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重点第一章一摄影技术发展经历的几个过程(1)尼埃普斯的“日光刻蚀法”(2)摄影术的正式诞生——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 (3)塔尔博特的“卡罗摄影法” (4)圣-维克多的“蛋清玻璃摄影法”(5)阿切尔的“火棉胶摄影法” (6)马多克斯与“干板摄影法”第二章一胶片照相机的结构光圈, 快门, 镜头, 聚焦装置, 取景器, 输片装置, 机身部分二光圈的概念是由一系列相互重叠的薄金属叶片组成的、大小可调节的进光孔叶片的离合能够改变中心圆形孔径的大小。
可大可小的孔径可以增加或减少通过镜头到达胶片的光量。
三光圈的作用1控制通光量2控制景深3减小象差四快门的概念快门是一个控制进入照相机光线时间长短的机械或电子装置。
它控制光线通过光圈到达底片的曝光时间。
五快门的作用1控制进光时间的长短,2影响成像的清晰度,3与感光度、光圈配合控制曝光六运动物体拍摄中影响快门速度的因素1运动物体的速度,2运动物体的方向,3运动物体的距离,4摄影镜头的焦距七镜头的概念镜头是由两片或更多片光学玻璃组成的多个透镜单元组装在一起构成的。
八镜头的作用1会聚光线,2使被摄物在在胶平面位置结成清晰的影像,3允许接纳大量的光线,缩短曝光时间九镜头的四个性能指标1焦距:基本上就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胶片平面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1)焦距与影像的关系焦距与放大率:镜头的焦距与影像放大率成正比焦距与距离:焦距与拍摄距离成正比焦距与透视: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焦距与视角:焦距与视角成反比2分辨率:指的是在像平面处1 毫米内能分辨开的黑白相间的线条对数,单位是“ 线对/ 毫米”。
3口径:也称孔径或有效口径。
是可变光圈(叶片组)在镜头中央产生的最大圆孔,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它决定着镜头成像的明亮程度。
4像差:是各种不能完美无缺成像的偏差十定焦镜头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1.标准镜头:物镜的焦距近似于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2.长焦镜头(远摄镜头):镜头焦距长度明显长于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3.短焦镜头(广角镜头):镜头焦距长度明显小于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1)标准镜头的特点焦距、视角适中,成像效果与人眼观看的效果类同,画面影像较真切、自然相对口径较大,在低照度下比其它镜头容易拍摄,应用广泛;视觉冲击力不强,易趋于平淡;远距离拍摄时,得到的影像较小(2)长焦镜头的特点景深小,透视感弱(3)短焦镜头的特点焦距短,视角大,适宜拍大场面景深大.透视感强,易变形十一镜头速度的概念:根据拍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来调节镜头和感光材料之间的距离使拍摄物获得清晰的影像的过程。
十二聚焦作用: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地成像第三章一数字相机的优势1不用考虑拍摄费用;2 随时看到拍摄效果;3方便地进行编辑和传送长期保持影像品质;4节省存储空间四等效焦距的概念:数码相机由于其感光面的尺寸是随相机机型不同而各不相同的,仅相机镜头的真实焦距是难以比较不同相机的拍摄范围的。
所以要换算到等价的135 相机的镜头焦距才能进行比较这种换算后的焦距称为“等效焦距”。
五影像传感器的性能指标1尺寸,2像素,3分辨率,4色彩深度(概念):也称色彩位数,就是用多少位的二进制数字来记录三种原色.第四章一曝光的概念:在相机上调节好光圈与快门速度,按下快门按钮,在快门开启的瞬间,光线通过光圈的光孔使感光片(器件)感光,这就是摄影曝光。
