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4(总分:11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1,分数:82.00)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TCP/IP模型中,主机采用( )标识,运行在主机上的应用程序采用( )标识。

A.端口号,主机地址B.主机地址,IP地址C.IP地址,主机地址D.IP电址,端口号√在TCP/IP模型中,IP地址用来标识主机,使用IP地址来完成数据包的路由。

而端口号则存在于传输层的头部中,用来标识主机上的不同进程。

3.UDP端口号分为3类,即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和( )。

A.永久端口号B.确认端口号C.客户端口号D.临时端口号√UDP端口号有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和临时端口号。

4.TCP协议规定HTTP( )进程的端口号为80。

A.客户B.分布C.服务器√D.主机TCP协议规定在HTTP协议中80端口号代表的是服务器进程。

5.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活动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之间的( )。

A.数据交换B.网络连接C.进程通信√D.网络服务计算机的通信是指两个计算机中的进程之间的通信。

6.设TCP使用的最大窗口为64 KB,即64×1024字节,而传输信道的带宽可认为是不受限制的。

若报文段的平均时延为20 ms,则最大的吞吐量是( )。

A.25.88 Mb/sB.24.88 Mb/sC.26.21 Mb/s √D.27.21 Mb/s在报文段平均往返时延20 ms内,发送方最多能发送64×1 024×8 b,所以最大的吞吐量=64×1024×8/(20×10 -3 )=26 214 400 b/s=26.21 Mb/s。

7.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协议是( )。

A.固定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B.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C.后退N帧ARQ协议D.选择重发ARQ协议本题考查TCP流量控制。

TCP采用滑动窗口机制来实现流量控制,并通过接收端来控制发送端的窗口大小,因此这是一种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协议,因此答案是B。

8.网络环境中进程间通信是要涉及两个不同主机的进程,因此考虑到进程标识和多重协议的识别,一个完整的进程通信标识需要一个( )来表示。

A.半相关B.三元组C.套接字D.五元组√9.服务器控制着网络共享的资源,具有更高的权限,它要完成用户合法身份的识别、资源访问的管理,因此服务器的( )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A.安全性√B.性能C.配置D.通信能力10.设计传输层的目的是弥补通信子网服务的不足,提高传输服务的可靠性与保证( )。

A.安全性B.进程通信C.保密性D.服务质量QoS √11.下列哪一项最能描述窗口大小?( )A.软件允许并能迅速处理数据的窗口的最大值B.等待一个确认时能传送的信息量√C.为使数据能发送,必须提前建立的窗口大小D.监视程序打开的窗口大小,它并不等于监视程序的大小本题主要考查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窗口大小是“等待一个确认时能传送的信息量”。

12.下面选项中,控制端到端传送的信息量并保证TCP可靠性的是( )。

A.广播B.窗口C.错误恢复D.流量控制√窗口是实现端到端传送的主要机制。

发送端窗口大小决定了发送的信息量的速度,而且发送的数据如果出错,可以从发送窗口中重传。

接收端窗口决定了接收的速度,接收的数据如果不是按序到达的,可以在接收端窗口中暂存,从而实现了控制信息量并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13.一个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最多为( )字节。

A.65 495字节√B.65 515字节C.65 535字节D.65 555字节此数据部分加上TCP首部的20字节,再加上IP数据报的首部的20字节,正好是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

当然,如果IP数据报首部包含了选择,则IP数据报首部长度超过20字节,这时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的长度将小于65 495字节。

14.TCP使用了4种计时器:重传计时器、坚持计时器、保持计时器和( )。

A.延迟计时器B.时间等待计时器√C.端口计时器D.服务时间计时器15.一个TCP连接下面使用256 kb/s的链路,其端到端时延为128 ms。

经测试,发现吞吐量只有120 kb /s,试问发送窗口是多少?( )A.7 548字节B.7 538字节C.7 228字节√D.7 224字节来回路程的时延=128×2=256 ms。

设发送窗口为X字节,假定一次最大发送量等于窗口值,那么每发送一次都得停下来等待得到对本窗口的确认,以得到新的发送许可,这样16.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实现必须解决的问题是( )。

A.进程命名与寻址方法B.多重协议的识别C.进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D.以上均是√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实现必须解决的问题有三个: (1)进程命名与寻址方法; (2)多重协议的识别; (3)进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

17.一个UDP用户数据报的首部十六进制表示是:06 12 00 45 00 1C E2 17。

那么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各是( )。

A.1554、69、20、28B.1554、69、28、20 √C.1558、69、20、28D.1558、69、28、20源端口号为1554,目的端口号为69,UDP数据报总长度为28字节,数据部分长度为20字节。

