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让爱成为一种习惯》心得体会

读《让爱成为一种习惯》心得体会

读《让爱成为一种习惯》心得
体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真心爱学生的教师,才能称为人类灵
魂的工程师。

爱就像一座大楼的根基,爱就像夜航中的明灯,爱就
像庄稼离不开的水。

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爱的滋润,而学困生更
需要教师的爱。

今天,我拜读了《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中的主题3《让爱成为一种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青年人的心灵”。

做为教师,让爱成为自己的教育习惯,你会发现这些柔和的力量
是巨大的,会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能“润物细无声”。

教育的真谛就是爱,这是全世界的共识,也是成功教育的规律。

教师的点滴关爱,犹如春日窗外的淡淡暖阳,轻轻地让学生
感觉沐浴在金色的光辉之中。

当一只小虫子欲振翅高飞时,它需
要的是风和日丽的天气间有一阵清风助力,它会充满自信地飞得
更高远。

这就是教师爱的“魅力”。

孩子可能会尽享父母的爱,
却一定会珍惜老师的爱。

老师一句平常的关心话语,一件可能是
不经意地不眼的小事,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而被学生珍藏一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师生间最有力量、最自然的链接。

只有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课堂必须包含爱,教师必须让爱成为一种教育习惯,这样我
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爱是课堂的润滑剂,她能消融师生的
隔阂;爱是课堂的催化剂,她能让知识更有效地传递与接受;爱
是课堂的核心,她能让教育彰显神奇的力量。

我们教师上课时应
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真诚地倾听每一位学
生的心声,给予恰当的评价。

每个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都有充分
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个学生的想法都得到尊重。

老师所说的每
一句话都流淌着无限期待与鼓励。

那鼓励的话语,那期待的眼神,让多少孩子由拘谨变得放松,由怯懦变得自信。

孩子们听到的是
老师对他真诚地爱,是老师对他的信任与赏识,而赏识变成了课
堂上孩子们积极学习的动力。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在课堂上你就
会尽力去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新颖的师
生关系。

让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畅所欲言,让学生成为真正的
主人。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找回自尊产生自信。

课堂上
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真诚与温暖。

找一个理由为他
们喝彩,及时送给他一屡“爱的阳光”,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赞
扬中增强信心。

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
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教师心中的阳光就是一颗爱学生的心。

只有用爱心去陶冶他们的情操,才能发展他们的智力。

让爱
沉浸于课堂,让课堂充满朝气,让我们一起把爱带入课堂,迎接我
们的将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经典案例】有一位很受欢迎的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在他批改过的作业本上看不到“x”号。

学生做错的教师用“?”做记号,等学生改后再打“√”,这叫“二次批改”。

然而吸引我的还不是这些而是每份作业的后面都有老师的评语“祝贺你,进步了!”“今天怎么了,小马虎找上你啦?”“老师相信你能做的对,是吗”……老师的评语犹如阳光播洒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着自己,并且愿意随时给予帮助。

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心和他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给学生写一句话容易,给每个学生都写,每一天都用心地写就不容易了。

但这位有爱心的老师做到了,而且让爱成为了一种习惯。

当爱已成习惯,你会发现爱与被爱都是幸福的。

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

我们应主动与学生接近,尤其是心灵的碰撞。

用孩子般的心去看待学生的每一件事,去理解他们的想法。

蹲下来和学生交朋友,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渐渐地我们便会很自然地把学生看作朋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也会不知不觉地视我们为“哥儿们” 对我们充满信任。

李镇西老师说他喜欢与“学困生”们一起“吃喝玩乐”。

和他们一起去公园,在草坪上摔跤、斗鸡;假期,和他们一块去郊外旅游,在田野追逐,他们有了学习上的进步,一起去庆贺……我很羡慕这样的师生关系,在没有师生界限的交往过程中,师生获得了共同的快乐。

渐渐地我们便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
爱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日常活动,成了一种习惯。

这习惯像一屡春风吹进了学生的心田,完成与学生心的交融。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像优美的音符整天围绕着我们欢快的跳动。

总觉得当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孩子们会爱上学习,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

换句话说,教育对学生的爱,绝不是为了某种教育效果而故做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地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