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案卷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一个具体的行政执法行为基本合法性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那就是实体的公正性、程序的正当性和文书的规范性。
一、执法的实体公正性
法的公正性,是法本身的属性,也是法的首要价值所在。
执法者做出一个具体行政行为,要实现实体的公正性需做到以下四点:
(一)主体合法:主体合法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前提条件。
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并经本级政府法制部门确认公告;履行执法职责的人员必须是行政执法人员,且须持有效行政执法证件,另外还要求对具体行为针对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也确认准确。
(二)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这是执法行为的重中之重,也是困扰很多执法人员的难题。
(三)依据正确。
行政执法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依据必须适用正确。
(四)内容适当。
根据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具体行政行为不仅要求内容合法,而且要求内容适当,内容适当因各种行为的性质不同而有差异。
二、执法的程序正当性
程序的正当性要求具体行政行为符合行政法律、法规关于程序的规定。
(一)立案程序。
立案就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不是由我们来管辖的一个环节。
案件来源应当按照有关人员申请、检查发现、群众举报、上级交办、有关部门移送、媒体曝光、违法行为人交待等情况据实填写,同时附有相关材料(现场笔录、举报记录、上级机关交办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材料、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监督检查报告等)。
(二)取证程序。
调查取证程序尤其重要。
具体行为中,执法人员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依法进行检查。
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办案人员调查取证时,应当表明身份,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告知其有申请办案人员回避的权利。
在取证程序里,制作询问笔录很常用的方式,在制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笔录中明确记载表明身份,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告知权利等内容。
、询问笔录一般采取一问一答的格式进行制作,制作时“问”与“答”要分行进行。
、询问笔录一次只能对一个被调查人询问,不能多个被调查人同时进行。
、笔录的正文要明确主题。
、调查人员不能互相代替签名。
行政执法调查必须是两名执法人员共同操作。
、笔录修改处必须经被调查人认可。
、被询问人与案件关系非常重要,应如实填写。
确权案件记载村组,以表明与案件的利害关系。
现场勘验笔录是行政执法人员对违法现象进行勘验、检查、测量、绘图、拍照,并将情况和结果如实记录下而制作的笔录。
(三)告知程序
告知程序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不是独立程序,但他是贯彻行政执法行为始终的程序,在行政处理案件中,立案后就应告知对方有关该案件的受理、处理以及举证等相关权利,在调查程序时也有很多的告知要求,在调查结束后,还有处理之前的告知和处理决定时的告知。
告知权利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程序,在处罚、许可、确权领域均有相应要求。
告知的权利包括:申述权、申辩权、听证权,告知权利是其能够行使的前提。
(四)处理程序
案件办理的最关键环节就是处理程序。
案件调查结束后,办案机构和人员应当制作案件处理审批表,说明拟作处理的理由,移送本部门负责法制工作的内设机构进行审核,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行政处理决定书是案卷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载明以下内容:
()文号;
()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当事人是公民的,要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电话、住址、邮编等;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要记载其名称、法定代表人、电话、住址、邮编等;
()案件的基本情况:应写明查明的违法事实,违反的法律、法规、
规章,并准确引用到条、款、项、目;
()行政处理决定的结论:进行行政处理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并准确引用到条、款、项、目;以及行政处罚的种类、数额或者期限;
()行政处理的履行方式及期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