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青铜时代:公元前3000-2000年的基克拉泽斯群岛
陈嫦华李心怡李玉涵胡百惠
耶鲁大学古典与历史学院斯特林讲席教授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在耶鲁大学公开课:古希腊简介上谈到青铜时代时说了这样一段话:“越是走向遥远的历史,你对既有知识可参考的把握就越低。
当你处在真正的史前时代,那是一个你所感兴趣的而无任何书面记录的时代。
我们目前所认为的史实,主要都是从考古证据中所得,这些无声的证据出现于文字记录之前,因此就需要繁复的考证及解读,这些考证未必可靠,甚至如何确定它的年代,对于历史学家来说也是一个疑问,它相当的模糊,并引起了许多争论。
”而关于公元前3000-2000年的基克拉泽斯群岛(Cyclades),情况更是如此。
十九世纪90年代,希腊考古学家特孙塔斯(Chrestos Tsountas)在基克拉泽斯群岛上挖掘出数百座史前坟墓,开始揭露出一段连传说也未能企及的时代。
我们只能从文物中一步步地探究推测出基克拉泽斯群岛在四千多年前的模糊面貌。
基克拉泽斯群岛位于爱情海的西南方,整个希腊的东南部,包括220个岛屿,这些岛屿环绕提洛岛排列成环形。
Cyclades在希腊语中便是“环”的意思,是英语中cycle的词根。
这些小小的岛屿是地中海最重要的文明之一,不仅是“基克拉泽斯文化”的发祥地,更曾是爱琴海的宗教、商业中心。
考古的发展希腊独立战争后,考古学渐渐往专门化发展,而且很快取得惊人的成就,又因欧洲的古物收藏热,许多国家建立起希腊古典研究学院。
对基克拉泽斯群岛的首次考古发掘是在19世纪80年代,在这之前,雅典英国学校有进行过系统的考察工作。
1898-1899年,希腊考古学家桑塔斯(Chrestos Tsountas)在基克拉泽斯岛挖掘出数百座史前墓冢,其中有大理石磨成的小雕像陪葬品,以及极小的眼影、眼膏等物,并首次提出“基克拉泽斯文明”这个名词。
阿特金森(Thomas D. Atkinson)率领的英国探险队则在米洛斯岛(Meloslsland)长期挖掘菲拉科匹(Phylakopi)遗址。
同一时期,葛楚根(Hiller von Gaerthngen)在基克拉泽斯岛挖掘出锡拉城(Thera)。
人们一开始对这些很感兴趣,但对基克拉泽斯的考察研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很快就停止了,直至20世纪中期才重新开始。
经过长期的研究,基克拉泽斯文化被分为三个时期,各以典型的遗址命名:第一期:帕罗斯期(Grotta-Pelos Culture)——3200-2800 BC
第二期:克罗斯和锡罗斯期(Keros-Syros Culture)——2800-2300 BC
第三期:菲拉科皮第一城期(Phylakopi Culture)——2300-2000 BC
现在,基克拉泽斯的考古工作由政府管理,有机构负责管理古代遗址、古迹及抢救性的挖掘工作,以及所属的博物馆。
希腊考古局与希腊考古学会订有一项挖掘、重建、保存,与出版的庞大计划。
此外,各遗址也按配额制度授权给外国的考古队从事研究,通常由考古学院赞助,惟须进行维护工作。
希腊对古物出口也有严格限制。
经济状况通过研究坟墓中的骷髅,考古学家们发现男女劳动分工沿袭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特点,妇女打理简单的家务和从事农业活动,男人做一些更粗
重的活计以及进行手工制造。
在农业方面,当地和地中海其他地区一样,主要种植谷物、葡萄和橄榄树。
山羊和绵羊早就被人们驯化成为家畜,同时还有少量的猪,但牛的驯养在岛上几乎没有发展。
渔业在岛上必不可少,得益于像金枪鱼一类的定时迁徙,鱼类成为了人们的基本食物。
而且那时岛上树木比现在要多得多,足够人们用来建造房屋的框架和船只。
住在这些岛屿的海岸边的居民,大多数是水手和商人。
由于基克拉泽斯群岛处于欧洲连接西亚的特殊地理位置,航海业发达(特别是在克罗斯和锡罗斯期),从这里出去的商人比进来的要多得多,这是在它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情况。
人们从基克拉泽斯群岛的三个主要岛屿米洛斯(Milos),圣托里尼(Santorini)和卡尔(Kae)发掘出的陶制花瓶,经检验发现是由希腊大陆或克里特岛生产并出口到岛上来的。
由此可说明在这个时期,基克拉泽斯群岛已经有到希腊大陆和克里特岛的商业航线了。
基克拉泽斯群岛的手工业在当时已经开始细化,出现了专门化的工匠如铁匠、制陶者和雕刻家等,但并不能断定他们是否以此为生。
当时手工制作者的工具主要由黑曜石制成,即便是金属发展起来后这种情况也没有改变,原因是黑曜石更加便宜。
