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xx县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调查
随着《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颁布,各地市司法局均把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来抓,坚持信息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全面提升了社区矫正管理水平,并取得了明显实效。
XX 县司法局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接收社区矫正人员800余名,无一人重新犯罪,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都说良好的管理机构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就此,我针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运行情况对XX县司法局及下属司法所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矫正监管体系的确立
据XX县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她们为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专门制定了一套适合本县县情的工作机构,具体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分级管理,全面构筑社区矫正组织领导体系。
这就是说要健全工作机构,确保有组织有管理。
根据县情,沂源县成立了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司法局打造了一处社区矫正工作中心,中心下设联席会议室、社区矫正室、安置帮教室、宣告室、集中教育室、心理矫治室等功能室,负责全面调度、统一指挥全县的社区矫正工作。
另外还在全县12个镇(街道)设立基层司法所,作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
构筑起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基层司法
所具体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
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队伍建设,XX县司法局和政法委一起联合镇办规范建设了社会管理综治工作中心,突出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司法所长兼任综治中心常务副主任,如此一来就解决了没有办公场所和人员不足的问题。
县社区矫正工作中心还配副科级主任一名,镇办基层司法所配副科级司法所长12名,这样组成县社区矫正执法队,统一受司法局的领导和调遣。
县司法局每月抽调2名基层司法所长到社区矫正中心从事社区矫正工作,既解决了人员不足问题,又提高了司法所长的业务水平。
司法所为每位社区矫正人员成立由3-5人组成的矫正小组,矫正小组成员主要由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镇办、村(居)民委员会的相关人员及其家庭成员组成。
最后狠抓制度建设,确保有章办事。
为此XX县司法又专门制定出台了组织领导制度、队伍建设制度、日常监管教育制度、衔接协调制度、考核评估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明确了衔接、管理、教育、考核、解矫等环节的工作要求,规范了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
进过第一步,沂源县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管教育网络,确保了社区矫正人员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第二步,科技引领,搭建社区矫正信息监管系统。
一是启用社区矫正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将社区矫正人员从接受登记、矫正执行、考核考评、解除矫正等各个工作流程全部纳入系统管理模块,
将在册社区矫正人员基本情况、辖区管理机构、司法所管理人员、监督员、管理情况等有关信息全部录入基础信息库,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即时掌握和随时查看,有效预防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
二是建设移动定位管理系统。
沂源县司法局依托移动通信公司系统平台,在县社区矫正中心和12处基层司法所全部安装了定位系统信息平台软件,搭建起了社区矫正移动定位监管平台,该平台有实时定位轨迹回放、信息交互、警示告知、考核管理、档案管理等五大功能。
社区矫正移动管理系统采用LBS的定位技术,落实对社区矫正人员移动、定位,对矫正人员进行标准化电子档案管理和全天候跟踪管理,提高了刑罚执行工作的严肃性。
移动管理系统对录入的社区矫正人员每天9点、12点、17点三次自动进行上网点名,一旦发现矫正人员的活动超越沂源县域范围,会立即发出“越界警告”显示,第一时间发短信警告越界的社区矫正人员并提醒负责监管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及时处理越界情况。
第三步,规范运行,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首当其冲的就是强化学习培训。
沂源县司法局主要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
《实施办法》颁布后,县司法局及时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司法所长培训班,重点学习了《实施办法》、刑法修正案(八)、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及《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制度》等法律制度,并对司法所长进行了统一考试;而且还组织司法所长到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