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分析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分析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得到
了有力的推动,而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雾霾大气污染、能源枯竭等问题
却逐渐突出。

能源与环境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人们生存、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解决能源、环境与经济的三者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是当下需要迫切决绝的问题。

本文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进行了有
效的分析。

关键词: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
1 引言
2015我国环保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共同印发了《关于印
发<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对燃煤电厂
的排放以及节能改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工作方案的提出,是改善当前大气
环境污染、缓解资源约束的重要举措。

超低排放是一项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提升的
技术措施,其在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发展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要求
根据燃煤电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若要达到10mg/m3的颗粒物排放浓度,煤粉炉尾部烟气控制系统的综合除尘效率需高于99.90%~99.97%,且具
有较好的细颗粒物捕集能力;流化床尾部烟气控制系统的综合除尘效率需不低于99.98%。

若达到35mg/m3的SO2排放浓度,锅炉尾部烟气控制系统的综合脱硫
效率需高于95.63%~99.65%;若采用了简单炉内喷钙技术,锅炉尾部烟气控制系
统的综合脱硫效率需高于90.28%~99.42%;对于采用了燃烧脱硫的循环流化床,
锅炉尾部烟气控制系统的综合脱硫效率需不低于56.25%~97.67%。

若达到
50mg/m3的NOx排放浓度,煤粉炉尾部烟气控制系统的综合脱硝效率需不低于77.38%~99.01%,若采用了低氮燃烧技术,尾部烟气控制系统的综合脱硝效率需
不低于72.83%~95.05%;流化床尾部烟气控制系统的综合脱硝效率需不低于
32.43%~77.38%。

3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选择
3.1 烟气脱硫
(1)采用方式:脱硫系统超低排放改造采取脱硫除尘一体化改造方式,改造后的脱硫装置在高效脱除烟气中的SO2的同时,对烟气中的烟尘也具有较高的脱
除效果。

(2)改造内容:更换3台循环泵头,电机利旧;更换3层喷淋层及喷嘴,增加沸腾式传质结构(托盘)及增设烟气再分布器,吸收塔入口烟道烟气均
流改造,将原屋脊式除雾器更换为管束+屋脊式高效除雾器,烟囱CEMS更换,吸收塔塔体及附属设备的检查、检修。

(3)性能要求:在锅炉BMCR工况下,改
造后FGD入口SO2浓度为7000mg/Nm3时,FGD出口SO2浓度≤20mg/Nm3,脱
硫效率≥99.72%,除雾器出口烟气携带的液滴含量低于20mg/Nm3(干基),运行阻力≤3300Pa。

3.2 烟气脱硝
(1)采用方式:单一的技术手段难以达到脱硝系统超低排放改造的要求,因此采取低氮燃烧改造+SCR混合技术的方案。

(2)改造内容:将锅炉燃烧器更换
为新型低氮燃烧器,启用SCR系统催化剂备用层,即由原设计的2+1层催化剂,
改为3层蜂窝式催化剂运行,脱硝反应器入口烟气均流改造,SCR系统进出口CEMS改造,氨的逃逸率分析仪更换,脱硝供氨系统检查、检修。

(3)性能要求:
在锅炉BMCR工况下,改造后脱硝入口NOx浓度不超过280mg/Nm3时,出口NOx浓度≤30mg/Nm3,脱硝效率≥90%,SCR系统烟气阻力≤1000Pa,氨的逃逸率
≤2.5ppm,SO2/SO3转化率≤1%。

4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控制技术
4.1 烟尘超低排放控制技术
烟尘控制技术按除尘机理可分为机械式除尘、过滤式除尘、静电除尘和湿式
除尘。

而机械式除尘,如重力沉降、惯性除尘、旋风除尘,捕集细颗粒的能力较弱;过滤式除尘,如颗粒层除尘、布袋除尘,适用于细颗粒捕集,除尘效率可高
于99%;静电除尘有干式和湿式之分,通常根据需要设置电场数,除尘效率可高
于99%;湿式除尘,如文丘里除尘、水膜式除尘、自激式除尘,高效除尘时能耗
代价大,且有废水产生。

综合考虑各类除尘技术对燃煤电厂烟尘的适应性、除尘
效率、能耗和技术成熟度,静电除尘(ESP)、布袋除尘(BF)及二者相结合的
技术更适用于燃煤电厂锅炉烟尘超低排放控制。

ESP通过使烟尘荷电在电场作用
下分离。

ESP能够在宽温度、压力和粉尘负荷条件下运行,设计为有耐腐蚀和抗
磨性。

ESP性能受烟尘粒径分布影响,粒径≤2.5μm时除尘效率下降明显。

ESP适
宜捕集比电阻在1×104~5×1010Ω•cm的烟尘,比电阻可通过喷射SO3等烟气调
质方法调节。

ESP内气流分布会不均匀增加其腐蚀风险。

4.2 SO2超低排放控制技术
烟气脱硫技术按过程干湿状态可分为湿法、半干法和干法。

湿法脱硫技术,
如石灰/石灰石洗涤法、海水脱硫法、氨吸收法、钠碱吸收法,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半干法和干法脱硫技术,如旋转喷雾干燥、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烟道喷射、炉内喷射,吸收剂利用率要低于湿法工艺。

综合分析各脱硫技术的脱硫效率、技术成熟度等,湿式石灰/石灰石洗涤、海水脱硫、喷雾干燥、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烟道喷射、炉内喷射技术更适用于燃煤电厂锅炉SO2超低排放控制,湿式石
灰/石灰石洗涤法通过喷入含石灰/石灰石吸收剂浆液吸收烟气中硫氧化物。

该法SO2和SO3脱除率分别可达92%以上和50%,可同时捕集烟尘,除尘效率可达50%,还可降低烟气中HCl、HF、重金属的排放。

湿法脱硫系统运行环境恶劣,
会发生腐蚀、侵蚀和磨损。

海水脱硫法利用海水固有特性吸收烟气中SO2,脱硫
效率可达85%~98%。

4.3多污染物控制技术
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主要是指NOx和SOx的联合控制,如吸附/再生(活性炭等)、气体/固体催化(WSA-SNOx、DeSONOx、SNRB)、电子束辐射、碱喷射、湿式洗涤。

其中,活性炭工艺、WSA-SNOx和DeSONOx相对较为成熟。

活性炭工
艺基于活性炭对SO2、NOx污染物分子的吸附,在SO3、汞、二恶英等有毒大气
污染物控制方面也具有相当大潜力,废水量少。

WSA-SNOx工艺顺序采用两种催
化剂,SCR脱除NOx,SO2氧化为SO3,能够有效控制粉尘、SOx和NOx,PAHs、二恶英、呋喃等有机物可被催化降解,能够回收热能,不产生废水或废物。

DeSONOx工艺可控制烟尘、NOx和SOx的排放,理论上可以生产液态SO2、硫酸
和单质硫。

总体来讲,多污染物控制技术虽已有工业应用,但运行时间有限,仍
需逐渐积累经验。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超低排放技术对于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现状来说,其是决绝能源、
环境、经济三者关系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燃煤
电厂通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同
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燃煤电厂的经济效益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博,赵锦洋,吕俊复.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方案应用[J].中国电力,2016,49(08):144-147+153.
[2] 赵永椿,马斯鸣,杨建平,张军营,郑楚光.燃煤电厂污染物超净排放的发展及现状[J].煤炭学报,2015,40(11):2629-2640.
[3] 赵金龙,胡达清,单新宇,刘海蛟.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综述[J].电力与能源,2015,36(05):701-7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