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分析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言语幽默是以语言为工具而从事的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
中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英文语言的语用策略使用侧重点的不同。
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幽默言语交际活动活动中幽默效果的好坏有赖于对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的深刻理解。
本文采用语料分析法发现中文更偏好于使用“过度自我贬损”和“过度赞赏他人”策略实施幽默言语行为;英文国家则更倾向于使用“贬损他人”策略、“自我欣赏”策略和“不合时宜”策略进行幽默交流。
在英语教学当中应当适当认识到这种言语幽默差异,灵活实现中英文幽默方式的转换,促进课堂效果的提高。
关键字:中英文言语幽默效果差异应用
引言
幽默作为一种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引起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者们的重视,例如语言学、修辞学、美学、哲学及社会学等等。
回顾以往对情景喜剧中幽默所做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语篇分析、语言翻译、跨文化研究等领域。
教学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传递师生信息的通道。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经常运用幽默、风趣的言语,就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幽默感是每个教师都应具有的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融入了
幽默,运用丰富有哲理而又有情趣的幽默语言进行授课,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学得愉快。
这对于调节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活学生的接受和反馈能力,形成灵活、积极的心理状态,都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幽默技巧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应该通过大量的知识积累来掌握幽默语言技巧。
幽默语言运用好了,不仅可以使课堂更生动,还能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牢固地掌握语言知识。
幽默是一种常见且具鲜明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
幽默就在我们的身边。
幽默也应该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幽默是智慧和灵感的体现;是底蕴和修养的积淀。
本文从一个英语教师的角度对幽默结构进行分析,阐述了一个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幽默品质,达到以幽默语言推动英语教学的目的。
幽默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殊的语境,运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通过影射、讽刺、夸张、双关等手法,批评和揭示现实生活中的乖谬和不通情理的现象,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幽默需要智慧和灵感,更需要积累和沉潜。
作为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不但要具有幽默的品质,而且还必须不断的积淀运用、驾驭、欣赏、解读幽默的能力,学会分析幽默的深层结构,了解幽默的内在、外在机制。
在我国“, 幽默”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九章·怀沙》中, 为“目旬兮杳杳, 孔静幽默”,“幽默”是“幽远、静默、深邃”的意思, 而幽默故事在历史上也早有记载。
但现在人们通常使用的“幽默”一词完全是个外来语, 是humor 一词的音译, 是经我国已故的散文小品家林语堂先生翻译, 于20世
纪20年代引入国内的。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幽默”的意思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同“幽远、静默、深邃”等相比, 其意义可谓是大不相同了。
现代意义上的“幽默”一词定义很多, 林语堂先生曾举过例证说“: 幽默是一种超脱的产物, 庄子观鱼之乐, 蝴蝶之梦, 说剑之喻, 蛙鳖之语, 均为幽默。
”通俗地讲, 幽默是指人们认识、欣赏和表现生活中的怪异现象和戏剧性特征的能力, 其首要特点是诙谐、滑稽, 令人发笑。
笑是幽默存在的基础, 没有笑, 就无所谓幽默。
不能令人发笑, 幽默也就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
但幽默所引发的笑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滑稽可笑, 在幽默的妙趣横生的语言之中, 往往包含有一定的哲理。
幽默的表现形式很多, 有艺术上的, 如漫画等, 也有语言文字上的。
语言幽默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语言, 特别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语言手段来制造笑料,获取幽默效果的。
语言幽默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语言上的歧义。
