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公司仓储体系建设遵循整体规划、分省实施、统一系统、服务外包、专业运作、规范高效的原则。
公司仓储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省组织,地市实施”的方式。
总部商务合作部是公司仓储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
各省、地市分公司应设立专岗(或指定专人)负责仓储业务及仓储物资的管理工作。
为了优化和完善公司仓储管理工作,在全国建立符合公司业务特点的仓储体系,实现仓储物资快速周转和项目物资集成配送,保障好公司新形势下的建设、维护物资需求,提高整体物资管理水平,在2016年发布的《仓储配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基础上,修订编制《仓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2017年修订)》,内容包括仓储物资、仓库设置、仓库选址、仓库面积、仓库设施、集成配送、信息系统、服务外包。
一、仓储物资仓储物资包含工程物资、维护物资、拆旧物资、移交物资、置换物资等。
(一)工程物资电力电缆、室分天线、馈线、光缆、无源器件、动环监控设备、配套综合柜、蓄电池、开关电源、空调、交流配电箱等工程物资根据需要可入库暂存。
下单采购的铁塔、活动板房等物资采用直接运抵建设站点并安装的方式,不纳入仓储管理。
纳入仓储管理的工程物资在仓库暂存周转、按需领用,库存量依据一定时期内(1-2个月)的计划使用数量,或该产品的最小采购单元确定。
工程转资或决算批复前发生设计变更、销项或物资审减,会产生退库物资。
地市公司应加强项目管控力度,尽量减少退库物资,并在项目中积极使用退库物资。
(二)维护物资通过维护预算采购的备品备件和应急物资入库保存,根据维护需求出库。
在维护管理中应根据使用情况动态调整维护库存,既要保证物资供应及时有效,又要避免造成长期呆滞库存。
对于应急物资,可按照应急保障维护要求集中配置、共享使用。
(三)拆旧物资拆除的物资,大型不便于运输的可就地临时存放并尽快处置。
对于需要集中暂存的拆旧物资,建议暂存时间不超过3个月,在此期间完成物资的鉴定、利旧、报废等工作,避免占用大量库存。
拆除物资可由拆除单位运回仓库,置换和报废物资由置换单位或收购单位从仓库运出。
(四)其它物资运营商移交和置换等物资入库后可作为工程或维护物资使用。
二、仓库设置(一)仓库设置成本测算以运距和站址数量作为输入,建立成本测算模型,对按省设置不同数量仓库进行成本测算,仓库数量从全省1个到每个地市1个,测算8个省后得出成本变化趋势:1、随着省内设置仓库数量增加,仓储成本增加,物流成本降低。
由全省1个仓库到每个地市1个仓库,总成本先降后升。
各省均存在成本最优的仓库数。
2、全省集中设1个仓库成本最高。
按地市设置仓库成本较最优设库成本有所增加,一般增幅在20%以内。
3、设置区域共享库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但可以在库房面积、人员、设备上进一步降低费用。
(二)仓库设置要求在仓库设置成本测算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地经济条件、人力成本、自然环境、运输网络、管理便利性等因素,对仓储设置的提出具体要求如下:1.按地市设库,省公司适度集中:公司建设仓储体系绝不鼓励大量存放物资,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原则上必备常用物资可在地市分公司存放,通用类物资要尽量在省公司甚至大区层面集中。
考虑到工程量逐渐减少,维护量逐步增大,兼顾维护自提,可按照地市设置仓库。
地域较近的地区可综合考虑仓库获取成本、物流便捷性等因素,多个地市建立共享区域库。
2.直辖市及小省:除重庆外的其他直辖市均建议设1个库。
仓库可设在周边仓储费用较低的省份或与周边省份的地市合设仓库。
宁夏、海南面积较小,建设需求量不大,可以考虑全省合并设2——3个库。
3.省会及发达城市:省会和仓储成本较高且物流发达的地市,可与临近地市合设仓库。
4.偏远地区:面积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物流成本高的地市,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多个仓库。
5.维护和应急物资库:备品备件物资可建立自有库和代维单位相结合的存储方式;应急物资可建立大区库和地市/区域库相结合的存储方式。
6.区域库管理:建立区域共享库的省公司,可在省公司层面设立仓储管理团队负责全省仓储业务管理和操作,地市不设仓储管理人员。
三、仓库选址对仓库选址的要求如下:(一)仓库位置交通便利、有一定扩展空间;(二)仓库位置要考虑服务的站点分布情况,尽量设在站点密集的地区;(三)仓库费用在当地合理范围内;(四)仓库不应设在易受山洪、洪水、滑坡、内涝、台风和潮水等侵害的地方,仓库建筑条件应具备防御特大洪水的能力。
(五)仓库选址尽量避开周边存放易燃、易爆物资仓库或易散发火种的木材、燃料、加油站等工业生产区域(六)仓库选址须具有可靠、适用的电源和满足消防及生活用水的水源,以及便利的通讯等外部协作条件。
(七)当仓库和办公区相邻时,应做好人货在空间、入口、通道上的区分,加强办公区和货物区的安全管理。
四、仓库面积按照单个仓库覆盖站点数量把仓库分为四类,对每类仓库的工程建设物资、运行维护物资和拆旧物资面积需求进行测算得出仓库指导面积,作为省、地市分公司设置仓库时的参考上限。
各类仓库的指导面积如下:仓库指导面积含室内库和室外库面积。
负责存放应急物资的仓库可在指导面积的基础上另行增加50-100㎡。
