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名人创业人生故事

企业名人创业人生故事

企业名人创业人生故事从艺术家到CEO,他把艺术品电商做到月流水5000万因为创业,吕淼爱人关掉自己的公司来支持他创业。

吕淼的艺术品电商名叫:艺客(Noart)。

英文表达的意思是让大家不要认为艺术离自己很远。

就在两个月前,吕淼创立不到两年的艺术品电商艺客注册用户达到43万,最快的一个月达到10万用户的增长。

“我们上线初期每个月不到540个订单,发展到现在超过6000将近7000个订单,近期每个月销售额都保持在5000万左右。

”从艺术家到CEO2012年年底,刚成立的艺典中国的负责人想做艺术资讯类网站,吕淼做为CEO主导了跟淘宝拍卖的合作。

2013年5月,第一场线上拍卖。

“当时作品成交率很高,3天时间成交几百万业绩。

此前拍的都是硬件,在淘宝上拍艺术品,还是很少,当时很多人认为到风口了。

后来苏宁、国美、京东开始上线拍卖艺术品。

”吕淼说。

帮合作方招商,做方案,让吕淼对艺术品产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当时价格区间在几万到几百万都有,拍品真假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就能让消费者认可的”吕淼说。

2013年年底,艺典中国决定从资讯平台转型做拍卖平台。

此时,因为观念上的一些不同,吕淼带着几个同事出来创业。

从C2C模式增加C2B2B模式2014年年初,挚信资本投资人给吕淼发邮件,想了解这个行业,吕淼飞到上海。

因为投资方认可吕淼对行业的判断,决定投资吕淼成立公司。

2014年艺术品交易市场整体交易额2000亿,来自电商的交易59亿,另一边大量艺术从业者却无法以此为生,每年中国有40万艺术毕业生,最后企业名人创业人生故事的人都转行了。

吕淼看好的正是这个机会,通过媒体内容,他吸引到这些群体来到艺客平台。

关于为什么不做高端艺术品交易平台?吕淼说“我们要做大众化的艺术品,拒绝高冷。

让大众消费得起艺术品。

艺术品怎么定义?媒体天天盯着鸡缸杯这种天价艺术品。

所以大家觉得艺术品离自己太远,其实离得很近。

”当时的艺术品交易平台大部分前置收费,入驻就收取费用。

艺客的后置收费让其吸引了一批艺术家。

他举例说,成立于2009年的Artsy是一个国外C2C艺术作品电商平台,商家可以通过付月祖的方式在平台入驻进行商品售卖,同时Artsy还提供一名专业的艺术顾问来帮助商家完善每副作品的详细介绍。

今年C轮融资2500万美金。

2014年10月8日,艺客网上线。

此时天使轮的钱也花完了,当时吕淼见了20多家投资机构。

很多投资人对艺术品市场并不看好。

一个是非标品的定价问题,另一个品控问题。

除此之外,艺客增加了版权衍生品服务。

根据艺术家的授权,生产定量的复制品,这样就让艺术品以合适的价格被大众消费,也使艺术品可以做到标准化。

A轮融资的结果是天使投资方挚信资本做了跟投,吕淼进行了人员调整。

开始走媒体(微信公号:62度灰)、电商互相独立、互相协同的两条路。

据吕淼介绍,微信公号目前粉丝有70多万。

吕淼相信内容为王,没有好的内容花钱推广也不会有持续的结果。

吕淼曾经非常看好在APP版本中加入社交元素。

引导用户晒艺术品,当时甚至在电商APP之外单独做了社交属性的APP,然而内测过后并不是他想像的那样。

这让他意识到创业初期需要专注,不能撒太广,更不能单凭感觉做事。

刚开始艺客在PC端做拍卖,后来因为效果不好又去掉。

“拍卖需要流量支撑,如果没有这个。

拍卖是不成立的。

后来就把拍卖转到微信上。

一开始网站设计的是高冷风格,后来就降下来。

既然是艺术品电商就要拥抱大众。

艺客目前在筹备分期付款服务。

”5个月融两轮、10亿市场投放,半年成独角兽每个创业者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竞争”,杨浩涌也不例外。

这个曾亲手创办赶集网的人,在58同城与赶集合并后,出乎意料地又创业了,离开竞争,回到竞争。

去年11月,赶集好车从集团独立出来,更名“瓜子二手车”,杨浩涌自己给自己做天使,掏了6000千万美金。

目前,瓜子二手车已经完成城市覆盖75个,实时在售车源量达5万规模,员工共计4000名。

此前,杨浩涌曾放出话,“新的融资会最大程度投入在市场投放层面,2016年全年瓜子二手车在市场投放层面将投入10个亿。

”势能是企业生命去年,当二手车电商行业一夜火起来的时候,瓜子果断加入了“广告战”大军,或许这场战争也是他们筹划已久的。

当时,杨浩涌便这样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在市场投放上我们是不遗余力,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在直接竞争市场上胜出,这来自过去和58对垒时的教训、经验。

”而谈到投放10亿能不能收回成本时,瓜子的账面是这么算的:去评判一个市场的值与不值,并不是去看它的用户黏性,而是去看企业在几年之后形成的规模;瓜子认为,如果三四年后,企业的利润有三四十亿的规模,那么这十亿的广告投入就是合理的;而如果五年之后,整个销售额才十亿人民币,利润一亿人民币,那么这十亿的广告就永远算不过来账。

