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6章1 形状模式极化转换器
第6章1 形状模式极化转换器
2.2、同轴槽线转换
同轴线外导体与槽的一边相连,延伸出的同轴内导体弯成大约45°,与槽 的另一边相连,槽的一端被短截,它和连接处有一适当的距离,该距离随 工作频率的不同进行调整,以使阻抗匹配良好,场得到有效激励。
2.3、同轴共面波导转换
3.1、微带槽线转换
微带(底侧)
转换部分
导体
天线开口 槽线短路
也可采用探针实现波导-轴线内导体直径的选取与微带线的特 性阻抗有关,通常使内导体直径等于微带线宽度。
同 轴 线 微 带
如由于连接处的不均匀性会引起反射,可将直径为1mm的同轴线内导体延伸出 2mm左右进行补偿。采用此结构,能在10GHz以下频带范围内获得小于1.15的电压 驻波比。
缝隙(槽线)
槽线与微带可成直角,也可成一定角度,以便达到最佳耦合。
3.2、微带共面带状线转换
3.3、微带共面波导转换 1) 通过带状连接器连接共面波导和微带线
微带线的介质基片用粘合剂结合到共面波导上的接地平面. 开路端的 CPW 中心导带和微带线的导带使用金带连接,开路端的传输 线等效并联电容同金带的等效电感串联,形成一个π型等效电路。 该电路具有低通特性,对于高宽带,并联电容和串联电感必须要很小。
4) 通过通孔连接共面波导和微带线
5)通过正交直接连接共面波导和微带线
从顶部连接时,为了使得共面波导导带和微带线导带可以直接连接,共面波 导导带必须短一些,使得特征阻抗大于 50 欧姆,为了更好地过渡,必须考虑 阻抗匹配的问题.
底部直接连接时,转接头的微带线的地平面必须要具有一个开路结构 以防止与共面波导短路。
4.1、共面波导槽线转换
<共面波导到槽线转接器的设计>
《一种超宽带非对称共面波导-槽线转接器的研究》
4.2、共面波导共面带状线转换
5、槽线共面带状线转换
6、矩形波导圆波导模式变换器
矩形波导 - 园波导模式变换器,大多采用横截面的连续而缓慢的 变化来达到模式的变换,这是基于场分布对边界条件的依从关系。
2)不带底层接地面共面波导通过电磁场耦合连接微带线
微带线和共面波导分别在各自的介质上, 微带线在共面波导上面并且两种传输线共享同一个地平面, 两种传输线的导带如图重合在一起。
无通孔共面波导与微带线转接头的结构主要表现为信号线 的连接,两者地结构的断开,等效电路结构如图 所示。
由等效电路结构图可看出,无通孔结构 CPW 两侧的地结构与微带线的 地结构不直接连接,这样从 CPW 到微带线的过渡等效为在共面波导地 结构与微带线地结构之间串联了一个等效电容。
要求:阻抗匹配、模式匹配,频带宽、功率容量大,能有 效地抑制杂波。
1.1、 波导---同轴线转换器
是连接同轴线与波导的元件。
同轴线波导
19_15 同轴波导转换
同轴线的一端加信号,另一端的内导体伸入矩形波 导内,则同轴线的TEM模就会激励起矩形波导的H10模; 反之亦然。
为使同轴线与波导相匹配, 要调节同轴线的插入深度、 与波导宽边中心的距离及短路活塞的位置。
为了提高转换 效率,可调节 探针深度和短 路活塞位置。
波导—同轴转换
1.2、波导微带转接器
通常在波导与微带线之间加一段脊波导过渡段(或采用渐 变型过渡)来实现阻抗匹配。
波导微带
采用脊波导来过渡,是因为标准矩形波导的等效阻抗要比微带 线的特性阻抗(50W)高得多的缘故。
采用宽带阶梯加脊波导(实即由一些减高波导段组 成)时,4个阶梯就可提供全频段带宽。
H10 H
11
方-圆过度波导:
为了将电磁能量从矩形波导传入圆波导,要求两波导内工作 模式的相速相等,即两模式的截止波长相同,由此可求得圆 波导的半径R
C (TE ) C (TE )
口 10 O 11
即2a=3.42R,R=2a/3.41=0.6a
模式变换器, 主要用于微波铁氧体器件, 可变衰减器 及可变移相器中。
由电磁场理论, 圆极化波可以分解为在空间互相垂直、相 位相差90°而幅度相等的两个线极化波; 线极化波可分解 为在空间互相垂直、大小相等、相位相同的两个线极化波, 只要设法将其中一个分量产生附加90°相移, 再合成即是 圆极化波。 常用的线-圆极化转换器有两种: 多螺钉极化转换器和介质 极化转换器。
介质极化转换器的原理类似
一个应用
7、圆极化-线极化变换器 模式转换器 前面同轴波导激励器和方圆波导转换器等的设计中,一 方面要保证形状转换时阻抗的匹配,以保证信号有效传送;另
一方面要保证工作模式的转换。
极化转换器
另一类转换器是极化转换器, 由于在雷达通信和电子干 扰中经常用到圆极化波, 而微波传输系统往往是线极化的, 为此 需要进行极化转换, 这就需要极化转换器。
结构所在平面成45°角, 这个线极化分量将分解为垂直和平行
于慢波结构所在平面的两个分量Eu和Ev, 它们在空间互相垂直, 且都是主模TE11, 只要螺钉数足够多或介质板足够长, 就可以使
平行分量产生附加 90° 的相位滞后。 于是在输出端两个分量
合成的结果便是一个圆极化波。 至于是左旋还是右旋,要根据输入端线极化方向与慢波 平面之间的夹角确定。
l Em in
Eu 6 .4 mm O 1
y Ev
Eu Ev z -x (b ) 2
2R= 61.9 mm
1
3 mm
2
5 1对 (a )
多螺钉极化转换器
介质极化转换器
图 5 – 6 极化转换器
多螺钉极化转换器和介质极化转换器这都是慢波结构, 其相速 要比空心圆波导小。
多螺钉极化转换器
如果变换器输入的是线极化波, 其TE11模的电场与慢波
A、过渡转换元件与耦合
过渡转接元件 形状(模式)转换 波型转换 极化转换器
微波从一种传输系统过渡到另一种传输系统时,需要用于 转换器(转换接头)。
可分:形状(模式或波型)转换器和极化转换器。
形状(模式或波型)转换器 多用于不同波导/传输线结构间的转换,或不同工作模式之 间的过渡。 既要保证形状转换时阻抗的匹配,又要保证工作模式的转 换。
正是因为这个电容的存在,使得无通孔结构在低频时表现出截止特性。 随着共面波导与微带线地结构的的变化,等效的电容也会随之变化. 可以 通过改变传输线结构来改善低频特性,以提高转接头的传输特性。
3)底层带接地面共面波导通过电磁场耦合无通孔连接微带线
将共面波导和微带线通过共同连续的导带结构加工在同一块介质基片上。
总之,共面波导与微带线转接头结构主要可以分成三种: 焊线连接转接头,无通孔连接转接头,通孔连接转接头。
焊线连接的共面波导和微带线转接头,由于二者场不匹配,焊线 会产生高反射,引入非期望的电容。
通孔连接的共面波导和微带线转接头类似. 无通孔连接的共面波导实现了电磁场在共面波导和微带线地之间 的耦合,无通孔的连接转接头制造工艺简单,极小的寄生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