二曝光量的概念:单位面积感光器件所接受的光量。
公式为:H = E×T(其中H代表曝光量,计量单位是勒克斯·秒; E 是代表感光片受到光线照射的照度单位是勒克斯;T 代表感光片受到光线照射的时间单位是秒。
三感光度的概念:就是指成像元件对光的敏感程度。
我们通常把感光度设置称为ISO设置。
四影响曝光的因素1光源的强度,2景物的亮度,3感光器件特征,4主观的影响,五光源的强度中自然光受哪些变化的影响1季节的变化,2昼夜的变化,3天气变化,4地理变化六等量曝光的概念:对于同一被摄体的亮度而言即使光圈值任意改变,只要快门速度进相应调整,则通过镜头的光束的容量是等价的,也就是说曝光量是一样的。
曝光值:是由快门速度值和光圈值组合表示摄影镜头通光能力的一个数值(用EV表示)EV = 光圈系数基数F + 快门速度基数T七曝光模式的运用1手动曝光模式(M),2快门优先式自动曝光模式(T),3光圈优先式自动曝光模式(Av), 4景深优先式自动曝光模式(DEP),5程序自动曝光模式(P),6 预设自动曝光模式(情景模式)八影响影像清晰度的因素1聚焦不准,2相机抖动,3曝光组合不当,4被摄体的移动九曝光组合不当的原因(一)光圈的影响,(二)快门速度的影响,(三)物体运动速度的影响,解决办法:1.可使用快门优先模式,选择较快的快门速度拍摄;2.可以选择追拍的方法,这样拍摄的背景是模糊的,而主体是清晰的。
十景深的概念:又称场深,是摄影光学系统能在像平面上获得清晰像的物的空间纵深范围.通俗地讲就是被摄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十一影响景深的因素1光圈大小,2 焦距长短,3物距远近十二大小景深的作用大景深:用小光圈、远距离、短焦镜头可以达到增大景深的目的。
作用:1拍摄宏大的场面景物;2通过实化的前后景衬托被摄主体;3有助于使观众对被摄主体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产生联想。
小景深:用大光圈、近距离、长焦镜头可以达到缩小景深的目的。
作用:1通过虚化前后景来突出被摄主体;2小景深局部虚化可以给予观众丰富的想象余地。
3主要用于拍摄人像或特写镜头例如拍摄跳高、跨栏花卉等,背景需要呈光斑感可运用小景深,因为主体以外的东西看不清而能最大限度的突出主体。
十三色彩的三属性1色别,2明度,3饱和度第五章一画面构成的五要素及每个要素的作用(1)主体;作用:1主体是表达内容的中心2主体是画面结构的中心(2)陪体;作用:1帮助主体揭示作品的主题2帮助突出主体3装饰、美化画面4均衡画面(3)前景(4)背景;作用:1可以帮助主体说明主题;2用于烘托和突出主体形象;3用于说明发生的时间和环境地点;4可以表现空间(5)空白;作用:1突出被摄主体能使观众产生一种意境,促进其联想,从而给观众留下思维伸展的余地;2加强被摄主体的动感和表现主体的运动方向二怎样选择恰当拍摄点1拍摄距离拍2摄方向3拍摄角度三不同景别的表现远景:表现气势、强调整体,忽略细节全景:表现全貌与环境主体明显中景:表现主体与辅体关系、情节取胜近景:突出表现主要部分特写:刻画细节四根据方向的不同,拍摄分为正面拍摄正侧面拍摄、斜侧面拍摄、背面拍摄。
作用:1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正面富有变化形象美的景物。
画面缺少变化,不利于表现对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正侧面拍摄:有利于突出人物侧面的轮廓线条和姿态美。