杨浩涌之所以能这么腰杆直挺地提出投放目标,和对手直接硬碰硬,是因为他深知企业的生存机会就在竞争上。

传统来说,企业是如何看待竞争关系?大多数人有这样的理解:要么,跟自己的团队说,“我们不要去关注竞争对手,主要关注自己”;要么,就是跟投资人、同行说,“市场其实大得很,每个人都会有机会,我们和竞争对手都可以做的很好”。

而杨浩涌自己的看法,正如他的出手一样,快且雷厉。

他在创新中国2016峰会上表示,“每个创业者都处在一个需要变革、创新的行业,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和对手加在一起的市场份额都没有到1成。

”也就是说,摆在创业者面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拿到剩下的企业名人创业人生故事市场份额,而未来的5-10年企业能拿下多少份额就会决定它的行业地位和发展前景。

因此,在杨浩涌的构想里,企业追逐竞争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他将之称之为“势能”,即时刻把竞争考虑在内,从而建立自己的势能。

第一次,在2012年,赶集网团队高速成长,员工一下子从100人到了2500人,同时开始多种业务,例如蚂蚁短租、团购。

当时,赶集网的主营业务在并没有获得盈利和稳固优势的时候选择冒进,从而导致2012年公司亏了很多钱,员工锐减到900人。

第二次,在2013年,在和58同城抗衡的过程中,赶集网处于下风。

“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当我把竞争对手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列出来,后来发现所有的优点全部在竞争对手那,所有的缺点都在我们那,只有一个机会,就是发现竞争对手不重视我们,这是我们唯一的优势。

”当58同城和赶集网同时在hao123投放广告时,前者收获了170万流量,而后者只有90万。

杨浩涌赶紧召集同事进行用户调研,最后发现用户选择58同城的原因竟然是:“58同城用惯了”、“周围人都在用,所以我也用”。

这件事给杨浩涌极大的刺激,他知道所有的创业势能都已经向对手倾斜,而他能做的,就是不要再犯第三次错误。

“我是个非常幸运的创业者,在后面两年时间抓住竞争对手放松的机会,最后做到合并,”杨浩涌这样说。

如何建立创业势能作为一名不断遇到挫折但始终很幸运的创业者,杨浩涌对于“企业如何获得势能”有着自己深刻体会,他把这种经验还应用在了瓜子二手车上。

去年11月,当瓜子二手车正式完成分拆后,天使轮资金归位后,杨浩涌便马不停蹄开始了A轮融资。

尽管遭遇资本寒冬,瓜子二手车的A轮融资还是在2016年3月底正式敲定,赶集的“老资方”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2.05亿美金,其手笔大方可见。

“不管是资本寒冬还是资本火热,企业不断拿钱就是一建特别有效建立势能的事情,有机会的话,企业要不断拿大钱、不停拿钱,这样才能给团队信心、给对手压力、给资本市场信号。

此外,只有通过建立品牌势能,企业才能占领用户心智、第一提及、媒体认可和品牌影响力。

“另外,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尤其是A轮之前的公司,他们一般很难请到大牛员工,这时候就要动用资本的能力,资本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人、技术、市场等问题,把企业带到下个接单。

杨浩涌说,“不要在融资估值上太纠结,拿到一个知名机构的钱,拿到比上一轮融资高四五倍的钱,用这个钱解决你当下解决不了的事情。

”瓜子二手车成立尽半年时间,却成为国内专做C2C(个人对个人)模式的二手车交易企业。

杨浩涌在回应模式之争时,表示,“我们只想做最简单、有效的商业模式。

”在杨浩涌看来,个人对个人的买卖二手车能为双方带来价格上的实惠和交易周期的效率提升。

在瓜子平台上,传统2到3个月的交易周期被大大压缩了,平均一周时间就可以完成交易撮合。

而在价格方面,由于跳过了大量中间环节、黄牛、经销商,卖方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最多幅度达20%,而买方则更加实惠。

杨浩涌一直在强调,介于双方消费者之间的瓜子二手车并不是“大B”。

“我们不背库存、不收差价。

”理解瓜子在做的事情正如理解Uber、Airbnb一样,它本身并不买车和卖车,它只做信息撮合,只做车辆检测和定价。

外界一直有报道,瓜子并非纯粹的C2C平台,而是有C2B的交易内容。

对此,杨浩涌说,“我们从未回避过C2B的存在,只不过那是非常少的份额,大概只占据1成左右。

”创业邦了解到,在瓜子二手车上交易的车源必须在6年以内,所有部分超出规格的车源也想在瓜子平台上卖,怎么办?瓜子的解决方法是帮他们导流到B端车商手里。

因此来说,瓜子二手车应该算是一个帮C端用户卖车的帮卖平台。

2016年年初,瓜子二手车提出的目标是:1.年底覆盖100个城市,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员工人数达8000人;3.打通二手车交易后服务链条;“把这些东西算好了以后需要把这个拳头非常快的打出去,而且非常有力的打出去,在BMI指数做好前做任何推广都是非常伤害公司的。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企业名人创业人生故事相关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