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B课程名称:石油地质概论PART I 闭卷考试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1. 氯仿沥青“A ”2. 生油窗3. 相渗透率4.隐蔽圈闭5. 油气田6.含油气系统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2分)1、按照油气藏分类,古潜山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 。
2、烃源岩异常压力微裂缝排烃模式适合于烃源岩演化程度的 阶段,其异常压力产生的可能原因包括 、 、 、等。
3、烃源岩在岩性上可分为粘土岩类、碳酸盐岩类和煤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
陆相烃源岩有利的形成环境是和 环境。
4、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类型有 、 和 等;二次运移的主要阻力为 ;主要运移动力为 和 等。
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 区向流体势的 区运移。
从盆地结构和构造背景考虑, 和 等位置是油气运移有利的指向区。
5、伴随有机质四个演化阶段,有机质可形成四种类型的天然气,它们是、、 和 。
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 1比油型气的δ13C 1 。
6、根据右图给定的烃类混合物的相图,判断地层分别处于A、B、C、D点情况下形成的油气藏的相态类型?。
A:;B:;C:;D:。
7、现有两种天然气A和B,经组分分析测得A和B的CH4含量分别为98%和85%;两者的δ13C1分别为-65‰和-45‰,试判断两者天然气的成因类型:A为;B为。
8、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产层是系。
大庆油田位于盆地;其主要产油层系是系。
9、根据下图,判断油气藏类型,a为类型、d为类型、e为类型;试判断圈闭b和c形成时间的相对早晚。
10、指出下列各图所示的油气田类型。
A为;B为;C为;D为。
A BC D三、简答题(共37分)1、如何进行圈闭有效性评价?(8分)2、简述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四个阶段的特点(包括演化阶段划分的指标,形成油气的特点)。
(8分)PART II 读书报告(50分)一、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0分)二、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15分)三、地层油气藏的类型及特点附A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各2分)1.氯仿沥青“A”岩样未经酸(HCI)处理,用氯仿抽提出的产物,称为氯仿沥青“A”。
2.生油窗液态烃生成的主要成熟度区间,相当于镜质体反射率值0.5%~1.2%。
3.相渗透率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
4.隐蔽圈闭指无法通过编制构造图方法确定的圈闭,主要指地层和岩性圈闭。
5.油气田系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6.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是一个包含着有效的烃源岩、与该源岩有关的油气及油气聚集成藏所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过程的天然系统二、填空(每空0.5分)1、地层不整合遮挡剥蚀突起;岩性2、成熟-高成熟,生烃\流体热增压\粘土矿物转化\欠压实3、细粒\色暗\富含有机质;湖相\半深湖相4、断层\不整合\渗透层,毛细管力\浮力\水动力\构造挤压5、生物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裂解干气;高6、气藏\凝析气藏\油藏\油气藏7、生物气\石油伴生气8、奥陶系\松辽盆地\白垩系9、背斜\岩性上倾尖灭\断层, c早于b10、断块\背斜\岩性尖灭\古潜山三、简答题1、答:圈闭的有效性就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1)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区域性运移时间的关系只有那些在油气区域性运移以前或同时形成的圈闭,对油气的聚集才是有效的。
(2)圈闭位置与油源区的相应关系一般情况下,圈闭所在位置距油源区愈近,愈有利于油气聚集,圈闭的有效性愈高。
特殊情况下,若油气供给充足,运移条件好,远离油源区的圈闭仍可为有效圈闭。
(3)水压梯度和流体性质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只有油(气)水界面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油(气)才能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否则,在强烈的水动力条件下,油(气)水界面倾角大于岩层倾角时,油(气)聚集就会遭受破坏,不能形成油气藏。
由于天然气比石油的密度小的多,因此,在相同的水动力条件下,对同一圈闭而言,气-水界面倾角可能小于圈闭水流方向一翼的岩层倾角,天然气能聚集而成气藏,该圈闭对气体的聚集就是有效的。
而油-水界面的倾角则可能等于或大于圈闭水流方向一翼的岩层倾角,石油就会被水冲走,结果该圈闭被水充满,对石油聚集无效。