人物剪影多用正侧面拍摄3斜侧面拍摄:是最常用的拍摄方法透,拍摄出的画面透视效果明显、画面生动、突出主体,主次分明4背面拍摄:含蓄、能引起联想五光的作用1突出主体,2显示线条和轮廓, 3表现物体表面的质感, 4表现立体感与空间感,5表現气候和时间,六光的属性1光度2,光型,3光位,4光质,5光比,6光色七光质:指光线的聚、散、软、硬的性质八色彩的作用1突出和表现主体;2渲染和烘托主题;3深化事物的意义;4保持均衡;5美化人物九利用闪光灯拍摄创意1频闪闪光创意,2后帘同步闪光创意,3反射闪光创意,4超高速闪光同步创意,5B门创意十拍摄中动感美的表现方法1追随拍摄表现动感,2变焦拍摄表现动感,3旋转拍摄表现动感,4频闪拍摄表现动感,十一拍摄中质感和空间的表现方法(一)质感表现1.曝光准确,聚焦准确,曝光时保持相机稳定2.采用高分辨率镜头,用中、小光圈拍摄3. 数码相机处于最高像素量、最低感光度拍摄(二)空间感的表现1. 镜头尽可能靠近最近景物,并采用小光圈可使画面上景物近大远小更明显;2. 利用仰拍强化高大物体的透视,利用俯拍表现水平面物体的透视;3. 利用纵向规则排列的物体在画面上产生的透视收缩现象表现空间感;4. 选择多层次景物以及改变拍摄角度通过物体的重叠造成前后感以揭示物体的距离关系,显示景物的纵深度;5. 利用烟尘、雾、水汽,使不同距离上的物体显示出明暗变化;6. 使主体实、背景虚,或主体实,前景虚以及前景暗,背景亮的方式。
十一拍摄中影调美的表現1光线选择运用,2拍摄点的选择,3利用曝光量来强化或弱化影调效果,4利用滤光镜调节影调,5利用遮挡技术控制照片的影调十二黑白影调:指画面影像明暗调子,是构成黑白影像的由黑至白诸多深浅不同的灰色调,它是形成画面立体感和建立画面空间秩序的主要因素。
根据影像从黑到白的阶调之间存在的过多程度分为硬调和软调;根据影像中的基调分为高调、中间调和低调以及一种特殊的影调构成方式——剪影自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以来,照相机技术发展迅速。
3照相机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真实,清晰的记录着各类客观事物。
4平视旁轴取景装置通过取景器直接进行取景观察聚焦,由于取景光学系统位于镜头上方,产生常说的取景于拍摄之间范围不一致的“视差”现象。
5小画幅照相机主要是指:135相机,它所使用的135交卷,标准画幅是24 x 36 6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是人们常用的照相机设备,它用一个镜头直接观察和聚焦影像,消除了取景视差。
7单镜头反光相机的优点:(1)可以跟换镜头,允许根据拍摄目的不同而换上不同性能的镜头。
(2)没有视差,取景框内看到的与胶片上所记录的影响范围完全一样,可以精确控制所拍摄对象的影像位置。
8单镜头反光取景方式多用在135小画幅相机上,也有中画幅相机使用单镜头取景设置。
9无论照相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也无论为何种类型的,都少不了以下基本部件:(1)能通过机身连接镜头及其它附件且不透光的又能装卸感光胶片的暗盒。
(2)通过光学玻璃组件将影像聚焦到胶片上,形成清晰可辨的影像的镜头。
(3)能够显示拍摄的影像范围的取景器。
(4)控制聚焦影像清晰的调焦装置。
(5)控制进入照相机的光线曝光时间长短的“快门”系统装置。
10控制进入镜头光线强弱的“光圈”系统装置。
11胶片输送过片装置,记数装置。
12照相机的镜头又称摄影物镜。
镜头是相机成像的部件,相机的摄影性能和胶片影像质量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镜头光学成像质量。
13性能良好的摄影镜头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1)具有足够大的镜头口径;(2)镜头应具有多层镀膜;(3)有灵活,可靠的聚焦系统;(4)有能精确地控制进光量的光圈。
14光照度是指物体在单位面积内所接收到照射光亮的多少。
15镜头成像的光学名词:(1)物镜是指摄影镜头与聚焦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2)像距是指镜头节点与清晰像场之间的距离。
(3)聚焦是指镜头节点与镜头焦点之间的距离,一般用字母“f”表示。
16镜头的分类(1)定焦镜头与变焦镜头:定焦镜头是指不能改变焦距的镜头类型,由于它只有一个固定的焦距,相对变焦镜头而言,其结构简单,制造过程中的误差也小些,因此定焦镜头的技术重点是求其成像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