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金佩燕一、备课说明从教学的目标看,教学应该是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感悟与认同,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我希望能够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自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主动的思索中认同、发展我们所传递的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从国家财政这一堂课的内容看,财政问题学生相对陌生,因此一方面要能让学生了解关于财政的具体知识,另一方面更要让学生懂得财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而提高学生对国家财政的关心和理解。
因此本课在设计中,从家庭财务收支出发,拉近国家财政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
同时本课设计采用倒叙的方式,先通过家庭收支情况让学生知道财政收支有三种结果,同时通过今年财政预算收支数据让学生知道目前国家的收支结果:财政赤字。
由此引发设问:财政赤字能否用多收点或少支点来解决。
本课就围绕这二个问题展开,通过时政实例让学生在这二个问题的探讨中自然明白,财政收支不能任意多收或少支,财政收支多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政作用的发挥。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财政含义,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识记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领会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当前的政府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归纳财政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对国家的理解与热爱之情;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作用2、教学难点财政政策(三)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探究式、合作探究式(四)教学过程:导入:课堂小调查:了解家庭的收入来源,支出方向?过渡:由此可见,一个家庭往往需要理财,来合理规划家庭收支,从而来保证每个家庭成员的各项要求,提高家庭生活水平。
而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因此作为一个国家更应该有一个规划来合理安排收支,保证国家的各项职能正常运转。
一、具体知识了解:财政、预算、决算、收支三种结果国家的收支有他专门的称呼称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二者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方面。
二者合起来就叫财政。
而到底该收多少?支多少?那就得靠预算,预算执行的结果就叫决算。
预、决算的结果有三种:多“财政盈余”,少“财政赤字”,差不多“财政收支平衡”二、重难点知识突破:知道我们国家目前的财政收支情况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幻灯:根据20XX年财政预算报告,全国财政支出为100000亿元,财政收入约为90000亿元.师:看来是属于财政赤字了。
那如果是你的家庭出现赤字了,钱不够花,你们会如何解决?学生回答:师:看来有二种解决方案,一、通过各种途径增加自己的收入,二、尽可能节约,减少支出。
那如果是国家的话,是不是也能用这种多增加点收入或少支出点开支来解决这一财政赤字问题呢?出示幻灯:探究一“多收点?”提示:P66-67国家获得收入的来源是什么?影响国家收入的因素有哪些?课堂活动:学生看书讨论交流师:要想研究多收点的可能性,首先必须搞清楚国家收入的来源是什么?其次就是要搞清楚在这些来源里,国家能不能通过多收点这种方式来解决面临的财政赤字问题第一个问题:来源学生: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有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其中主要的来源是税收收入。
师:为什么主要收入是来自于税收?利润又是来自于哪呢?学生:因为税收征收面广,最稳定可靠。
利润是国有企业的利润。
第二个问题:能否多收学生讨论回答:师总结:(结合今年个税调整实例)从学生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债务是一种解决财政赤字的方法之一,因此,在经济萧条期往往国家都会大量增发国债。
但是发多少也是有限度的,必须在经济水平允许的范围内才行。
其次我们发现,在社会财富总量如果一定的情况下,国家收入的增加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购买力的提高,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财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这就违背了国家形成财政收入的本意,财政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要有一个合理的分配政策。
那么达到什么样状态的分配政策才是最合理的呢?第三如果想增加收入,最关键还是经济发展水平。
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经济发展水平才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才是解决财政赤字的根本性措施。
师:总结: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是多样化的,有税、利、债、费,但不是想多收就能多收的,一要受分配政策影响,二受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才是最根本的。
财政收入最终是为了保证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
看看第二种方案的可行性:少支一点?出示幻灯:探究二:少支一点?提示:P65-67国家财政支出的用途有哪些?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体验想想国家财政是否可以少支出?为什么?师:要明确这个方案是否可行,首先我们也是明确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是如何进行分配和使用的。
也就是说得明确财政支出到底有哪些用途,摸清了他的支出方向后,再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体验想想国家财政是否可以少支出?为什么?学生:经济建设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目前社会保障还不是很完善,不能减少只能增加,因为涉及人民生活、社会公平和谐)科教文卫事业。
(教育投入还不均衡,择校、教育移民。
卫生保障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农村医疗条件不足,不能减少,涉及人民生活、社会公平)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目前行政管理费用,特别是三公支出大,可以减少。
国防安全问题,不行)债务支出。
不行。
师:看来因为财政支出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公平和谐,经济的发展。
要减少财政支出也很困难。
