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井筒净断面尺寸的确定
A 净断面尺寸主要以下步骤确定
(1) 选择提升容器的类型、规格、数量;
(2) 选择井内其他设施;
(3) 计算井筒的近似直径;
(4) 按通风要求核算井筒断面尺寸。
B 净断面尺寸确定实例
下面以刚性罐道罐笼井为例,介绍竖井断面尺寸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图5-5是一个普通罐笼井的断面布置及有关尺寸。
图中各参数的计算如下:
图5-5 作图法确定井筒直径
a 罐道梁中心线的间距
l1=C+E1+E2
(5-3)
l2=C+E1+E3
(5-4)
式中l1—1、2号罐道梁中心线距离,mm;
l2—1、3号罐道梁中心线距离,mm;
C—两侧罐道间间距,mm;
E1、E2、E3—1、2、3号罐道梁与罐道连接部分尺寸,由初选的罐道、罐道梁类型及其连接部分尺寸决定。
b
梯子间尺寸
梯子间尺寸M、H、J由以下方法确定:
M=600+600+s+a2 (5-5)式中 600—一个梯子孔的宽度,mm;
s —梯子孔边至2号罐梁的板壁厚度,一般木梯子间s=77mm;
a2—2号罐梁宽度之半。
H=2(700+100)=1600mm
式中 700——梯子孔长度,mm;
100——梯子梁宽度,mm;
如图5-5所示,左侧布置梯子间,右侧布置管缆间,一般取J=300~400mm,因此
N=H-J=1200~1300mm
c 图解法求竖井近似直径
竖井断面的近似直径可用图解法或解析法求出。
图解法比解析法简单,而且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其步骤如下:
(1)用已求出的参数绘制梯子间和罐笼提升间的断面布置图;
(2)由罐笼靠近井壁的两个拐角点A′和B′,沿对角平分线方向即图中R方向,向外量距离b(罐笼与井壁间的安全间隙),可得井壁上A、B两点;
(3)由A、B、C、三点可求出井筒的圆心(O)和半径R=OA=OC,同时量取井筒中心线和1号罐道梁中心线间的间距d。
求出R和d后,以0.2m为进级,即可确定井筒的近似净直径;
(4)验算安全间隙b及梯子间尺寸M,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5-6)
(5-7)
式中 b——安全间隙,mm;
M——梯子间尺寸,mm;
f——罐笼纵轴中心线至罐笼端部距离,f=L/2-Δx;
Δx——罐笼拐角收缩尺寸,Δr=0时为直角,mm;
(5)风速校核。
按上述方法确定的井筒直径,还需要用风速验算,如不满足要求,可加大井筒直径,直至满足风速要求为止。
(5-8)
式中v——通过井筒的风速,m/s;
Q——通过井筒的风量,m3/s;
S0——井筒有效通风断面积,m2 ,S0=0.8S;
S——井筒净断面积,m2;
V y——规定井巷允许通过的最大风速,表1-10为冶金矿山井巷允许通过的最大风速。
(6)钢丝绳罐道竖井尺寸的确定方法与上述刚性罐道竖井断面尺寸的确定方法基本相同,由于绳罐道的特点,考虑以下几点:
1)为减少提升容器的摆动和扭转,罐道绳应尽量远离提升容器的回转中心,且对称于提升容器布置,一般设4根,井较深时可设6根,浅井可设3根或2根。
2)适当增大提升容器与井壁及其他装置的间的间隙。
3)当提升容器间的间隙较小、井筒较深时,为防止提升容器间发生碰撞,应在两容器间设防撞钢丝绳。
防撞绳一般为2根,提升任务繁重可设4根。
防撞绳子间距约为提升容器长度的3/5~4/5。
4)对于单绳提升,绳罐道以对角布置为好;多绳提升,以单侧布置为好。
单侧布置时容器运转平稳,且有利于增大两容器间的间隙。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