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理综合化学部分试卷分析

高考理综合化学部分试卷分析

2.注重考查考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中学化学中很多材料和事实都可以通过图表信息呈现。图象和表格中含有大量的信息,信息中有的是隐性的,考生必须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才能发现其中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提取所需要的信息。例如第26题便是如此;第28题根据反应时间和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数据关系图表,对转化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等进行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B. 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 “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解析:高分子化合物通常是指有机高聚物.分子量高达数千乃至数百万以上,而动植物油脂的相对分子量多在1000以下,尚不能构成高分子,故选C。
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2013年吉林省高考理综试卷化学试题分析一
九台一中 沈长丽
2013年理科综合(新课标全国卷II)高考化学部分的试题遵循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创新中立足基础,注重能力。试题不仅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而且为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试题在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计算能力的考查。在此笔者对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A.电池反应中有NaCl生成
B.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个铝离子
C.正极反应为:NiCl2+ 2e- = Ni + 2Cl-
试卷分析(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Cr 52 Fe 56 Ni 59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7. 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A. 1.O L 1.0 mo1·L-1的NaAI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 N0
B. 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 N0
C. 25 ℃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一的数目为0.1 N0
D. 1 mol的羟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0
解析:A中说的是溶液中的O原子,包括NaAlO2 中的 O 原子,也包括水中的 O ,故大于2 N0,A错;B中12 g C 相当于1 mol C 原子,每个C 原子被三个相连的六元环共同使用,所以1个六元环相当于占据2个C 原子,现C为1 mol ,则六元环有0.5 mol,故B正确;C中缺少溶液的体积,故无法计算出OH-的物质的量,C错;D中1 mol 羟基中含电子9 N0,而1mol 氢氧根离子中电子数为10 N0,从而D错。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澳乙烷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解析:甲苯与Cl2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的位置主要为甲苯甲基上的氢,故D错。
9. N0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二、突出对能力的考查,注重知识迁移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主要体现在能力考查上,为了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2013年高考在能力测试方面突出下列特色:
1.注重计算能力的考查
2013年保留2012年题型特点,第26、27、28题对考生计算能力进行了考查,且加大了计算力度。命题时没有刻意设计一些“玩味”计算,体现基本化学计算思想。
解析:A中铁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应是Fe2+而不是Fe3+,故A错;B中钠与CuSO4
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钠、氢氧化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应为2Na + 2H2O + Cu2+=
Cu(OH)2↓+ 2Na++ H2↑,所以B错;C中应为HCO3-+H+= H2O + CO2↑,C错;
D为正确选项。
11.“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l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
3.注重阅读能力的考查
《考试大纲》中对考生提取和整合题中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如2013年理科综合新课标全国卷28题第(3)②问,如果考生根据试题提供信息,不能对题中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发散联系物理知识,对该题就不能做到有效的作答。
三、淡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有弱化趋势,2013年是这几年中最弱化的一次。7道选择题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要求均不高,非选择题部分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力度也不大,其他物质性质或反应方程式均是课本以外的,这种命题形式使考生从死记繁多化学反应的备考方法中解脱出来。
一、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保持试题稳定
2013年试题突出了对中学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的知识均是中学中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突出所考查范围的主干知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试题虽然在解答思路和思维层次上要求较高,但知识均源于课本,试题的落脚点比较基础,即高起点低落点。例如物质的分离、提纯,阿伏加德罗常数,简单有机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同分异构体,元素构、位、性关系,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等考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试题遵循《考试大纲》的命题原则,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教材内,题在教材外”的命题理念。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 + 6H+= 2Fe3++ 3H2↑
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 + Cu2+= Cu↓ + 2Na+
C.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32-+ 2H+= H2O + CO2↑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 3Mg(OH)2+ 2Fe3+= 2Fe(OH)3+ 3Mg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