对于资产接收、存量整治等工作中产生的突发性仓储需求,可通过短期租用仓库的方式解决,不纳入日常仓库面积需求考虑范围。
在仓库建设中应避免一次租用过大仓库造成浪费,按需租用。
仓库指导面积仅作为仓库建设的参考,不作强制要求。
五、仓库设施库房应满足规范管理要求,并配备作业、运行、安全等设施设备,建立相应管理规定。
(一)库房要求:满足防潮、防鼠、防腐等要求,建筑具备一定的抗震、防风、防洪能力,符合国家及地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地面、门窗、通道的材料、结构和设置合理。
(二)作业设施设备:仓库应根据需求配置在存储、装卸、搬运、移动作业过程中所需的人工或机械设备。
包括用于存储和堆放物资的货架、托盘等存储类设施,进行机械化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液压车和叉车等搬运类设备。
(三)运行设施设备:仓库应配备满足仓储信息化管理需要的通讯和办公设备,如电话、电脑终端、网络设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
(四)安全设施设备:仓库应配有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和消火栓、专用消防水带设施。
有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的应有可靠的消防水源,有必要的地方应设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设施;仓库库区内按消防要求配置二氧化碳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
有条件的应具备自动喷淋灭火、消防报警、安全监控等消防安全系统。
(五)设施设备管理:仓库应建立对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的使用须持证上岗。
六、集成配送(一)配送方式公司干线物流由设备供应商负责。
末端配送委托专业物流公司执行;或由施工/代维单位自提。
考虑到专业搬运设施、全程可视监控等要求,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专业物流公司配送模式。
单站工程建设物资出库时,应以站址为单位将物资集成配货后统一运送,减少上站次数,降低配送成本。
(二)配送要求物资配送要符合及时、准确、经济、安全的要求:1.及时将物资从仓库配送到接收地,尽量缩短物资在途时间,满足生产与运营需要;2.在物资运输过程中,切实防止各种差错事故,准确无误地完成运输任务;3.采取经济合理的运输方案,有效利用各种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提高运输经济效益,降低运输费用;4.在物资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残损、丢失等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保证物资安全地运抵目的地。
七、信息系统公司统一规划并组织建设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全国一级架构,构建在云平台上,以分权分域的方式供各级单位使用。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与在线商务平台、项目管理、财务系统、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接口打通,实现业务流程全贯通。
打通仓储管理系统与物流系统接口,实现可视化物流跟踪。
(一)仓储管理模块:仓储管理模块实现了仓储业务流程,按照业务财务流程一体化的原则与上下游业务系统流程全面贯通。
各省、市公司统一使用该系统,提高库存利用率和周转率,将其作为仓储物资管理和实现账实一致的重要手段。
仓储服务商使用该系统完成各项业务操作流程。
(二)打通与物流系统接口,实现可视化物流跟踪通过与物流公司IT系统对接,交互订单及物流信息,实现对物资发货、运输、到货、接收状态可视化管理,准确掌握物资所处状态和位置,确保按时发货和精准到站,避免出现虚假发货和物资挪用情况。
将接收入库和现场电子签收作为到货确认依据,避免当前的到货确认与实际物资到货脱节造成拖欠货款的情况。
八、仓储管理服务外包将仓库租用、管理,以及与现场相关的管理操作外包,在不增加自有场地和人员的情况下,快速开展专业化的仓储服务。
实施仓储标准化管理,按照统一业务要求和流程进行作业操作,保存单据并及时录入系统。
服务商配备料帐员和仓管员,负责仓库的环境管理、实物管理、单据管理、现场操作(一)当前问题仓储服务商参差不齐,部分服务商专业能力不强,有的省市服务合同即将到期;全国服务商数量过多,不利于统一服务标准和业务流程,难以实现系统对接管理;部分省公司,尤其是西部和北部,难以找到合适的服务商。
(二)服务商选择总部组织全国仓储服务商入围,省公司选择本省仓储服务商。
通过控制资质要求和入门门槛选择优质服务商,条件包括:有大型运营商客户、仓储物流服务时间长案例多、业务流程规范标准、服务评价高、有成熟信息系统、在全国仓储资源丰富的服务商;通过将东西部省公司业务捆绑,解决部分地区服务商选择困难的问题。
根据当地情况也可引入邮政速递、京东物流等全国性或互联网物流企业。
(三)仓库管理和业务流程标准化制定仓库管理要求,推进8S管理,实现仓库的标准化管理。
(注:8S管理为整理、整顿、清理(清扫)、清洁、修身(素养)、安全、节约、学习。
)制定统一的仓储业务操作规范流程,通过信息系统固化,各仓储服务商均使用该系统,实现仓储业务流程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