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照课程标准、考纲,如何把握复习中各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对照课程标准、考纲,如何把握复习中各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对照课程标准、考纲,如何把握复习中各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必修3部分1、P5对内稳态中pH的调节的处理:需结合实例展开讲解,建议此部分可结合原教材复习。

2、P16反射的种类及其比较:增加反射的种类及其区别: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从建立时间(先天、后天)、参与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及其以下区域、大脑皮层)、刺激种类(直接刺激、信号刺激)等加以区别。

3、P19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兴奋、抑制):建议介绍教材P19相关信息,并就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做适当补充。

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对心肌是抑制性递质),谷氨酸,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ATP;抑制性递质:5-羟色胺,甘氨酸,γ-氨基丁酸。

4、P20人脑的功能:适当介绍各种功能区(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各种语言中枢),让学生了解感觉、运动、语言、思维、记忆各功能是如何与结构相适应的。

5、P25血糖调节、P32水盐调节、体温调节的处理:降低平衡的要求(简单介绍来源去路作为铺垫),侧重调节。

其中血糖调节需重新整理调节网络,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作用都显示上,同时显示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具体的可借鉴选修全一册教材。

6、P23动物激素的调节和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部分的处理:此部分应该在教材的通过激素的调节部分体现,但此部分教材过于简单,因此需要补充。

动物激素的调节部分应有:各种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激素的调节、内分泌异常引起的病症及其治疗方法;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催肥、促进产卵等的介绍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7、P35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处理:应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两大方面展开。

免疫系统的功能从防卫、监控、清除几方面加以展开,其中防卫功能又分为正常防卫(教材中介绍的非特异性免疫和重点介绍的两种特异性免疫)和异常防卫(防卫过当——自身免疫病和防卫不足——免疫缺陷病),此部分建议按照原教材进行整理。

在免疫缺陷病部分,详细介绍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引导周围的人远离艾滋病。

8、P50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处理:教材对此部分的介绍过于简单,此处需要补充:促进果实发育(无子果实的产生)(可按照原必修第一册教材补充介绍)。

9、P60种群的四大特征的处理:可按照原教材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加以完善。

10、P71对群落的结构的处理:在群落的结构部分增加群落的特征:物种组成、种间关系、演替、空间结构,并加以详细介绍,尤其是种间关系、演替、空间结构。

11、P88生态系统的结构、P10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P93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组分需修正;能量流动需补充能流起点、渠道、终点;碳循环需补充C存在形式、循环形式、途径;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及表现需完善。

(可借鉴原必修第二册教材)选修3部分专题1 基因工程1、P2基因工程的诞生(Ⅰ):按照教材理清顺序即可2、P4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Ⅱ):注意此点在考纲中比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

因此需对有关内容作如下处理:⑴为讲清基因表达载体,建议按照选修全一册补充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

⑵在讲解基因表达载体的结构时,将其与基因结构结合起来。

⑶复习时注意对比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尽管二者作用的全是磷酸二酯键,但前者需要模板,连接的是单个脱氧核苷酸;后者不需要模板,连接的是DNA片段。

⑷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a.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b.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而PCR技术只是扩增DNA的方法。

⑸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建议在复习农杆菌转化法的同时,简单介绍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

3、P17基因工程的应用(Ⅱ):往往是以例子为题面考基因工程技术,即在新情境——具体实例中如何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因此建议复习时将原理技术与应用有机结合。

4、P26蛋白质工程(Ⅰ):知道原理即可。

专题2 细胞工程1、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Ⅰ):体细胞克隆即是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此考点知道并会简单识别即可。

2、细胞融合及单克隆抗体(Ⅱ):细胞融合应包括植物体细胞的杂交P36和动物细胞的融合P52,因此两部分都要复习到。

3、P38教材中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该部分内容即是植物组织培养在哪些方面的应用,二者应有机结合。

另外建议在P40“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处增加“基因工程育种”。

专题3 胚胎工程1、P66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Ⅰ):应适当增加胚胎发育的内容,此部分可参照刘恩山教授的浙科版教材(已扫描)。

2、P61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Ⅰ):精子、卵细胞的产生,获能,受精都属于,也就是说,教材3.1是基础,3.2、3.3内所叙述的是胚胎工程的内容。

3、P80胚胎干细胞的移植(Ⅰ):此部分可参照刘恩山教授的浙科版教材(已扫描)。

4、P74胚胎工程的应用(Ⅱ):将胚胎工程的内容与胚胎工程的应用结合在一起复习。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P87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Ⅰ):课堂上让学生整理正反方观点及其理论依据。

对于现实情境的开放性问题,通过问题解答的方式让学生回答。

此部分的答案只要合理都得分。

2、P10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Ⅰ):观点要正确,禁止。

3、P94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Ⅰ):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身份证,对此要形成观点,明确理论依据。

五、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必修1部分1、P9自养生物、异养生物、P105化能合成作用:建议结合必修3生态系统的成分加以介绍,让学生明确生产者并非只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拓展自养生物的范围。

