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关楼解说词
剑门关·关楼解说词
各位嘉宾:
大家好!
古人道:“天下山水在蜀”,而蜀之山水又以“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门天下险,剑门天下雄”著称。
欢迎各位朋友来到“天下雄关”——剑门关景区。
我是你们的专职导游人员***,大家可以叫我***。
接下来我将陪同各位朋友一同游览剑门关关楼。
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的旅行更加愉快;如果我有服务不周到的地方,诚挚的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预祝大家的剑门之行顺顺利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各位朋友,剑门关原称剑阁,为蜀北屏障、两川咽喉。
眼前就是世人感叹了上千年的天下雄关——剑门关。
需要说明的是,诸葛亮所建关楼早已不存,近代所见到的剑门关楼系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修建,上大下小,上约150米,下宽50米,巍然屹立在两道如剑直立的峡口之间。
关楼督建人是当时四川总督陈谟(字开泰)。
当时南来北往人马必踏步石阶而上,经关楼方可通过。
关楼分上中下3层,高约9米。
底层为石砌基座,正中有拱券门洞,呈高约3米、长约8米的隧道状,并有两扇木门为禁。
门扉护以铁皮,有突起乳钉九九八十一颗。
底座上置剑楼两层,重檐歇山顶,翼角凌空,气宇轩昂,开窗户8扇,檐下匾题“天下雄关”四个金色大字。
历代官府多次在剑门关关隘修建关楼,均毁于战火,明时又重新建造,清时几经修复,使关楼更加雄壮美观,可惜这样一座历时数百年的巍峨建筑却于1935年(现108国道)修川陕公路
时被国民党政府炸毁,关口地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隘口比过去扩大了五倍左右,路基比古路降低了7米多。
由于川陕路穿关而过,大大破坏了剑门关“天下雄关“的形象。
1959年,剑阁县人民政府在距古关楼10米处,依石临溪,新建仿古凉亭一座,专供游人休息。
1963年,朱德委员长来川视察,路过剑门关时,就曾在亭上与剑阁县党政领导亲切座谈。
1966年,郭沫若、于立群来剑门,也在亭上休息,郭老即兴题诗一首:“剑门天失险,如砥坦途通。
秦道栈无迹,汉砖土欲融。
群山齿尽黑,万砾色皆红。
主席思潮壮,人民天下雄”。
于立群也挥笔写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条幅。
这座凉亭于1992年重修剑门关关楼时拆除。
1992年重修的关楼位于现在大家看到的新关楼对面,2006年2月,一场大火将关楼的木质结构部分全部烧毁,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又使修复的关楼严重受损,2009年,剑阁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清代关楼的原址上重建关楼,现在大家看到的关楼就是仿照明代关楼从新修建的。
宽 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结构,气势恢宏,再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壮丽场景。
现代著名诗人流沙河(四川金堂人)于一九九七年曾题楹联“剑铸耕铧,戾气低沉祥气起;门迎览客,杀声远去笑声来”,还有古关遗联:“首当要地是为双剑之门;体若大邦或应三刀夜梦”由上海书法家张森补写。
二层上有四幅古关楼遗联分悬南北,南向横匾是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剑门天险”;顶层为邑人书“眼底长安”;北向二层横匾是丹阳吴文华题的“天下雄关”;顶层是邵宇题的“雄关天成”。
各位朋友,现在可以自由的尽情欣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壮丽场景了,我的讲解也到此结束了,祝大家玩的开心,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