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煤矿安全体检自检报告*****煤矿二〇一七年三月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 (1)第一节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1)第二节矿井生产现状 (11)第三节主要生产系统 (13)第四节安全管理 (18)第二章生产布局 (20)第一节井田开拓 (20)第二节采场接替 (20)第三节重大灾害防治方案 (1)第三章瓦斯治理 (3)第一节矿井通风 (3)第二节瓦斯抽采 (3)第三节防治煤与瓦斯突出 (6)第四节安全监控 (11)第四章水害防治 (18)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18)第二节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19)第三节水害防治措施 (19)第四节矿井排水系统 (23)第五章其他灾害防治及紧急避险设施 (26)第一节防灭火 (26)第二节粉尘防治 (27)第三节顶板灾害防治 (27)第四节紧急避险设施 (28)第六章供配电、提升、运输、空气压缩系统 (29)第一节供配电系统 (29)第二节提升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井下带式输送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井下辅助运输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空气压缩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安全投入 . (29)第八章评估结论 (41)前言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矿井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贵州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矿安监局、省能源局关于开展全省煤矿全面安全体检与执法专项行动的通知》(黔安监煤矿【2017】1号)文件精神,2017年2月28日我矿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煤矿安全体检自检小组,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对照《正常生产煤矿安全体检内容基础表》,对矿井井上下进行了全面体检自查,井上主要核查证照合法性、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职工分工种分专业培训情况、各种管理制度及责任制编制情况、矿井开拓布署及生产计划是否符合开采设计及一矿一策规定、安全费用提取及使用、图纸资料及各种基础台账是否合格齐全、仪器仪表检测符合规定情况等;对查出的安全费用提取不符合政府政策、探放水制度不健全、设施设备台账不健全、部分管理制度与矿井实际情况不相符、瓦斯地质图未及时更新等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
井下主要对通风、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防尘、矿井排水、防灭火、提升运输、矿井供电等各安全生产子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并针对本矿特点对顶板管理、瓦斯防治、水害防治、防灭火管理、提升运输安全及应急救援等逐项检查,对查出的应急救援预案未备案、11203回风巷长度超过1000m未施工临时避难硐室、主要通风机未进行性能测定、掘进工作面无临时支护、采用锚杆支护巷道未进行锚杆拉拔测试、井下消防材料库消防材料配备不齐等问题进行了整改。
本次煤矿安全体检主要依据以下政府文件、规程、法规、行业标准及资料:1、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能源局文件《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矿安监局省能源局关于开展全省煤矿全面安全体检与执法专项行动的通知》(黔安监煤矿【2017】1号);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提交的《*****C8和C1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编号08093)》(2008年06月);3、2004年3月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提交《贵州省*****可行性研究报告》;4、2004年5月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提交《贵州省*****安全专篇》;5、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5月25日及2010年6月17日提交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6、2013年5月江西省煤矿设计院提交《*****县*****煤矿采区优化方案设计》;7、2013年6月江西煤矿设计院提交《*****县*****煤矿采区优化安全设施设计》;8、2013年9月贵州省动能煤炭技术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提交《*****县*****煤矿瓦斯抽放专项设计》;9、2013年11月贵州贵州永风矿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提交《*****县*****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10、2016年12月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水城分中心提交《*****县*****煤矿瓦斯治理“一矿一策、一面一策”》;11、《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3】1号);12、《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0】18号);1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文件《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1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文件《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煤总煤装【2011】15号);1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文件《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16、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黔府发【2007】32号);17、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关于煤矿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设计审查施工规定的通知》(黔安监办【2011】205号);18、《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版);19、《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20、《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21、《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GB/T50518-2010;22、《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23、《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AQ1023-2006;24、《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2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26、《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计规范》GB50533-2009;2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28、《煤炭矿井制图标准》GB/T50593-2010。
矿井自2017年2月28日组建安全体检自检小组开展自查工作,采取边排查边整改方式,至3月7日全面完成排查工作,3月12日完成隐患及问题整改,经上级公司组织相关业务部门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复查验收,结论为矿井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一、地理位置及交通、企业性质、隶属关系1、地理位置及交通*****县*****煤矿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县城南西2400方向,平距约30公里,隶属*****县高坪乡管辖,相邻矿井有*****煤矿。
矿区至黔北电厂约47km,至遵义南站125km,经黔西至贵阳200km,经马家湾至贵阳208km,交通较方便。
交通情况详见*****煤矿交通位置图1-1。
2、企业性质及隶属关系*****煤矿为私营企业,是*****有限公司下属煤矿,行业管理隶属*****县煤炭管理局。
二、井田位置、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1、井田坐标及范围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9月颁发的*****县*****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1111120121064),有效期限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
开采范围由1、2、3、4、5、6、7共七个拐点的连线为界,其形状为不规则多边形,面积3.0143km2。
开采深度由+1475m至+1250m标高。
矿井生产规模15万t/a,矿界拐点坐标见表1-1-1。
表1-1 矿界拐点坐标表(北京坐标系)序号北京(54)坐标西安(80)坐标X Y X Y1 3016170 35639620 3016053.787 35639463.4312 3017120 35639620 3017003.792 35639463.4343 3017430 35640160 3017313.792 35640003.4384 3017870 35640160 3017753.794 35640003.4395 3018150 35639380 3018033.798 35639223.4366 3017450 35638050 3017333.798 35637893.4277 3016160 35638050 3016043.791 35637893.423矿区面积3.0143km2;开采深度+1475~+1250m图1-1 交通位置图三、矿井投产时间、矿井生产能力及核定能力*****县*****煤矿始建于2003年,2009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0.15Mt/a,2016年12月经生产能力核定为0.45Mt/a。
四、证照情况矿井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属证照齐全合法矿井。
矿井相关合法手续简述:《营业执照》编号520000000006762,有效期:2009年1月15日-2019年1月14日。
《采矿许可证》编号为C5200002011111120121064,有效期:2015年12月-2017年12月。
《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黔)MK安许证字[1684],有效期:2015年5月20日-2018年5月19日。
五、井田地质概况1、地质特征矿区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2m)、二迭系上统龙潭组(P3l)、二迭系上统长兴组(P3c)、三迭系下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1)二迭系中统茅口组(P2m)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至巨厚层状细晶至粗晶石灰岩,顶部为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状硅质石灰岩,层状及块状构造;产较丰富的腕足及蜓类动物化石。
矿区内出露不全。
(2)二迭系上统龙潭组(P3l)由浅灰色、灰色、黑灰色、黑色细粒至粉砂粒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及石灰岩等组成,底部为硫铁矿粘土岩,主要分布矿区东部,与下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该层为本区含煤地层。
产丰富的蕨类植物化石及腕足类动物化石,厚约146.00至168.42m左右,一般厚158.72m。
(3)二迭系上统长兴组(P3c)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细晶至中晶石灰岩断续燧石结核、团块及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