2、P16组成细胞的元素:课标、考纲没有要求,复习时可忽略,尤其是不必要记住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对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可略。

3、P218种必需氨基酸:知道氨基酸的分类: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不需要记住每种必需氨基酸。

4、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根据北师大桑建利教授的介绍,补充此部分的知识,拓展教师的视野。

关于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⑴不同分子和离子的膜透性:①气体CO2、N2、O2及乙醇分子可直接穿过膜(从细胞外-extracellular到细胞内-intracellular)。

②水和尿素可以穿过,但是不容易,需要通过水通道。

③葡萄糖、离子、氨基酸、ATP不能穿过脂分子层中缝进膜,必须借助载体。

⑵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有的通过通道(channel protein),有的通过载体(carrier protein)。

顺浓度的转运可为逆浓度的转运提供能量(二者耦联,协同运输:同向(symporter-共输送体)、异向(antiporter-反向输送体)还有的更多的是ATP直接提供能量,如;葡萄糖的转运、Na—K泵。

⑶离子通道的调控:一是依靠配体控制门(ligand-gated):一种物质(配体)与通道结合,加以控制。

另一是依靠电位控制门(voltage-gated):跨膜电位的变化引起构象的变化。

⑷离子通道的特异性:离子通道只允许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被动转运),在此过程中离子通道发生构象变化。

⑸Na—K泵:膜外Na+高,K+低,依靠ATP功能,通过Na—K泵排钠、吸钾。

即将Na—K泵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改变构象即对离子的亲和度。

由膜内→膜外,对Na+的亲和力由大变小,逆浓度排钠。

由膜外→膜内,对K+的亲和力由大变小,逆浓度吸钾。

⑹钙离子泵:其运输机制与Na—K泵类似,但是只能转运Ca2+。

⑺葡萄糖的被动运输:葡萄糖既有被动运输又有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载体。

但是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不同。

被动运输:顺葡萄糖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与载体蛋白结合使其构象和亲和力发生变化,进而将葡萄糖由膜外(exterior)运进膜内(cytosol)。

在此过程中载体具有特异性和饱和性。

无载体的情况下几乎无葡萄糖转运。

⑻葡萄糖的自动运输:葡萄糖与Na+协同运输。

每向膜内转运1个葡萄糖分子需要同时转运2个Na+,由于不断转运,使膜内Na+的浓度增大,而后由ATP供能不断将Na+泵出细胞。

⑼细胞膜上的水通道: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进水很快以致细胞涨破。

无水通道蛋白的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水也能进入细胞,但速度很慢,可能是由于脂分子间的间隙不断变动,使水分子乘虚而入。

水通道由四个亚基构成四聚体,每个亚基都有一个水通道。

⑽跨膜运输功能举例:有时并非细胞需要此物质,而是由于细胞的功能导致物质跨膜运输。

例如乙酰胆碱与Na+通道蛋白结合,使突触后膜通道蛋白构象变化,Na+进入,减少肌细胞的膜电位,进而使Ca2+通道打开,导致肌纤维收缩。

⑾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上皮细胞有紧密连接不允许任何物质从胞间穿过,只能是跨膜运输。

在此过程中包括葡萄糖的主动运输(Na+的同向协同作用)、从肠细胞中运出到血液是被动运输过程(需另一载体)。

⑿气孔的关闭:K+、Cl-的进入导致水分通过气孔进入。

⒀细胞器内也有跨膜运输:如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需要物质跨膜运输。

5、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考纲要求提高。

考纲中提到的主要细胞器应包括:线粒体(有氧呼吸)、叶绿体(光合作用)、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形成)、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等)、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溶酶体(参与免疫)、液泡(调节水分,与叶片变红和花瓣颜色有关)、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是后面介绍的细胞代谢和生理所要涉及到的重要结构,建议补充,复习时可前后知识串起来,将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定的程度。

6、P104增加光合作用产量的措施:①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大棚夜间照光);②是增大光合作用面积(间作套种);③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重点,转变观念,认真分析探讨。

7、P97光合作用、P91细胞呼吸复习时重点的把握: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部分在讲清结构、过程的同时重点强调原理,加强应用。

8、P112细胞增殖的周期性:在教材的P112,教师对此不要忽略(对于减数分裂也有周期性)。

接下来的一个自然段着重介绍的是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

9、有丝分裂间期的分段: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复习过程中要补充介绍G1期、S期、G2期。

10、P115有丝分裂、必修2的P25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的的变化曲线:曲线在末期末下移。

11、三大物质代谢:不必逐个介绍代谢过程,在复习血糖调节时让学生知道糖类、脂肪、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即可。

必修2部分1、P42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应补充介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具体过程:吸附、注入、合成(模板、原、能量、酶)、组装、裂解释放、再侵染2、P49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及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都要从本质上加以探讨。

3、P52DNA分子的复制(Ⅱ):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尽管是选学内容,但是实验思想应该掌握,且这部分命题时经常涉及,建议复习时要讲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