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总结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校的全局工作,直接影响全校的校风校貌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的很多工作要通过班主任去布置落实。
我个人认为: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它决定着学校工作是否能正常有序地推行,它影响着学生智力及品格的形成。
同时,班主任工作是教育教学中一项复杂、艰苦而有长期的工作,不是在短期内能够看到效益的,这是由班务管理的对象——学生的性质决定的。
面对一个个生动活泼、思想丰富而又素质差异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应有爱心、细心、信心、热心、公正之心,做一名学生的指路灯与摆渡者,这样才能从个别学生到一个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管理好班级,用爱心培育新人,是我们每位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德育教育——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教育就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想把学生培养好,千抓万抓,必须先抓德育。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切实感受到对待学生要充满诚心爱心。
平时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情况,逐步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教师在问寒问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间播撒爱的种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就在于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关心爱护学生,师爱和母爱一样是神圣伟大的。
2、抓集体主义教育,实现班级体共同进步。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针对学生的特点我除了进行常规的教育以外,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展开讨论。
如:在“新学期、新班级、新形象”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讨论热烈。
全体同学认为树立班级形象,就要从自身抓起,做什么事都要从集体出发,不能给班级体抹黑,全班同学应该齐心合力共创良好的班级体。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几十名学生形成了一个充满凝聚力,向上气氛的班集体。
二、把握好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会失去师之尊严,对学生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
对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
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
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
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
但严格不等于严厉。
2、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
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
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
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语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三、做好班主任必须做到“五心”做好班主任必须做到“五心”。
即“爱心、细心、信心、热心、公正之心”。
爱心,就是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班主任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只有教师将整个身心扑在学生管理上,时时处处关心、爱护、理解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才能为管理好班集体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矗细心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知晓。
信心,是指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管理好班级; 对学生要有信心和对整个班级要有信心,并使之成为前进的动力。
热心,是指对班级的各种事情要热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你对班级的事情无所谓,你教师无所谓,学生的态度也不想而知。
公平、公正之心,在管理中不能过分偏心,我们不是常听有学生说某某老师偏心吗?当然这不一定是事实,但却给我们提了个醒。
作为班主任做事、处事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这样在实施班级管理时你才能得心应手。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工作,也是一个繁琐而劳累的工作,只要做到勤和细,只要做到“五心”,就能使班级和- 谐健康发展。
附送:学生总结与反思范文学生总结与反思范文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它形象的揭示了自我反思的、改过的价值。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叛逆意识非常强烈。
听不得别人的半句批评,容不得别人的忽视。
因而对于他们的教育可谓步履维艰。
然而,在学习了“魏书生工作方法”之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时候,心情很是糟糕,也总有遇事莽撞,意气用事得时候,也有事后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让学生写日记、开展道德长跑活动,以作文的形式,鼓励学生展开自我评价,及时的反思,总结个人得与失,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起初,在学生犯了错误以后,我总是习惯于将学生进行一番批评,找出他们的错误所在,并责令他们改正。
从表面上来看,学生似乎已经接受了教师的批评,部分学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进。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会因为教师的言语等不够慎重,或是教育方法不对,更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
他们总会想当然的以为教师在找他们的麻烦,而并没有意识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这就与我们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
在学习了“魏书生的工作方法”之后,我再遇到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写“两个自我的对话”,写“心理病例诊断”,写事件说明书,改变教师的单纯的说教,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
用良好的态度就、情感,高尚的情操,来改变学生恶劣的态度、卑微的思想。
这种自我教育的方式的的确确促进了犯错学生的思想改变。
然而教师所面对的是整个集体,而不单单是一个人。
当班级中出现一定的不良情绪、不好的苗头时,则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的反思、辩论。
进入初四以来,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日益加重,再加上学生的学业基储认识观、价值观的差异。
面对者日益繁重的学业,日益疏远的同学关系,日益下降的成绩,看过许多不平事,遭受过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总会有许多的困惑。
作为班主任的我,积极利用语文老师的优势,将学生的练笔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可谓一举两得。
前段时间,初四刚刚开始开始课间跑操,部分学生怨声载道,投机取巧者更是不再少数。
我及时的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细致分析课间操的价值,借助练笔的机会,让他们去寻找其中的乐趣,积极引导学生看到事物的有利的一面,让积极上进的心态始终占据学生的思想领地。
针对小部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我在班级中开展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的文章,使学生意识到作为消费主体和特殊身份的中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从思想上给以引导和教育。
当然,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的思考,让学生主动的接受教师的建议,这样的反思教育效果才是最好的。
而学生对于教师的不信任的态度一旦形成,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
更加上学生的思想的懒惰,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强,都有可能导致教育的失败。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真正的改变学生的思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变。
“不教是为了教”,学生需要的不是说服管教,而是自主的反思教育。
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次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们身上所剩下的东西。
作为初为人师的我肤浅的理解为:这大概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身上所转化的能力吧。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 谐。
一、教师——从我做起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
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事,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班级的晨读一直纪律不好,教室里总是不静,干什么都有,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早晨的宝贵时间利用好,可是虽然纪律好,学习效率不高,仍然有同学桌面空空的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个早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我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不出两天,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学习了,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们都会“自习”了。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生语言传。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心里真的是——幸福。
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的承认。
记得由于新学期换教室,班级只有我一套钥匙,开学第一天,我便让学生吃了闭门羹,当我急匆匆的来到教室的时候,已经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门口等着了,我有些歉疚,犹豫了好几分钟,我在晨会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同学们对我的行为都非常惊讶,尴尬了几秒钟之后,从同学的表情中,我读到了大家对我的谅解,我想收获不仅于此吧。
“其身正,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老师一定要溶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二、德育——时时处处课堂中的德育。
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
比如说,在学习“ i 'm sorry! ”一句话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在学习一课,要向学生渗透我们要热爱祖国。
珍惜生活。
体育课,我们可以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忍着伤痛为国争光的伟大; 学习自然课,我们要提升环保意识; 军训中让学生体味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生活中的德育。
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