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各项指标解析
• 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 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 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 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 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 以引起黄疸。
• 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 硬化、胆道梗阻等。
二、肝脏的排泄功能
PA(前白蛋 血清PA在无感 染情况下,是儿童营养不良的灵敏指标,在蛋 白质-热卡不足型营养不良(PCM)中随着营 养状况的改善,多数病人血清PA水平显著升高 而血清TP、Alb未见明显升高。
• 2.诊断肝病 肝脏疾病时血清PA变化较Alb早, 有30%肝病患者血清Alb正常而PA降低。大量 临床观察显示,各型肝炎患者(病毒性肝炎、 乙醇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血清PA水平均有不 同程度降低,以肝硬化和重症肝炎降低最显著。
A/G比值
• A/G比值为1.5-2.5:1 ,当肝功能受损时,可出 现总蛋白降低, 白蛋白产生减少, 球蛋白是 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 当体内存在免疫敌人 时, 球蛋白产生增加, 因而慢性肝炎病人由于 肝功能减退,白蛋白产生减少,又由于体内存在 肝炎病毒这个敌人,球蛋白产生增加, 而造成 A/G比值倒置。
PA(前白蛋白)
3. 动态随访测定血清PA,对重型肝炎预后有较 大的参考价值。PA明显上升者,往往预后良好, PA持久降低者,预后险恶。诊断急性时相反应。 • 升高:肾病综合征 PA >500 mg/L (此时 ALB<30g/L) 发作期 PA ↑ ALB ↓ 恢复期 PA ↓ ALB ↑
凝血酶原时间
• 非结合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有特殊亲和力,能透 过血脑屏障,尤其是儿童,气血脑屏障发育上 不完全,因此在儿童期的高胆红素血症常可致 核黄疸,对脑细胞具有毒性。
直接胆红素
• 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在肝血窦处脱去白 蛋白,在肝细胞光面内质网内的微粒体内经葡 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与葡萄糖醛酸基相结合, 形成结合胆红素。
胆碱酯酶(CHE)
• 1.有机磷是CHE的强烈抑制剂,测定CHE是有 机磷中毒的诊断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指标。
• 2.许多病理情况,尤其是肝脏病、恶病质时活 力降低,可作为肝实质细胞损害及癌症病程发 展的有力指标。饥饿、营养不良及烧伤也降低。
• 3.当患各种肝病时,病情越重,血清胆碱酯酶 活性越低。如果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低且无回 升迹象,多提示预后不良。
• 在凡登白试验中呈直接阳性反应,故又称直接 胆红素。为水溶性,能被肾小球滤过,但不能 透过生物膜,一般认为对神经系统无毒性。
两种胆红素的区别
项目
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
凡登白试验
未结合 慢或间接反应
结合 迅速直接反应
水中溶解度 小
大
经肾随尿排出 不能
能
对脑的毒性作 大
无
用
二、肝脏的排泄功能
酸羟化酶
• 肝癌:AFP、GGT-Ⅱ、AFU、AKP-Ⅰ、醛缩酶A、
去羧基凝血酶
• 自身免疫性肝炎:平滑肌抗体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线粒体抗体、IgM
一、肝脏合成功能
• 总蛋白(TP) 参考值60-85g/L • 白蛋白(Alb,A)参考值40-55g/L • A/G:A/G比值为1.5-2.5 • 胆碱酯酶CHE 参考值4650~12220u/L • 前白蛋白 ( PA) 参考值:220~440 mg/L
• 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 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 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 总胆红素增高,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 血性黄疽、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 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 溶血性黄疽、急性黄色肝萎缩。先天性胆红素 代谢异常、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入水杨酸类、 红霉素、利福平、孕激素、安乃近等药物。
肝功能指标的解读和临 床应用
常文龙
• 肝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指标,但是在临床评 价时常常有一些问题,如一些病人仅有“转氨 酶水平”升高,即被简单的认为“肝功能异 常”。实际上,反映肝功能的指标应包括肝脏 的合成、排泄、对药物等的代谢、免疫等功能, 而不仅仅是转氨酶的水平。
肝脏基本功能
• 1.合成功能:前白蛋白(PA) 、 Alb、PT、胆 碱酯酶(CHE)和脂蛋白
• 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 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 非结合胆红素:刚刚形成的游离胆红素因未经 肝细胞摄取,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称非结合 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形成胆红 素—白蛋白复合物,运载至肝脏。
• 非结合胆红素又名间接胆红素,在凡登白试验 中不能直接反应,为脂溶性,因与ALB结合在 一起,故不能从肾小球滤过。
• 2.排泄功能:胆红素、胆汁酸、色素(磺溴酞 钠,靛青绿)排泄
• 3.代谢功能:氨基比林、非那西丁、色氨酸、 尿素等代谢
• 4.免疫功能:γ-球蛋白
肝脏标志物检查
• 肝细胞损伤-酶学改变:ALT、AST、LDH、腺苷
脱氨酸
• 胆汁淤积: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ALP、
GGT、
• 肝硬化:Ⅲ、Ⅵ、Ⅰ、Ⅳ型胶原,透明质酸、脯氨
• 肝功能损害时,相关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可以导致PT延长,这是肝功能异常的早期预 测指标之一。PT延长,维生素K又无法纠正, 预示肝功极差。在爆发性肝功能衰竭,PT是 一项重要的早期诊断指标。
二、肝脏的排泄功能
• 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直接胆红素是指 经过肝脏处理后,总胆红素中与葡萄糖醛酸基 结合的部分。
总蛋白(TP)
•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呕吐,休 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 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白蛋白(Alb)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唯一场所,血清白蛋白水 平是反映慢性肝损伤的很好的指标之一,一般 白蛋白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相平行。 血清白蛋白水平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 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见于:营养摄入不足,合成障碍,消耗过 多,丢失增多。慢性肝病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水 平可以反映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及白蛋白的 容积分布变化,如果血清白蛋白的水平降低且 不易恢复者,往往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