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

2020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

2020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共80题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6周岁的公民B.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是有一定期限的,即从出生直至能够独立生活为止C.父母或者其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如其不想继续学业,可以遵从未成年人的意愿D.对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开除其学籍或勒令其退学。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答案】A。

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是指教育的产生于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即教育会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的消亡而消亡。

国家的出现晚于人类,故教育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劳动是教育的起源。

4.我国唐代设立“六学二馆”主要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

A.阶级性B.等级性C.宗教性D.民主性【答案】B。

解析:唐朝的国子学仅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女;太学招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女,而“二馆”崇文馆和弘文馆则专收皇帝、皇后的近亲及一品相国的儿子。

这反应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等级性。

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 )。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教育学讲授纲要》【答案】A。

解析: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其中《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讲授纲要》是对《普通教育学》的补充。

6.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

A.隐私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答案】A。

解析:学生主要享有三大权利,包括学习权、人身权和财产权。

隐私权包含在人身权中,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题干中的学生成绩和排名属于学生的隐私,所以老师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7.下列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情形中,学校需承担事故责任的是(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C.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D.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答案】C。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8.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是( )。

A.舒尔茨B.斯特鲁米林C.丹尼森D.马丁·特罗【答案】A。

解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9.下列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小孩吮吸母乳B.大老虎教小老虎捕猎C.小狗钻火圈D.妈妈教小明写字【答案】D。

解析: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因此,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人的本能也不能算作教育。

10.把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传输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这体现了教育文化功能的( )。

A.创造功能B.提升功能C.交流功能D.传播功能【答案】D。

解析: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促进文化的优化和发展。

11.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推理上以“好男孩-好女孩”为定向的学生,其道德发展处于( )。

A.前习俗水平B.前道德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答案】C。

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把个体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三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权威和法规定向阶段。

故本题选C。

12.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 )。

A.肖锋B.章志光C.邵瑞珍D.李柏黍【答案】B。

解析:章志光,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理论模式。

品德三维结构理论认为,品德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三个断面或维度来认识品德的结构。

故选B。

13.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

A.命题学习B.上位学习C.概念学习D.符号学习【答案】A。

解析:命题学习是指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联系。

命题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

“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一命题是在“圆”、“直径”、“半径”这样的概念基础上形成的。

故选A。

14.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B.创造性C.无结构D.一般性【答案】A。

解析:问题分为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两类。

有结构的问题是指问题明确,有固定答案的题目,比如教科书中的课后练习题等。

故选A。

15.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对同一函数公式展示了多种题目与解题过程,这属于( )。

A.直观教学B.启发教学C.概括教学D.变式教学【答案】D。

解析:变式是改变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本题中教师通过对题目形式和解题过程进行变化,突出和函数公式的本质特征,这是变式教学,故选D。

16.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的直观形式是( )。

A.影视直观B.实物直观C.模象直观D.图像直观【答案】C。

解析:知识直观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观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故选C。

17. 下列有关知识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按照知识本身的复杂程度将学习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组合学习B.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概念学习C.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属于表征学习D.学生学过自然数的概念再学习整数属于上位学习【答案】CD。

解析: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C项正确。

整数包括自然数,属于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是指学生掌握一个比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学习,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D项正确。

故选CD。

1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多选题)。

A.知识经验B.惯性思维C.认知水平和特性D.人格特征E.问题的表征【答案】ABCD。

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主观因素指的是个体自身的主观状态,包括知识经验、认知水平与惯性思维,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客观因素指的是问题本身的性质,如问题的情境和表征。

故选ABCD。

19.所有的社会行为规范,都要经过个人的(多选题)三个阶段,才能成为社会化的结果。

A.服从B.顺从C.认同D.内化【答案】ACD。

解析:品德形成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其中,依从包括服从和从众,故选ACD。

20.动作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方式,如游泳、打球和书法等。

(判断题)【答案】×。

解析: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外部动作操作活动方式,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故题干表述错误。

21.张老师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他利用周末自费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学校得知后,要给予张老师警告处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做法正确,校内专职教师不得参与校外活动B.学校做法正确,要严格对教师的管理C.学校做法错误,教师享有自我发展的权利D.学校做法错误,该教师没花学校的钱,学校不能管【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22.18世纪中期西方大学开始设立教育学讲座,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理论指导。

标志着教育学科独立的著作是( )。

A.《普通教育学》B.《民主主义与教育》C.《大教学论》D.《爱弥儿》【答案】A。

解析:《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23.《学记》中“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其中的“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C。

解析:题干意思是:优良的教育是在不良行为还没有发生之前就来防范,这叫做“预防”。

抓住恰当时机进行教育,叫做“适时”。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循序进行教学,叫做“顺序”。

使学生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就叫做“观摩”。

掌握和运用这四种教学规律,是教育成功的根本原因。

因此,“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体现了循序渐进。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追究( )。

A.一般责任B.民事责任C.行政责任D.刑事责任【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5.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的( )。

A.全面发展B.一般发展C.特殊发展D.个性发展【答案】B。

解析:赞可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6.我国最早将“教”与“育”连在一起使用的著作是( )。

A.《孟子》B.《大学》C.《论语》D.《学记》【答案】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