当前讨论的重点。
高档半用半藏品表现淡定——第二类应该属于准收藏红木家具,当前大多数品牌企业走的都是这一路线。
其材质上多用酸枝、花梨,设计上继承明清而有所改良,多面向高档酒店、宾馆、会所、政府工程和豪华别墅等。
这类企业在当前表现得比较淡定。
在“十一”期间,很多知名企业并没有推出多少促销活动。
在上海文定路家具一条街和月星家具卖场,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如大家闺秀,不诱不拒,淡定从容。
这些半收藏半民用家具目前最大的瓶颈是设计,不上不下是其当前所遇尴尬。
真正的收藏类家具可以不考虑实用性,但作为使用的高档家具,其实用功能则是首先要考虑的。
目前来说,此类红木家具所面临的尴尬主要是过多地强调继承历史传统,而忘了当前的生活模式与几百年前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
历史不会重复,生活没法效仿。
从做工来说,目前这类家具还没有达到真正收藏级别的高度,还停留在外形模仿阶段。
笔者在上海文定路看到一家企业一味模仿清式家具,所有的床、桌、椅等都是仿古制作,精雕细刻,但却未得清式家具的真正内涵。
满族入关,带有强烈的关东风情,没有明朝书生的软弱和闲适。
因此,“稳重”和“威武”成为清式家具真正要表达的内涵。
如何透过家具传达这种精神内涵,才是真正的传承!中低档红木家具更具市场活力——从利润方面考虑,不管高档还是低档家具都有其空间,关键是发现客户的需求点是什么,以及如何满足。
目前看来,某些中低档红木家具企业,表现出更多的活力。
当然其中很多企业陈陈相因,产品毫无特点。
一些不是采用名贵红木为用材导向的中小企业,却给人很多喜悦。
主要有三块,一块是亚花梨家具产品;一块是仿古做旧家具产品;一块是以榆木为材质的产品。
亚花梨在材料外观上与花梨木相仿,但在价格上却实惠很多,因此成为这两年大量采用的材料。
亚花梨家具在设计上简洁明快,能够根据现代人需要设计,比较迎合当前二三十岁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审美观念。
近来国际家居展上,可以看到大量做旧家具。
这类产品在档次上属于中下等,目前大多销往国外,一方面迎合西方人追求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因为材质取得不难,也便于大量生产、运输,使外贸成为可能。
这些产品将来会有更多市场,不仅国外,国内建园林、户外景观、山庄等,也对这些产品有大量需求。
非红木之榆木家具大受欢迎——从当前市场中大量出现的榆木家具企业来看,榆木家具将是家具市场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国际家具展上,可以看到很多新企业投入到此类产品的生产销售中,在卖场销售中,他们也很活跃。
榆木木性坚韧,纹理清晰,刨面光滑,弦面花纹美丽,经长年使用后,在表面能形成光润盈亮的包浆。
榆木家具不仅坚固耐用,而且继承了中国传统家具的优美形制,富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特征,既可用于家庭装饰,也具有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榆木家具在性价比上展现了优势,同样款式的一对带几圈椅,红酸枝家具至少两万至三万元以上,而榆木家具则不到一万元。
我国用榆木制造器具的历史悠久,早期榆木家具形制较为古朴,到明清时期,已衍生诸多经典样式。
至现代,仿古家具行业利用更为先进成熟的技术,在前人基础上又加以改良创新,发挥榆木纹理粗犷豪爽的特性,打造出外形素净、意蕴优雅的新式榆木家具。
当前榆木家具多为民用,更加考虑使用舒适度,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特别是有古典文化情结的年轻人和中产阶级的需求。
3. 2012红木家具经销商形势分析受市场不景气、人工成本上涨、企业门槛提高、租金高企、卖场施压等多重因素夹击,众多中小规模的红木经销商处境维艰,甚至有少数经销商被迫转行或撤场。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红木家具市场持续冷淡。
这波冷市行情的出现,是行业自身发展和外部经济环境共振的结果。
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低迷,自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权债务危机阴影不散,新一轮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剧。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今年一季度GDP 同比仅增长8.1%,创下近三年来新低。
经济放缓,内需乏力,加上长期通胀压力、流动性紧缩以及上游房地产市场持续深度调控等因素共同影响,红木家具行业经济环境陷入低迷,市场需求受到一定抑制。
红木市场由原来的火热到今天的低迷,除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有行业内部的深层原因。
红木家具行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市场容量急速膨胀,供求关系出现失衡。
特别是,在投资驱动下,各路资金纷纷入场,导致行业发展过快。
保守估计,4 年来红木企业数量至少增长了60%,加上普遍机械化生产,红木家具产能激增;而红木文化普及相对较慢,终端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仅在40% 左右,加之现阶段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导致阶段性产能过剩。
于是,这场危机最深刻的表现,在于终端销售停滞不前。
春节至今,大多数红木经销商明显感受到来自市场方面的压力,销量大幅下滑,一些店面甚至出现零销售。
经销商销售不畅,减少进货量,生产企业自然库存积压。
一些厂家甚至已囤积3 个生产周期的货物,换言之,今年上半年生产的产品基本没有销售。
这对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出于资金压力,企业只得无奈收缩战线。
前不久,各大生产基地均传出部分企业减产减员的不利消息,甚至一些大企业也开始收缩生产线,实行技工末名淘汰等措施,以冲减成本压力。
可见,市场行情从消费、流通到生产领域整体下行,行业加速洗牌,一场比2008 年单纯的价格跳水更深刻的行业危机全面来袭。
当前红木行业遭遇困境,经销商首当其冲。
首先,销售不畅之下,资金被库存占压,周转不灵。
其次,卖场租金高企,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这一切严重考验经销商的资金链,而且影响厂商关系的正常对话。
惨淡经营之下,有些经销商已经被迫关门撤场。
在中国的产业经济中,厂商关系是最微妙的一对关系。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经销商作为主流渠道在行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
生产企业创始时,不得不依靠经销商打天下;但企业做大后,厂家希望掌控终端,开始渠道扁平化。
经销商设臵重心下沉的背后,是大经销商被砍成小经销商,这时哪怕是功勋经销商也面临被抛弃的危险。
商家圈子内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经销商有“四怕”,一怕厂家做不大;二怕厂家做大后提高门槛;三怕代理产品不好卖;四怕销售好了,厂家供货跟不上。
这“四怕”真实反映出经销商在传统厂商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2011 年底,亚太传媒发动1000 多各地员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红木经销商生存状况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