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模电习题课复习

2017模电习题课复习

模电典型例题分析第一章题1.11、对某放大电路进行测试,u s=15mv,Rs=1kΩ,R L=12 kΩ。

若测得ui=12 mv,则可知该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 kΩ。

若当开关S断开时,测得uo=1.5v, 当开关S闭合时,测得uo=1.2v,则可知该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o= kΩ。

2、对某放大电路进行测试,当接入一个内阻等于零的电压信号源时,测得输出电压为5V,在信号源内阻增大到1,其它条件不变时,测得输出电压为4V,说明该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 ______kΩ。

若在接有2负载电阻时,测得输出电压为3V,在输入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断开负载电阻,输出电压上升到7.5V,说明该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o= kΩ。

3、用两个放大电路A和B分别对同一个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当输出端开路时,U OA=U OB;都接入负载电阻R L时,测得U OA<U OB;由此说明电路A的输出电阻比电路B的输出电阻。

题1.2某放大电路的对数频率特性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该电路的中频电压放大倍数=倍。

上限频率f H=Hz,下限频率f L=Hz。

题1.3电压放大电路模型图所示。

已知负载开路电压放大倍数Avo=10。

试分别计算当Ri=10Rs,RL=10Ro时和当Ri=Rs,RL=Ro时,电路的源电压放大倍数Avs=Uo/Us=?并分析运算结果=8.26和=2.5第二章题2.11.如图所示电路,已知集成运放开环差模电压增益为∞,其电源电压±VCC=±14V ,Ui=1V ;R1=10k,Rw=100k 。

请问:当Rw 滑动端分别在最下端、最上端和中点时时,输出Uo =?V ;解:14V ,1V ,6(7)V2.如图所示电路,已知集成运放开环差模电压增益为∞,其电源电压±VCC=±14V ,Ui=1V ;R1=10k,R2=200k 。

请问:当R2滑动端在最左端、最右端、中点时输出Uo =?V ;最左端时Uo = -14 V ;最右端时Uo = 0 V ;中点时Uo = -10 V 。

题 2.2 在题图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Ω=====k R R R R R 1087521,Ω===k R R R 201096∶① 列出1O u 、2O u 和O u 的表达式;② 设V u I 3.01=,V u I 1.02=,则输出电压?=O usis ii v v R R R +=Lo L iO o R R R A V +=v v sv v o =VS A Lo L oR R R A +=v图A注:此图A 1的同相端、反相端标反。

图B解图A分析:本题中,运放A 1构成反相比例运用电路,A 2构成同相比例运用。

而A 3则构成了一个减法电路,由于可将运放当作理想器件,又在线线场合下使用,所以可使用“虚短”及“虚断”的两个基本概念来对电路进行分析。

(1)211111522216101010311202O I I I O I I I R u u u u R R u u u u R =-=-⨯=-⎛⎫⎛⎫=+=+⨯= ⎪ ⎪⎝⎭⎝⎭ 对A 3,103222281020210203O O O I R u u u u u R R +=⨯===++ 因为0133079u u u u R R ---=- 332011I I u u u u u -+===-()()90313212712201023O I I I I I R u u u u u u u R u u -=--=---=+(2)120.3,0.120.330.10.9I I O u V u Vu V ===⨯+⨯=图B :解:uo1=ui1;uo2=(1+Rf1/R1)ui2=2ui2; uo=-Rf2/R3*uo1-Rf2/R4*uo2题2.3 1、加减运算电路如图所示,求输出电压O u 的值。

R u分析:本题中运放A 构成了差分减法电路,由于运放可作理想器件,且工作在线性区,可用“虚短”和“虚断”的基本概念来分析电路。

此电路的同相和反相端分别有两个输入信号,因此可用叠加原理来分析。

1s u 单独作用:2s u 、 3s u 、4s u 接地,此时输出为O1uF O111s Ru u R =- 2s u 单独作用:1s u 、 3s u 、4s u 接地,此时输出为O2u FO222s R u u R =-3s u 单独作用:1s u 、 2s u 、4s u 接地,此时输出为O3u45p 3453////s R R u u R R R =+ N PN O3N12F //u u u u uR R R =-∴=FO3N12(1)//R u u R R =+45F312453//(1)////s R R R u R R R R R =++4s u 单独作用:1s u 、 2s u 、3s u 接地,此时输出为O4u35FO4412354//(1)////s R R R u u R R R R R =++ 综合: O1O2O3O4 = u u u u u +++2、已知下图所示电路中的集成运放为理想运放,试求出电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关系,并说明电路功能。

