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七版教材摘录
昆明山海棠
药性:苦、辛、温,有大毒。
归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应用:1、风湿痹证;2、跌打损伤,骨折;此外能够止血、解毒杀虫。
用量:煎服,根6-15克,茎枝20-30克,宜先煎。
或酒浸服。
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珍珠草
药性:甘、苦、凉。
归肝、肺经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应用:1、湿热黄疸,泄痢,淋证;2、疮疡肿毒,蛇犬咬伤;3、目赤肿痛;4、小儿疳积用量:煎服,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
注意: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慎用。
夏天无
药性:苦、微辛、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
应用:1、中风半身不遂,跌扑损伤,肝阳头痛;2、风湿痹痛,关节拘挛
用量:煎服5-15克,研末1-3克,亦可入丸剂。
刺五加
药性: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应用:1、脾肺气虚证;2、肾虚腰膝酸痛;3、心脾不足,失眠、健忘
用量:煎服9-27克。
目前多做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及注射液。
绞股蓝
药性:甘、苦、寒,归脾、肺经
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应用:1、脾虚证;2、肥虚咳嗽证;此外本品略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肿瘤而有热毒者。
用量:煎服10-20克。
亦可泡服。
红景天
药性:甘寒,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应用:1、脾气虚证;2、肺阴虚、肺热咳嗽
用量:煎服6-12克。
沙棘(果实)
药性:甘酸温,归脾胃肺心经
功效: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
应用:1、脾虚食少;2、咳嗽痰多;3、瘀血证
用量:煎服3-9克。
灵芝
药性: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功效: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应用:1、心神不宁,失眠,惊悸;2、咳喘痰多;3、虚劳证
用量:煎服6-12克,研末吞服1.5-3克。
蟾酥
药性:辛、温,有毒,归心经
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应用:1、痈疽疔疮,瘰疠,咽喉肿痛,牙痛;2、痧胀腹痛,神昏吐泻
用量:内服0.015-0.03克,研细。
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
孕妇忌用。
珍珠草
【拼音】ZHENZHUCAO
【英文名】叶下珠CommonLeafflowerHerb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功效】平肝清热,利水解毒。
【主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火眼目翳,口疮头疮,无名肿毒。
【性味归经】甘苦,凉①《植物名实图考》:"性凉。
"②《福建民间草药》:"苦,寒。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苦。
"《泉州本草》:"入肝、肺二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l两(鲜者l-2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
【别名】日开夜闭、十字珍珠草(《生草药性备要》)、阴阳草、假油柑(《临证指南》)、真珠草(《纲目拾遗》)、卿鱼草、胡羞羞(《广州植物志》)、老鸦珠(《福建民间草药》)、夜合珍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落地油柑、小利柑(《陆川本草》)、HUA草(《南宁市药物志》)、夜合草(《江西民间草药》)、山皂角(《贵州民间药物》)、叶后珠(《四川中药志》)、油柑草(《福建中草药》)、鱼鳞草(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间采收,晒干。
第5楼
夏天无
--------------------------------------------------------------------------------
Xiatianwu
RHIZOMA CORYDALIS DECUMBENTIS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Corydalis decumbens(Thunb.)Pers. 的干燥块茎。
春季或初夏出苗后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0.5~3cm,直径0.5~2.5cm。
表面灰黄色、暗绿色或黑褐色,有瘤状突起和不明显的皱纹,顶端钝圆,可见茎痕,四周有淡黄色点状叶痕及须根痕。
质硬,断面黄白色或黄色,颗粒状或角质样,有的略带粉性。
无臭,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微辛,温。
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用于高血压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扑损伤。
【用法与用量】6~12g,研末分3次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蟾酥
--------------------------------------------------------------------------------
Chansu
VENENUM BUFONIS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干燥分泌物。
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性状】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
棕褐色或红棕色。
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
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
归心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吐泻,腹痛神昏,手术『禁用词语』。
【用法与用量】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药名】灵芝
【拼音】LINGZHI
【英文名】Lucid Ganoderma
【来源】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
【功效】益精、补肾、祛风。
【主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
【性味归经】甘,平。
①《本经》:“甘,温。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甘,平,无毒。
” 入肾、肝、心、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1钱;或浸酒服。
【药物配伍】①《本草经集注》:“薯预为之使。
得发良。
恶恒山。
畏扁青、茵陈蒿。
”②《药对》:“得麻子仁、白瓜子、牡桂甚益人。
”
【别名】三秀(《楚辞》)、芮、芝(《尔雅》)。
原植物紫芝(《本经》)又名:木芝(《本经》)
【处方名】灵芝、灵芝草、菌灵芝
刺五加
【别名】坎拐棒子、刺拐棒。
【基源】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及根茎皮。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入脾、肾、心三经。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强筋健骨。
【主治】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应用】1.有明显的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及巨噬细胞功能可提高骨髓造血功能,治风湿日久筋骨萎软无力或小儿麻痹症。
2.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作用以及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及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作用,治疗心虚性失眠惊悸多梦。
3.具有降血糖作用为一种植物性干扰素诱导体,可刺激胸腺增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
4.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白血球减少症、冠心病、慢性气管炎及急性闭塞性脉管炎。
【用量】0.5~2.0公克。
【禁忌】阳虚内热之症者慎用。
沙棘
【科属】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果实。
【别名】醋柳果、沙枣、大尔卜兴、酸刺等。
【性味归经】性温,味酸涩;人肝、胃、大小肠经。
【功效主治】活血散瘀,化痰宽胸,生津止渴,补益胃,清热止泻。
主治跌打损伤,肺脓肿,咳嗽痰多,呼吸困难,消化不良,高热伤阴,肠炎痢疾,胃痛,闭经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