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藏林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解析)

西藏林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解析)

西藏林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体积、质量都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B. 当研究一列列车全部通过某隧道所需的时间时,因为列车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所以可以把列车视为质点C. 行走的自行车,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自行车一定不能视为质点D. 各部分运动状态完全一致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2.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中的“水不流”是以桥为参考系的B. 两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化,两物体一定都是静止的C. “地恒动而人不知,譬如闭舟而行,不觉舟之运也。

”说明运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D.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先选参考系,平常说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地球而言3.下列所描述的运动,其中选择地面为参考系的是()A. 一江春水向东流B. 地球的公转C. 巍巍青山两岸走D. 探月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4.关于时间和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嫦娥三号”发射升空,这里指的是时间B. 高速摄影机拍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曝光时间为10−6s,这里指的是时刻C. 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D. 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节目开播时间是19点,这里指的是时间间隔5.如图所示,物体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线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A. 0;0B. 4R,由A→C;4RC. 4R,由A→C;2πRD. 4πR,由A→C;4R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6.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 速度B. 时间C. 路程D. 位移7.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A. B.C. D.8.我国新研制的隐形战机歼一20已经开始挂弹飞行.在某次试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则此过程中飞机的()A. 速度不断増大,位移不断减小B. 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大C. 速度增加越来越快,位移增加越来越慢D. 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来越快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9.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______ 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时器两种,它们所接电源均为频率为50Hz,所以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但前者所接电压为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10.小灰灰一家周末外出的行车路线:狼堡超市羊村博物馆狼堡,小灰灰想分析一下一天的行程,以超市所在的位置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00m建立了一个直线坐标系,如图所示,试求:(1)在该坐标系上标出超市、博物馆、羊村和狼堡的位置;(2)小灰灰一家从狼堡经羊村到博物馆的位移与路程分别为多少?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1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初速度为10m/s,经过2s速度达到16m/s,求:(1)物体的加速度;(2)2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12.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请回答:(1)质点在图中各段的过程中做什么性质的运动?(2)在0~4s内、8~10s内、10~12s内质点加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

【解答】A.由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的条件可知,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故A错误;B.研究一列列车全部通过某隧道所需的时间时,火车的形状不能忽略,火车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C.研究行走的自行车时,若自行车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C错误;D.各部分运动状态完全一致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解析:【分析】明确参考系的性质,知道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需要先选择参考系,并且明确我们所说的静止和运动均是相对参考系来说的。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掌握参考系的意义,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A.“桥流”说明桥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状态,那么所选参照物与桥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

诗人在桥上走,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就是假定水不动,桥就是运动的了,所以会感觉“桥流水不流”。

故所选参照物是水,故A错误;B.两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化只能是相对静止,但它们对地仍可能是运动的,故B错误;C.“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体现的是绝对运动,而“舟行不觉”体现的是相对静止,表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C错误;D.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应先选参考系,平时常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地球而言的,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A解析: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流的方向是相对于地面的,以地面为参考系。

故A正确;B、地球的公转是相对于太阳的。

故B错误;C、“巍巍青山两岸走”是相对于在水中行驶的船,故C错误;D、探月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是相对于月亮运动的。

故D错误。

故选:A。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考系,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考系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参考系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如果选定为参考系,这个物体就假定为不动.4.答案:C解析:【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在难以区分是时间还是时刻时,可以通过时间轴来进行区分。

对于物理中的基本概念要理解其本质不同,如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则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解答】A.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嫦娥三号”发射升空,这里的“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是时间点,是时刻,故A错误;B.高速摄影机拍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曝光时间为10−6s,这里的“10−6s”是时间段,是时间,故B错误;C.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故C正确;D.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节目开播时间是19点,这里的“19点”是时间点,是时刻,故D错误;故选C。

5.答案:C解析:【分析】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本题是基础题,紧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抓住位移的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解答】物体运动的起点是A,终点是C,则位移大小等于AC长度,即大小x=4R,方向由A→C,路程S=2πR。

故C正确,ABD错误。

6.答案:AD解析:解: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位移是矢量,而时间、路程是标量,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根据有没有方向,确定是矢量还是标量.对于物理量的矢标性是学习物理量的基本内容,矢量要掌握其方向特点进行记忆.7.答案:ACs内,物体沿加速度方向做匀变速运动,v−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解析:解:在0~T2~T内,加速度为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v−t图象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在T2在T~2T内,加速度反向,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到2T时刻速度为零.v−t图象是向下倾斜的直线.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本题应根据a−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0~1s内,物体从静止开始沿加速度方向匀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若加速度一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本题关键要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找出对应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结合物体的初状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8.答案:BD解析:【分析】根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速度的变化,根据速度的方向判断位移的变化。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答】AB.飞机由静止开始加速,加速度减小,由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速度增大,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方向不变,则位移不断增大,故A错误,B正确;CD.由于加速度减小,则速度变化越来越慢,速度越来越大,则位移增加越来越快,故C错误,D正确。

9.答案:电磁打点;4−6V解析:解: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两种;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4−6V,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电压是220V,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故答案为:电磁打点;4−6V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两种,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工作原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应注意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电压上的不同,但要明确二者的打点周期取决于交流电的频率,频率相同,则打点周期相同.10.答案:解:(1)在该坐标系上标出超市、博物馆、羊村和狼堡的位置如图所示:(2)从狼堡经羊村到博物馆的位移为x=300m−(−500m)=800m,方向向东其路程为s=500m+450m+150m=1100m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物体位置的确定方法。

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可以建立直线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个空间运动,可以建立三维坐标系。

(1)根据题目的叙述,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00m即可标出超市、博物馆、羊村和狼堡的位置;(2)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的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11.答案:解:(1)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物体的加速度a=v−v0t =16−102=3m/s2(2)2s内物体的位移x=v0t+at22=10×2+12×3×22=26m则2s内的平均速度v=xt =262=13m/s答:(1)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2)2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3m/s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2s内的位移,从而结合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12.答案:解:(1)质点在0~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8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8~10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0~12s内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2)由a=△v得:△tm/s2=2.5m/s20~4s内的加速度a1=10−04−0m/s2=−5m/s28~10s内的加速度a2=0−1010−8m/s2=−5m/s2.10~12s内的加速度a3=−10−012−10答:(1)质点是运动情况是:质点在0~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8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8~10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0~12s内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2)在0~4s内、8~10s内、10~12s内质点加速度各是2.5m/s2,−5m/s2,−5m/s2.解析:(1)根据速度的正负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向,根据图线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2)根据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求解.本题对速度图象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图象两个方面的意义:“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