R21k Vi1Vi2Vo114312))32/(2)((/1(,0i i o i v v R R R R R v v =++==224321))32/(3)((/1(,0i i o i v v R R R R R v v =++==21i i o v v v +=同相求和电路题2.4 电路如图所示,设1A 、2A 为理想运放,电容的初始电压(0)0c u =。

(1)写出0u 与1s u 、2s u 和3s u 之间的关系式;(2)写出当电路中电阻123456R R R R R R R ======时,输出电压0u 的表达式。

分析:利用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满足“虚短”和“虚断”的概念来分析电路功能。

1A 是差分减法器,2A 是两输入的积分电路。

(1)由于1A 是典型的差动减法电路,直接写出01u 与1s u 、2s u 的关系:34401121123(1)s s R R R u u u R R R R =-+++对2A 的分析用叠加原理:3s u 单独作用,输出为'0u '361s u u dtR C =-⎰01u 单独作用,输出为''0u ''0151u u dt R C =-⎰综合:'''003016511s u u u u dt u dtR C R C =+=-⎰-⎰所以'''0003443101615123511 (1)s s u u u R R R u dt u dt u dtR C R R C R R R R C =+=-⎰+⎰-+⋅⎰+(2)0312******* ()s s s s s s u u dt u dt u dtRC R RC u u u dtRC =-⎰+⎰-⎰=⎰--题2.5 在题图所示电路中,已知u I 1=4V ,u I 2=1V 。

回答下列问题:图P 7.19(1)当开关S 闭合时,分别求解A 、B 、C 、D 和u O 的电位; (2)设t =0时S 打开,问经过多长时间u O =0? 解:(1)U A =7V ,U B =4V ,U C =1V ,U D =-2V ,u O =2 U D =-4V 。

(2)因为u O =2u D -u O 3,2 u D =-4V ,所以u O 3=-4V 时,u O 才为零。

即mS6.28471010501163A 1O3≈-=⨯⨯⨯⨯-=⋅⋅-=-t t t u C R u题2.6 图示电路中,A1~A5都是理想运放。

试求:1.当开关S 闭合时,分别计算、、、及的值。

2.当t =0时,将S 打开,问经多少时间,=0V ?解:1.,,,,2.,代入数据,求得:t=30ms题2.7 图示电路中,A1~A4都是理想运放,电源电压VCC=14V 。

试求:(1) 集成运放A1 、A2 、A3 、A4各组成何种基本应用电路(如反向比例,同向比例,差动比例,求和,积分,微分,过零比较,滞回比较等等)?(2) 设U11=U12 =U13=1V ,试分别求出U01 、U02 、U03和U04(T=5S 后)的表达式和值。

题 2.8在图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Ω=====k R R R R R 1087521,Ω===k R R R 201096;(1)列出1O u 、2O u 和O u的表达式;(2)设V u I 3.01=,V u I 1.02=,则输出电压?=O u解: (1)211111522216101010311202O I I I O I I I R u u u u R R u u u u R =-=-⨯=-⎛⎫⎛⎫=+=+⨯= ⎪ ⎪⎝⎭⎝⎭对A 3,103222281020210203O O O I R u u u u u R R +=⨯===++ 因为0133079u u u u R R ---=- 332011I I u u u u u -+===-()()90313212712201023O I I I I I R u u u u u u u R u u -=--=---=+ (2)120.3,0.120.330.10.9I I O u V u V u V ===⨯+⨯=题2.9 图示电路中,各运放均满足理想化条件;已知电源电压Vcc=10V,Ui=1V,电容C的初始电压为0。

试求当T=5S后的Uo1=?;Uo2=?;要求给出计算表达式和值。

第三章题3.1电路如题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两端的电压UAO。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分析:二极管在外加正偏电压时是导通,外加反偏电压时截止。

正偏时硅管的导通压降为0.6~0.8V 。

锗管的导通压降为0.2~0.3V 。

理想情况分析时正向导通压降为零,相当于短路;反偏时由于反向电流很小,理想情况下认为截止电阻无穷大,相当于开路。

分析二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的基本方法为“开路法”,即:先假设二极管所在支路断开,然后计算二极管的阳极(P 端)与阴极(N 端)的电位差。

若该电位差大于二极管的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正偏而导通,其二端的电压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如果该电位差小于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反偏而截止。

如果电路中存在两个以上的二极管,由于每个二极管的开路时的电位差不等,以正向电压较大者优先导通,其二端电压为二极管导通压降,然后再用上述“开路法”法判断其余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路中有多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判断为:对于阴极(N 端)连在一起的电路,只有阳极(P 端)电位最高的处于导通状态;对于阳极(P 端)连在一起的二极管,只有阴极(N 端)电位最低的可能导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