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能环保工作实施方案

节能环保工作实施方案

节能环保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有关政策要求及集团公司、有关制度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环境一流目标,持续提高节能环保工作水平,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洁文明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预防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

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完成集团公司与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为总抓手,以能源消耗和危险废弃物的排放为控制重点,加快转换方式,拓宽结构节能减排空间;推进技术进步,挖掘生产节能潜力;突出工作创新,提升管理节能减排效益。

坚持走“代价小、效益好、能效高、排放低、可持续”的新型发展道路,确保我厂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管理水平。

二、总体指标
1.环保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2.节能指标:(1)原煤消费实物量440吨;(2)电力消费实物量3190万千瓦时;(3)能源消费总量4290吨标煤;(4)
节能量8吨标煤;(5)矿用支柱支架制造单位产品取水量1.1立方米/吨。

3.“三节”指标:
(1)原煤消费量:绝对量指标265吨
相对量指标1.9kg/万元;
(2)电力消费量:绝对量指标1630万千瓦时
相对量指标118千瓦时/万元;
(3)天然气消费量:绝对量指标95万立方米
相对量指标6.95立方米/万元;
(4)水消费量:绝对量指标12万立方米
相对量指标1.18立方米/万元;
4.管理指标:(1)执行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杜绝环保违法事件;(2)分解落实考核指标;(3)按规定计量;(4)做好原始台账记录和统计报表;(5)项目建设实现“三同时”;(6)做好污染物达标排放及合理处置;(7)做好环境应急管理;(8)开展“三节”活动竞赛;(9)推广“四新”成果,进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10)做好宣传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11)做好节能环保监督工作;(12)落实考核奖惩制度。

三、工作思路
工作思路:以《能源管理体系》为主线,强化生产车间的节能环保考核,抓好生产过程和废弃物处置的节能环保考核,深入开展“三节”竞赛、节能环保对标,能源要素市场化和环境风险预控管理四项活动,突出冲灰水、室外喷涂作业、危险固废物的保存与排放三个管控,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高能耗设备按计划淘汰、项目建设“三同时”,完成各项节能环保目标任务。

四、工作步骤及措施
以集团公司及下发的《能源管理体系手册》为主线,以完成集团公司与下达的环保节能约束性指标为目标,通过对车间环境的改善,生产工艺的优化,用能设备的管理,能源计量的完善,生产任务的集中均衡五个方面进行能耗的管控,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目的。

(一)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确立
制定并下发《环保节能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环保节能目标指标根据度“环保节能目标指标”,“三节指标”,“对标指标”三项总体指标整合后确定;管理方案依据总厂及厂属各单位(以下称“各单位”)实际情况结合“环保节能管理基本要求”,“三节管理办法”,“绿色制造考核管理办法”编制。

(二)能源因素及重要能源因素的识别
各单位识别并评价在能源利用的全过程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率具有重大影响的能源因素。

能源因素可通过生产工艺流程图,能源计量及统计数据,现行的管理措施及控制文件,2012年能源审计报告进行识别。

首先,可采用能源审计、物料平衡、能量平衡、能效对标等方法,从工序、车间、生产线等工作流程着手,分析哪些条件或原因能够对能源的消耗产生影响,将分析结果进行逐条记录,并分类汇总。

然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能源因素影响规模及程度,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对识别出的能源因素进行评价,最终确定能源因素。

各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对识别出的能源因素进行评价并确定重要能源因素。

通过考虑能源因素是否产生了能源浪费或出现了用能违规行为,产生能源浪费或出现用能违规行为的频次及造成的影响,产生能源浪费或出现用能违规行为的主要原因,改变重要能源因素的技术难度,采取措施所需资金来判定能源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打分法、专家判断法、过程观察法、是非判断法、数理统计分析法评出重要能源因素。

各单位评价出重要能源因素,编制《重要能源因素清单》报至科技管理部汇总,科技管理部组织评价总厂重要能源因素并发布。

(三)能源采购过程的控制
能源采购单位在选择供方前,根据采购产品重要程度,依据对供方评价准则进行评价。

可行时,考虑其生产过程及其产品对能源影响程度,尽可能选择低能耗、低污染产品的合格供方,并保存记录。

通过对产品样品测试和评价,到供方现场调查评价,对供方产品历史供货情况进行评价等方式对供方进行评价。

企业管理部根据评价结果编制合格供方一览表,并按照供方评价办法对合格供方的供货、资信、服务、业绩等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评价。

评价结果记入供方档案,经评价为不合格的供方,从合格供方一览表中除名。

(四)用能设备的管理和计量
用能设备必须符合先进技术、经济合理、生产适用、节能环保的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非淘汰产品。

严禁购置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能耗设备。

用能设备的购买、验货、安装调试与竣工验收、使用、维护、处置、更新改造。

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对用能单位、用能设备及用能单元配备、使用和管理能源计量器具。

对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设置能效限定值或经济运行指标,并定
期检测。

(五)节能技改方案的编写
各单位根据环保节能目标、指标和自身资源状况,针对具有节能潜力的重要能源因素制定、实施节能技改方案。

各单位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追踪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及管理方法并合理运用,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进行节能技术创新。

当影响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变化时,适当调整节能改进方案。

节能技改方案的按照《节能改进方案管理程序》要求编制,方案实施周期为一年。

(六)能源利用过程的监控
各单位每月对目标、指标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记录,按季度上报至科技管理部。

科技管理部利用巡检、不定期抽检等方式对统计及各类文件制度的符合性进行检查。

对设备运行状况实施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月进行一次设施设备、计量装置运行状况检查。

(七)纠正预防措施
各单位每季度对目标、指标的实施进行监测,发现能源目标、指标出现未完成的现象,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纠正。

加强监督检查,加强污染物排放管控和风险预控,落实环境
风险责任、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五、主要工作要求
机电装备制造基地(二期)项目,要依据建设内容变化,确认能评报告和评审的有效性;做好环评报告书修改、评审(评估)及批复等各环节工作。

机厂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项目主体工程与节能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投入生产“三同时”管理;节能环保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做好项目竣工试生产请示、环境检测报告和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加快矿山设备再制造项目工程建设进度。

矿山设备再制造项目属循环经济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重工煤机设备制造——修复再生——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力争上半年完成再制造项目主要设备的评估采购,下半年完成安装调试、试生产及项目验收,具备规模化配套生产能力,为集团循环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做贡献。

推进能源市场化,深化能源节约管理。

按照兖矿集团内部市场化管理指导意见,有关单位要做好能源市场化管理工作,规范确定水电暖煤油汽/气等各类能源市场化管理的主体客体、交易规则、价格等管理要素,依据市场管理构架和运作体系,完善能
源定额、价格、计量和核算四项基础工作,做好本单位、车间工地、班组、岗位个人四级市场主体的能源市场,实现单位与车间工地、车间工地与班组、班组与岗位个人之间,能源成本费用货币化市场化的预算结算绩效考核模式,增强员工“成本就是工资,工资就是成本”意识,建立能源节约机制,提高能源节约成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