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汉族婚礼的文化古代中国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
春秋时期,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形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
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
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
宋朝、元朝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
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
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
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
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
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
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
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
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
又称报日子。
流行于中国多数地区。
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
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
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
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
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
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
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
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
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
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
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
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
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
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
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
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
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
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
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
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
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
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
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
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
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
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
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
又名看家门、查家。
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
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
男方设宴款待。
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
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
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
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
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
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
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
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
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
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
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
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
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
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
”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回门:中国古代汉族婚姻风俗。
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谒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
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
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
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
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
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
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婚礼大全结婚仪式:举行~。
婚礼是一种法律公证仪式或宗教仪式,用来庆祝一段婚姻的开始,代表结婚。
在大部分的文化里,通常都会发展出一些结婚上的传统与习俗,其中有许多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其原始所象征的意义。
比如说,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女方的家长要在迎娶新娘的礼车后方泼出一碗清水,象征嫁出去的女儿已经是属于另外一个家庭的成员,就像泼出去的水一般回不来。
在讲求性别平等的现代社会中,这层意义已经减小许多。
来源:阳光不绣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精粹之一。
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
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与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一起被合称为“三书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后世历朝历代的婚制都多数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而来。
辛亥革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中国的婚礼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很大,在我国法律中,公民结婚并没有太多的程序,实际上只需地方政府民政部门进行结婚登记即可生效。
但传统婚制影响犹在,男女两家订婚、互送聘礼嫁妆、迎亲、宴请亲朋好友举行正式结婚仪式等六礼的残余仍然通用。
而当前中国流行的所谓婚礼仪式主要是90年代由台湾婚庆公司带入的一套操作流程为模板,该模板兼容中西婚礼仪式,满足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口味,并将传统婚礼喜热闹的方面发扬到极致。
90年代以来流行的这套婚礼模板,与以往任何时期、任何国家婚礼仪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婚礼主导者由男女双方家庭变为婚庆公司、更世界独一无二的将西式婚礼中十分简单的拍摄婚纱照仪式变成了昂贵复杂、需要长期筹备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在西方的结婚习俗中,新娘会穿着白色的礼服,象征了维多利亚时代中的“纯洁”(由于大众和媒体的误导,白色礼服被以为是象征了“贞操”,但事实上代表贞操的是头纱)。
因此在这种“白色婚礼”传统中,寡妇或曾离婚的女性被认为不应当在其再婚的婚礼上穿着白色的婚纱。
请参见“白色婚礼”条目。
西方的婚宴通常是在结婚仪式之后举行,在婚宴中会有一个大型的结婚蛋糕。
西方结婚传统包括了向新人敬酒、新人会第一对下去跳舞、以及切结婚蛋糕。
新娘会向在场所有尚未结婚的女性丢出手中的花束,而接到花束的女性被认为将会是下一个结婚的人。
为了公平起见,最近发展出了新郎将新娘的袜带(garter)丢向未结婚的男性群,而接到的男性会被认为将是下一个结婚的人。
在最近几年的某些国家中已经开始有同性恋婚礼。
结婚流程1.婚礼筹备计划1.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1.2.确定婚礼预算1.3.草拟客人名单1.4.召集好朋友讨论婚礼计划1.5.确定伴郎、伴娘1.6.确定主婚人、证婚人1.7.成立婚礼筹备组1.7.1.召开kick-off项目启动会1.7.2.制定婚礼项目计划书1.7.3.明确筹备组分工2.婚礼前准备2.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2.1.1.就婚礼筹备计划和进展与父母沟通2.1.2.发喜贴给亲友2.1.3.电话通知外地亲友2.1.4.网上发布结婚通知2.1.5.再次确认主、证婚人2.1.6.及时反馈亲友受邀信息2.1.7.对于重要亲友再次确认2.2.结婚物品采购2.2.1.新家布置用品2.2.1.1.家电、家具2.2.1.2.床上用品2.2.1.3.彩色气球2.2.1.4.彩灯(冷光)2.2.1.5.纱2.2.1.6.蜡烛2.2.1.7.胶布2.2.1.8.插线板2.2.1.9.其他物品2.2.2.婚礼用品订购2.2.2.1.新郎新娘婚纱礼服2.2.2.2.结婚戒指2.2.2.3.新娘化妆品2.2.2.4.喜贴、红包、喜字2.2.2.5.彩带、拉花、喷物2.2.2.6.烟、酒、饮料2.2.2.7.糖、花生、瓜子、茶叶2.2.2.8.