因为语言存在歧义, 人们在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故意或无意地进行不同的解释, 形成误解, 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本文主要讨论英语幽默在词汇层面上的体现。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英文的言语幽默风格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虽然不多但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那么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英语教学之中则变成了一个务实课题。
而利用中英文的言语幽默差异对英语教学进行指导则是充满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必要探索。
正文
一.中英文幽默异同
幽默是各民族共有的一种语言现象。
A·济夫曾说过“:人
们发现幽默的技巧是相同的…它们是认识因素,认识的过程具有普遍性。
”利用语言要素来创造新奇感是幽默一种常见的创造方式。
大量的英汉幽默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它们拥有共同的语言生成机制。
1.1幽默的题材
不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幽默中,幽默的取材都十分广泛,从家庭、婚姻、教育到政治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由于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英语幽默和汉语幽默在取材上却有着不同的倾向和偏好。
英语幽默更加偏爱性笑话、种族笑话以及职业笑话;而汉语幽默则更倾向取材于日常琐事和普通人无伤大雅的毛病”。
此外,由于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所以还存在大量取材于古代奇闻异事的笑话。
尽管英汉幽默在取材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但其中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对性话题的取舍上。
A·济夫曾经说过“:西方幽默最常见的话题便是性。
”性笑话是英语幽默的一大特色,甚至有人说过如果没有性笑话,那英美就没有幽默了。
尽管这不无夸张,但是却也道出了性笑话在英美幽默中的重要地位。
英、美两国作为世界强国,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优越,思想较解放,性观念也比较前卫。
艺术源于生活,言语体现文化,英语幽默中频繁出现的性笑话,尽管存在艺术成分上的夸张,但
总是或多或少的反映了英美社会的现实,也因此能够被本国受众坦然接受和欣赏。
相比之下,作为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则是含蓄和内敛的。
更重要的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离开了生育谈性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在“性”问题上,人们总是三缄其口,讳莫如深,更不允许堂而皇之的在言谈中被提及。
由于难登大雅之堂,中国幽默也就较少涉及性话题。
1.2幽默使用的场合和对象
总体来说,英语幽默在使用场合和使用对象的选择上更加随意;而汉语幽默则会考虑较多的因素,存在较多的禁忌。
在英美,幽默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是一种十分被尊重和欣赏的才华和能力。
比如,在美国几乎历任总统都十分擅长运用幽默,以增加亲和力、减缓紧张氛围并吸引民众的注意力。
不论场合是颁奖、剪彩、揭幕、祝酒,还是竞选、签署法案,甚至是在告别式中;也不论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孩童、德高望重的长者、知识渊博的学者,亦或是挑剔的记者和媒体,总统们总是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娴熟的语言技巧,不失时机的“幽上一默”。
国家最高领导人尚且如此,那普通民众对幽默的使用则无疑会更加的随意和广泛。
反观我国,虽然也不乏机智诙谐之人,但对于幽默的使用还是禁忌颇多。
人们普遍认为在一些正式、严肃的场合,当面对上级、长辈和陌生人的时侯,使用幽默不仅是不恰当的而且是轻浮的和不尊重的。
究其原因,我们不得不承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在农业文明中宗法制度不可侵犯,在以集体伦理为前提的社会里,个人的存在
必须依附于亲尊关系之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需要先考虑群体和他人的利益,否则便会危机上下尊卑的血缘等级关系,因此个人意识和情感的主张或宣泄都受到了限制。
”而且,一提到幽默,中国人总是会情不自禁的将其和“贫嘴滑舌、嬉皮笑脸、无意义的逗笑划等号”。
1.3幽默的风格
英美人更倾向于创造和欣赏不友善的玩笑。
A·济夫曾指出“在美国人身上,攻击和暴力显得十分盛行”,同时又指出“英国幽默的攻击性也变得越来越强了”。
比较典型的攻击性幽默有种族笑话和政治笑话。
不少英语幽默的笑点就在于对某些民族某些特色的渲染上,比如“纵欲”的法国人、“死板”的德国人、“守旧”的英国人以及“粗俗”的美国人(英美幽默的内部也存在大量“针对”彼此的笑话)。
英语笑话对于政治的揭露和讽刺可谓是不遗余力。
虽然这种讽刺和自嘲有时候令美国人自身都感到尴尬,但正是由于美国社会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多元性使其具有了存在的可能性。
而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受到长期专制的政治统治和主张“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幽默表现出“谑而不虐,温柔敦厚,喜不形于色,笑不过于狂”的特点,即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识和情感,形成了曲折含蓄的幽默手法和风格。
三、结语综上所述,不论是通过语音。
语义还是语用手段来创造言语幽默,在语言生成机制上英汉幽默是类似的。
与此同时,中西方不同的价值体系和历史文化也导致了英汉幽默在幽默传统上存
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题材方面,中英幽默有着不同的偏好,尤其表现在对性笑话的取舍上;在使用的场合和对象方面,显然汉语幽默有着更多的顾虑,而英语幽默的使用则更加的频繁和广泛;在风格方面,英语幽默更直接、大胆,攻击性也越强,而汉语幽默则更偏向于委婉、含蓄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