在一些岛屿上也发现了用铜制的工具,其中含有不少的砷,而锡却是在基克拉泽斯文明结束后才被带到岛上来。
然而人们在蒂诺斯岛(Tinos)上发现了含有锡的青铜器(追溯到菲拉科皮第一城期),它们的组成证明它们来自特洛德(Troad),因此当时特洛德和基克拉泽斯已有商业往来了。
基克拉泽斯文化中典型的青铜器是匕首和剑。
陶器为轮制陶器,有柄平锅状器、罐、钵等,有的绘有彩绘。
大理石在当地被大量开采,人们用它来雕刻雕像或制造花瓶等工艺品,并用特定的物质给它们磨光。
墓葬、艺术与建筑人们在基克拉泽斯群岛上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锡罗斯岛,有将近500座。
在帕罗斯岛上的190余座墓葬中存在着极少量的青铜,这可能说明这些墓葬属于早期青铜时代,青铜还没有得到广泛大量的使用。
除青铜器外,随葬品还有著名的大理石雕像和陶器。
对于其中岛上典型的平锅状陶器的用途,考古学家们有许多不同的猜想。
不同时期的墓葬有所区别,皮洛斯期盛行箱形石板墓,墓室呈梯形,长约一米,一处墓地往往有20座以上墓穴。
克罗斯和锡罗斯期出现了圆形和方形的石砌墓穴,一般直径为1.5米,顶部砌成尖顶或圆形。
墓葬的葬式为屈肢葬,一般一人一穴,但也发现了先后葬五、六人的集体葬。
这一时期造型艺术上的最大特点体现在随葬品中发现的大理石雕像上。
这些雕像呈扁平状,人物形象只有抽象的、大致的轮廓,如仅用突出的鼻梁表示面部,身体的其余部分如四肢、腰身等的特征。
甚至有些雕像仅有一些模糊的轮廓,如果不特别注意并不能看出它们所雕刻的是女性人物。
雕像的高度从几英寸到真人大小不等。
其简练抽象的艺术手法在某种程度上合乎于当代人的审美。
这些雕像出土约1400个,但遗憾的是它们其中大多数的来源并不清楚。
有些雕像上涂有颜料,和涂在坟墓上的一样,都是产自岛上,蓝色来自蓝铜矿,红色来自红铁矿。
随葬品中还有一系列的平底锅状类的陶器,在这些陶器上饰有螺旋纹和三角形状,以及一种呈船型的东西,船首是鱼头状。
考古学家猜测其中的三角形状代表女性生殖器官,这或许代表着人类原始的生殖崇拜。
基克拉泽斯文化的皮洛斯期,已在各岛建立比较分散的居民点,基克拉泽斯群岛上的居民的住房最初是木屋,而后逐渐过渡到石屋。
岛上有少量的半圆形及
长方形房子,在这些房子中,人们还发现了一些雕花式和彩色的陶器。
但这些居民点没有防御设施,到克罗斯和锡罗斯期才开始设防,各岛建立起城墙,城墙厚达1.6米,反映当时各岛间的竞争加剧。
但到菲拉科皮第一城期,则不见防御设施,这是因为出米诺斯文明影响的加强。
在查兰德里尼岛上,人们修建了双重城墙,陡而直的街道附设了排水系统,房子相当拥挤。
城内还有一些私人的浴室和一座宫殿,其长方形大厅和特洛伊第六期、太林斯、迈锡尼和派罗斯的一样。
基克拉泽斯群岛上的建筑风格及其房屋内部的装饰风格受到了同时期的克里特文明相当程度上的影响。
公元前3000-2000年的基克拉泽斯大概就是上文所提到的那样,既有青铜时代的特征,又保留了一些新石器时代的传统。
人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展航海事业,新石器时代的传统给青铜时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克拉泽斯群岛的发展与海洋密不可分航海业在其中举足轻重。
基克拉泽斯文化的盛行也得益于航海业的发展。
基克拉泽斯群岛很早就与小亚细亚、希腊本土及克里特等地建立了海上交通,后来更成为小亚细亚向希腊各地运转铜等金属材料的中心,除了带给岛人极大的经济利益,还增加了他们与异族的交流机会,在吸收新思想的同时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对希腊文化的发展有着极重大的影响。
基克拉泽斯文化第三期受米诺斯文化影响极大,后来几乎和米诺斯文化融合,从此基克拉泽斯文化衰落,之后群岛经历了克里特时代、迈锡尼文明等并不断发展。
参考资料:《Histoire des Cyclades》
《希腊文明史》——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会说话的希腊石头》[美]保罗·麦克金德里克著晏绍祥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希腊史研究入门》黄洋晏绍祥著
《希腊青铜时代的发现》[英]詹姆斯·西奥多·本特
《关于基克拉泽斯群岛的研究》[英]詹姆斯·西奥多·本特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希腊考古学http://163.30.0.78/arxigk/arxelogiko.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