18.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 KB的最大段长度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

当拥塞窗口为16 KB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

时间内的TCP段的传输都成功,那么当第4个RTT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 )。

A.7 KBB.8 KBC.9 KB √D.16 KB此题考查的是TCP拥塞控制知识点。

根据慢开始算法的原则,在第4个RTT时间后,拥塞窗口为16,此时发生拥塞,拥塞窗口大小变为1 KB,慢开始门限值变为8 KB。

接下来3个RTT后,拥塞窗口大小变为8 KB,此时进入拥塞避免算法,当第4个RTT后,拥塞窗口加1,拥塞窗口大小变为9 KB。

因此答案C正确。

19.TCP协议为了解决端对端的流量控制,引入了( )来解决。

A.差错控制B.滑动窗口协议√C.超时重传D.重复确认此题考查的是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知识点。

滑动窗口协议是用来解决流量控制的,因此答案B正确。

20.对于无连接服务,说法错误的是( )。

A.信息的传递在网上是尽力而为的方式B.相比面向连接的服务,效率和实时性更好C.由于会出现传输错误,因此几乎不被采用√D.常用在通信子网可靠的环境中,开销小、效率高此题考查的是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知识点。

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分别适用于不同场合,无连接服务经常因其实时性和效率更好而得到采用,因此答案C正确。

21.如果TCP报文段中( )字段为1,则说明此报文段有紧急数据,需要尽快被传送。

A.ACKB.RSTC.FIND.URG √此题考查的是TCP段知识点。

URG为TCP段中的紧急标识字段,表明紧急字段指针有效,告诉系统此报文段有紧急数据要发送,因此正确答案为D。

22.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原因有( )。

A.网络硬件、软件、数据的分布不均匀B.通信的两个进程不存在父子关系,不能共享缓冲区C.通信的两个进程具有异步性D.以上三点均是√(1)网络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

这种不均匀性表现在硬件、软件和数据3方面。

(2)网络环境中进程间通信的异步性。

网络环境中分布在不同主机系统中的进程,彼此之间不存在父子关系,又不能共享内存缓冲区。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提供同步的机制即客户/服务器模式。

23.一个UDP数据报的数据字段为8 192字节。

利用以太网来传送该数据报,应当划分为( )个数据报片。

A.8B.7C.6 √D.5数据字段的长度:前5个是1 480字节,最后一个是800字节。

片偏移字段的值分别是:0,185,370,555,740和925。

24.假设允许的最大报文段长度为64字节,序号用8 b表示,报文段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为30 s,则每一条TCP连接的最高数据率是( )。

A.13.056 kb/sB.4.352 kb/s √C.8.704 kb/sD.17.408 kb/s具有相同编号的TCP报文段不应该同时在网络中传输,必须保证,当序列号循环回来重复使用的时候,具有相同序列号的TCP报文段已经从网络中消失。

现在存活时间是30 s,那么在30 s内发送的TCP报文段的数目不能多于255个。

255×64×8/30=4 352 b/s 所以每条TCP连接所能达到的最高速率是4.352 kb /s。

25.一台主机正在通过一条10 Gbit/s的信道发送65 535字节的满窗口数据,信道的往返延迟为1ms,不考虑数据处理时间。

TCP连接可达到的最大数据吞吐量是( )。

(假设用于标记字节的序号位为32位,报文的生存时间为120 s)A.2 Mb/s √B.4 Mb/sC.8 Mb/sD.16 Mb/sTCP协议分组中携带的数据量最大为65 535—20—20=65 495字节,所以要发送65 535字节的数据需要2个TCP报文。

将65535字节的数据发送完毕,无形中多出了两个IP分组+TCP分组的头部,为(20+20)×2=80字节,一共发送的比特数为n=(65 535+80)×8。

发送两个分组需要两个响应,所以发送时间为数据的实际发送时间+信道延时,所以t=(65 535+80)×8/10G+1 ms×2,则这条连接的吞吐量为:n/t=2 Mb/s.26.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已经建立了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的长度为1000字节,若主机甲当前的拥塞窗口为4 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2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 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

A.1 000 √B.2 000C.3 000D.4 000此题考查的是TCP流量控制知识点。

由于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了2个报文段,而主机甲只成功地收到第一段的确认,此时发送窗口大小变为2 000字节,所以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1 000字节,因此答案A正确。

27.网络中,各种资源被存放在网络的所有参与的结点中,每个结点在获得服务的同时,也为其他结点提供服务,这种网络应用模型称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