录像带、胶卷2.2.2.9.预定鲜花2.2.2.10.预定蛋糕2.2.2.11.水果2.2.2.12.蜡烛2.3.新郎新娘形象准备2.3.1.新娘开始皮肤保养2.3.2.新郎剪头发2.4.拍婚纱照2.4.1.挑选婚纱影楼2.4.2.预约拍摄日期2.4.3.拍照2.4.4.选片2.4.5.冲印或喷绘2.5.布置新房2.5.1.请清洁公司彻底打扫新房2.5.2.布置新房2.6.确定婚礼主持人2.6.1.就婚礼当天计划与设想与之沟通2.7.婚宴预约2.7.1.估计来宾人数2.7.2.估计酒席数量2.7.3.选择婚宴地点2.7.4.确认酒席菜单、价格2.7.5.确认婚宴现场的音响效果2.7.6.与酒店协调婚宴布置等细节2.7.7.预定酒席2.8.婚礼化妆预约2.8.1.选择化妆地点2.8.2.与发型师、化妆师沟通2.8.3.确认婚礼当天的造型2.8.4.预约化妆具体时间2.9.婚庆车辆预约2.9.1.确定婚车数量2.9.2.选定婚车司机2.9.3.预约扎彩车时间地点2.9.4.确定婚礼当天婚车行进路线及所需时间2.9.5.预约婚车2.10.婚庆摄像预约2.10.1.确定摄影社摄像数量2.10.2.选定婚礼当天摄影摄像人员2.10.3.安排摄影摄像分工2.10.4.准备摄影像器材和胶卷录像带2.10.5.预约摄影摄像2.11.其他2.11.1.调换崭新钞票2.11.2.确定滚床儿童2.11.3.为远道而来的亲友准备客房3.婚礼前一天准备3.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3.1.1.就婚礼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与父母沟通3.1.2.就准备情况和婚礼当天分工与筹备组作最后沟通3.1.3.根据准备情况就婚礼当天仪式进程与主持人作最后沟通3.1.4.与伴郎伴娘再次沟通3.1.5.最后确认帮忙的亲友3.1.6.最后确认婚宴、车辆、摄影像、化妆等细节准备情况3.2.确认婚礼当天要发言人的准备情况3.2.1.主证婚人发言准备情况3.2.2.父母代表发言准备情况3.2.3.来宾代表发言准备情况3.2.4.抢亲时新娘提问准备3.2.5.新郎新娘在仪式上或闹洞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3.3.最后确认婚礼当天所有物品准备情况3.3.1.最后试穿所有礼服3.3.2.将婚礼当天要穿的所有服装分装口袋3.3.3.准备两瓶假酒3.3.4.准备婚礼当天新郎新娘的快餐干粮3.3.5.最后检查所有物品并交于专人保管3.3.5.1.新娘的新鞋3.3.5.2.结婚证书3.3.5.3.戒指3.3.5.4.红包3.3.5.5.要佩戴的首饰3.3.5.6.新娘补妆盒3.3.5.7.糖、烟、酒、茶、饮料3.3.5.8.焰火道具3.3.5.9.烛台、婚礼蜡烛3.4.新郎新娘特别准备3.4.1.新郎新娘反复熟悉婚礼程序3.4.2.预演背新娘动作3.4.3.预演婚礼进行台步3.4.4.预演交杯酒动作3.4.5.放松心情,互相鼓励3.4.6.注意睡眠,早点休息3.5.准备闹钟3.5.1确认一只正常工作的闹钟3.5.2将闹钟调到5点半4.婚礼当天流程4.1.化妆4.1.1. 5:30 起床4.1.2. 7:00 新郎发型做好后到达新南门女方娘家附近等待4.1.3. 7:45 新娘妆完成,通知新郎4.1.4. 化妆师、美发师红包4.2.婚车4.2.1. 6:30 开始扎彩车4.2.2. 7:00 专车送新郎至新南门4.2.3. 7:30 彩车完成4.2.4. 7:45 专车送新娘回新南门娘家(8:30前到达)4.2.5. 9:00 所有婚车到达新南门4.2.6. 司机红包4.3.抢新娘4.3.1. 8:00 伴郎准备好鲜花、红包4.3.2. 8:30 新娘回到娘家,藏好新鞋4.3.3. 8:40 新郎带领兄弟们开始抢人4.3.4. 8:45 敲门、盘问、塞红包、挤门4.3.5. 8:55 新郎找新鞋,向女方家人承诺4.3.6. 9:00 彩带师到位气球到位4.3.7. 9:05 新郎背新娘出门,彩带,踩气球4.3.8. 9:10 车队出发4.4.迎新娘4.4.1. 10:00 车队到达化成小区男方家4.4.2 10:05 新郎抱新娘进门,彩带,踩气球4.4.3 10:10 小孩子滚床4.4.4 10:15 伴娘准备好茶4.4.5. 10:20 新娘给男方父母敬茶4.4.6 10:40 新郎新娘出发至酒店4.5.酒店准备4.5.1 10:00 将糖、烟、酒、茶、饮料等带至酒店4.5.2 10:10 最后检查酒席安排、音响、签到处等细节4.5.3 10:30 准备好新郎新娘迎宾香烟火柴糖4.5.4 10:45 彩带师到位酒店门口4.6.酒店迎宾4.6.1 10:50 新郎新娘到酒店,彩带4.6.2 11:00 签到处人员就位4.6.3 11:00 引导人员门口就位4.6.4 11:00 新郎新娘伴郎伴娘门口迎宾4.7.婚礼仪式4.7.1. 12:15 主持人准备4.7.2 12:15 音响准备4.7.3 12:15 结婚证书、戒指准备4.7.4 12:15 气球、彩带到位4.7.8 12:20 奏乐,新人入场,彩带、踩气球主持人介绍主婚人致词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新人父母上台新郎新娘交换戒指,三鞠躬新人给父母敬茶双方父母代表讲话双方父母退场新人开香槟、切蛋糕、喝交杯酒、点燃蜡烛游戏4.7.9. 13:00 婚宴正式开始4.7.10. 13:00 新郎新娘退场、速食,新娘换礼服4.7.11. 13:15 新郎新娘逐桌敬酒4.7.12. 14:00 宴席结束,宾客与新人合影4.8.下午休息4.8.1. 14:00 宾客离开或到棋牌室娱乐4.8.2. 14:30 新郎新娘进餐、休息4.8.3. 14:30 清点所剩烟酒糖等4.8.4. 14:30 统计晚餐人数4.9.晚餐4.9.1. 17:00 通知酒店晚餐准备数量4.9.2. 18:00 请宾客进晚餐4.9.3. 20:00 清点所有物品,离开酒店4.10. 闹洞房4.10.1. 21:00 开始闹洞房女方藏结婚证新郎找结婚证其它节目自由发挥4.10.2. 22:30 宾客离开4.11.摄像摄影4.11.1.摄像a从新娘化妆开始全程拍摄新娘4.11.2.摄像b从新郎抢亲开始全程拍摄新郎4.11.3.摄像c拍摄婚礼仪式全过程4.11.4.摄影适时拍摄4.11.5.摄影摄像人员红包5.婚礼项目结束5.1 23:00 伴郎伴娘率筹备组另寻别处进行项目总结[编辑本段]古代汉族婚礼古代中国汉族婚礼古代中国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