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研究课题的选择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课题的选择一、研究问题的特征1、研究问题通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并询问其关系如何
2、问题应以提问的形式出现
3、研究问题应当具有可解答性
4、研究问题的陈述不应带任何主观好恶等感情色彩,也不应带任何道德和伦理的判断,而应以科学的求实和探索精神对待未知的问题
二、研究课题的类型1、广义而言,选择研究课题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具体选择研究课题两方面
2、按研究目的分(1)理论性课题:指以揭示心理或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
(2)应用性课题:指以提出解决某些社会实践、
教育实践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对策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
3、按研究深度分(1)描述性课题(难度小):指对心理或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的课题,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2)因果性课题(难度较大):指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心理或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课题,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3)预测性课题(最高层次):指在弄清了心理与教育现象及其因果联系的基础上,对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的问题
三、课题选择的意义与原则1、意义
(1)是决定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
(2)课题展示方向,方向限定课题
(3)选的好则事半功倍
(4)既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又是科学研究的结果
2、原则(1)需要性原则:指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心理与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
(2)创造性原则:选题时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本质在于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
(3)科学性原则:选题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
导下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根据,以保证研究工作最大可能的取得成功
(4)可行性原则:即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观条件和从事研究所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选择课题,以保证所选课题保质保量的完成
四、课题确定的程序
1、初步选出研究课题
2、对选题进行初步探索
3、讲选题具体化
4、撰写选题报告(对课题的目的、意义、现有研究进展情况、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对象、范围、技术路线、进度安排等进行说明、论证)
5、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五、目前研究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1、对应用性课题重视不够(1)理论性课题所占比例较大,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课题所占比例较小
(2)在应用性课题中,忽视对重大现实、实际问
题的综合探讨,而都分散、孤立的探讨一些相互关联较小的细小实际问题
2、研究选题的系统性、连续性、积累性差(1)相当多的研究报告无文献综述,对前人的研究评价不当,引用文献与假设问题无关
(2)研究者研究方向不明确,选题前后无关联
3、描述性课题多,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少
4、研究课题的理论背景弱,选题时理论指导性差
5、研究选题缺乏宏观调控,自发性强
6、单一性课题多,综合性课题少
7、对研究方法、方法学方面的课题重视不够
第二节 课题选择的策略一、社会需要与课题选择(1)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选择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是课题选择的重要策略之一。
(2)来自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中的课题,它都属
于应用性研究。
(3)选择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并不意味着研究可以缺乏理论基础,有无理论价值,而是指问题与实际社会需求的联系更为直接和迫切。
二、理论发展与课题选择1、为证实他人或自己的某一理论观点而选择相应课题
2、根据不同理论观点之争选择课题
3、通过对现有理论、观点进行质疑而提出研究课题
三、研究文献与课题选择研究文献查阅与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明确哪些问题已经被研究进展状况如何,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了解已有研究的完成量。
1、注意已有研究文献中忽略研究的一些问题
2、注意发现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
3、注意已有研究在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4、根据研究文献对现有的某些研究进行必要的重
复
四、研究过程与课题选择1、首先随着实际活动的深入,对文献的进一步研读,特别是研究者深入的思考,研究者会构思出许多新课题,同时发现原研究课题的不足
2、其次,研究者深入实际进行研究工作时,随着对社会实践的情况和需要的日益了解,会发现许多自己过去不知道、未想到的好课题
3、在研究过程中,当我们在研究某个特定问题时,有时会由于某些偶然的机会出乎意料的发现与所研究问题无关的现象
五、科技进展与课题选择
1、根据现代科学方法的新进展选择研究课题
2、在学科交叉所产生的空白选择课题
3、根据研究技术的新进展选择研究课题
4、根据本学科各分支新进展选择课题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一、假设的特征与功能
1、特征
(1)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2)有一定的推测依据
2、功能(1)使我们的研究目的更加具体、范围更加限定(2)使我们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设计具体
的数据收集程序去检验该假设对所研究问题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推测是否正确
二、假设的基本类型1、从研究假设性质分(1)预测性假设。
即对客观事物存在的某些情况,特别是差异情况作出推测判断
(2)相关性假设。
即对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性
质、方向、密切程度作出推测判断
(3)因果性假设。
即对客观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推测判断
2、根据研究假设陈述的概括性程度分
(1)一般假设。
即对客观事物的状况、性质、相互联系的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假设
(2)特定假设。
指对于某一特定事物的某种特定
状态、性质和联系提出的假设,它预测的是事物间的特定关系
三、提出研究假设的方法
1、归纳法。
从数据、观察开始,然后由此形成更一般性的假设。
2、演绎法。
从理论和一般陈述、一般假设开始,然后由此形成更特定的假设。
四、评价研究假设的标准1、研究假设的提出应有一定的依据,即以一定的理论或一定的经验和观察事实为前提,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探讨价值,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测和猜想。
2、研究假设一般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做出推测。
3、研究假设应以陈述句的形式清楚、毫不含糊的
加以说明,而不能以问句形式或含糊不清的陈述句形式出现。
4、研究假设应当是可以检验的,即可被研究人员用一定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
5、研究假设应简单明了。
第四节 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评价
一、课题论证的意义
1、书面形式的课题论证有助于进一步详细阐述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具体研究问题,把握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与水平,明确研究将采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指明预期成果,从而使整个研究课题的提出具体化,自动化、完善化
2、根据研究者的论证报告,有关部门、基金会、评审专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研究者的科学态度,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3、进行课题论证、撰写课题论证报告,是进行评审工作、作出科研项目立项和资助决定的需要
4、课题论证指明了完成该研究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为今后对研究课题的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鉴定提供了标准和具体指标
二、课题论证报告的格式与内容第一部分:封面。
其上一般印有课题论证报告的全程、学科门类、项目名称、申请者项目、申请者姓名、所在工作单位、申请日期(两位以上的推荐者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和工作单位)
第二部分:封二。
第三部分:简表。
第四部分:课题申请者学习、进修与科研工作简历
第五部分:课题申请者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第六部分:申请者及课题主要参加者的有关情况第七部分:对研究课题目的、意义的简要说明第八部分:课题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案
第九部分:课题经费预算第十部分: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领导的审核意见
三、课题论证报告撰写技巧
四、论证报告撰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课题评审程序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