(4)后期改造2、答有机质向石油和天然气的转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可划分为四个逐步过渡的阶段: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及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Ro≤0.5%-0.7%;热催化生油气阶段,0.5%-0.7%〈Ro≤1.2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1.2%〈Ro〈2.0深部高温生气阶段,Ro≥2.0%(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从有机质被埋藏开始至门限深度为止。
埋深〈1500米,温度介于10~60℃,以细菌活动为主,有机质尚未成熟。
在缺乏游离氧的还原环境内,厌氧细菌非常活跃,生物起源的沉积有机质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化学降解作用。
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外,大部分转化成干酪根保存在沉积岩中。
(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埋藏深度超过1500~2500米,进入门限深度,相当于后生作用阶段前期,有机质经受的地温升至60~ 180℃,干酪根成熟。
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最活跃因素是热催化作用。
在热催化作用下,干酪根发生热降解,产生大量的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常称为“生油窗”。
(3)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当沉积物埋藏深度超过3500~4000米,地温达到180~250℃,则进入后生作用阶段后期,此时地温超过了烃类物质的临界温度,干酪根达到高成熟阶段。
主要反应是大量C-C链断裂。
主要产物是凝析气和湿气。
(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当深度超过6000~7000米,沉积物已进入变生作用阶段,温度超过了250℃,以高温高压为特征,有机质达到过成熟。
这个阶段出现了全部沉积有机质热演化的最终产物干气甲烷和碳沥青或石墨。
3、答11、地层不整合遮挡剥蚀突起、岩性12、断裂、构造变形、地层抬升剥蚀、岩浆或水洗氧化、水动力4、成熟-高成熟;生烃、粘土矿物脱水、流体热增压、欠压实或构造挤压5、深湖-半深湖、三角洲6、储层、断裂、不整合;毛细管力;浮力、水动力或构造挤压应力;高势、低势;盆地边缘、继承性古隆起。
三、简述题1.何谓圈闭?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答: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称为圈闭。
三要素指储层、盖层和侧向遮挡层。
圈闭的有效性就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1)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区域性运移时间的关系只有那些在油气区域性运移以前或同时形成的圈闭,对油气的聚集才是有效的。
(2)圈闭位置与油源区的相应关系一般情况下,圈闭所在位置距油源区愈近,愈有利于油气聚集,圈闭的有效性愈高。
特殊情况下,若油气供给充足,运移条件好,远离油源区的圈闭仍可为有效圈闭。
(3)水压梯度和流体性质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4)后期改造2.简述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四个阶段的特点(包括演化阶段划分的指标,形成油气的特点)。
有机质向石油和天然气的转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可划分为四个逐步过渡的阶段: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及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从有机质被埋藏开始至门限深度为止。
埋深〈1500米,温度介于10~60℃,以细菌活动为主,有机质尚未成熟。
在缺乏游离氧的还原环境内,厌氧细菌非常活跃,生物起源的沉积有机质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化学降解作用。
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外,大部分转化成干酪根保存在沉积岩中。
(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埋藏深度超过1500~2500米,进入门限深度,相当于后生作用阶段前期,有机质经受的地温升至60~ 180℃,干酪根成熟。
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最活跃因素是热催化作用。
在热催化作用下,干酪根发生热降解,产生大量的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常称为“生油窗”。
(3)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当沉积物埋藏深度超过3500~4000米,地温达到180~250℃,则进入后生作用阶段后期,此时地温超过了烃类物质的临界温度,干酪根达到高成熟阶段。
主要反应是大量C-C链断裂。
主要产物是凝析气和湿气。
(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当深度超过6000~7000米,沉积物已进入变生作用阶段,温度超过了250℃,以高温高压为特征,有机质达到过成熟。
这个阶段出现了全部沉积有机质热演化的最终产物干气甲烷和碳沥青或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