但是显示幻灯:按照常理,财政赤字时期,政府应是紧缩财政支出,但为何有时政府反而会扩大财政支出,这是为什么?比如:听过08年的金融危机吧?整个世界经济都受到了08金融危机的影响,以我们宁波为例,宁波以外贸形经济为主,受08金融危机影响,09年企业外贸形势不理想,订单减少,产品积压,而另一方面,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人民消费欲望降低,导致社会上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总体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而我们宁波却是在09年提出要拿出大量财政预算用来建设地铁:展示图片:宁波地铁建设图。
请问:(当时有人就提出质疑:此时宁波大搞建设,建造地铁,没有必要,你觉得政府选在这个时候提出建地铁有什么好处吗?也有人提出如果非要支出那就让企业或个人来支出建设,你觉得企业会愿意吗?如果是你你愿意吗?问题一:学生:有必要,原因略师:(1、能够完善我市综合交通体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2、改善城市环境、空气更清新。
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3、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发展和提升。
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 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总投资预计253亿元以上,这对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金融、建材、机械、餐饮等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根据以往一些大城市的经验,地铁的开通一方面将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带动经济的攀升。
)由此可见,地铁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消费,最终拉动经济增长。
由此可见国家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反而起到了促使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协调,最终保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拉动经济的发展。
那种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运用的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的那种政策,我们就叫他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那么经济发展情况相反时,就能运用相反的措施来,那就叫紧缩性财政政策。
因此从去年开始随着需求增加,物价上涨,政府开始对部分行业的财政支出进行优化调整,减少在这部分行业的支出比如房地产行业。
由此可见通过这二种财政方式的运用,财政起到了促进国民经济平衡运行的作用。
由此可见,财政赤字是不是一定不好?不一定,当然长期赤字也不好。
问题二:学生:愿意,不愿意(哪些时候企业不愿意?)利润、风险、。
师: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神八投入、青藏铁路等)二种方案讨论完毕,我们发现,国家财政分配可远比家庭财务安排复杂的多了。
财政收入与支出都不是想任意多收点就能多收点想少支点就能少支点的,因为财政通过收入与支出最终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企业正常运转,总供给总需求的平衡,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公平安定等。
因此财政收支最终比例如何,得看上述这些问题能否得以合理解决。
归纳因素我们发现,财政在确定最终比例关系时主要考虑三方面内容,一通过财政的收支,能否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二、通过财政的收支,能否起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三通过财政的收支能否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这是财政收支比例规划的最终目的,也是财政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实践:请为宁波2012地方财政预算支出规划提几点建议例:内容:增加教育支出中幼儿园建设支出。
现状:目前宁波幼儿园资源不足,导致适龄儿童入园难,且不少幼儿园费用高昂。
目的: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有利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价值价值观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金佩燕一、备课说明从教学的目标看,教学应该是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感悟与认同,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我希望能够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自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主动的思索中认同、发展我们所传递的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从本课的教学内容看,价值价值观这一堂课是对于价值和人的价值的探讨,关注的是通过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领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这一堂课除了知识的落实外,更加注重的应该是对学生情感的引导,让学生在这堂课中真正有所领悟与触动。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本课设计中主要采用的是问题探究式。
首先通过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例子,抛出问题引出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对价值、人的价值的概念的理解。
其次,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对这一事例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并最终认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明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能力目标:①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②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及其实质,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人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树立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思想;(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教学难点:人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三)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探究式(四)教学过程:导入:小悦悦事件视频设问一:看了这个视频后,你想说什么?学生:略小悦悦事件后,很多人都象你们一样把舆论的矛头对准了这18个路人,很多媒体甚至冠以“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