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白诗十首鉴赏 (1)

李白诗十首鉴赏 (1)

一秋登巴陵望洞庭唐·白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厓泪如泉。

一、注释:1.周览:遍览;巡视。

2.明湖:明净的湖水。

3.彻底:形容水清见底。

4.际海:岸边与水中。

5.澄鲜:清新。

6.山空:一作“霜空”。

7.阅水:流水。

8.徂年:光阴。

9.荡漾:水波微动。

10.白雪:古琴曲名(该诗中为运用的典故)二、译文:早晨,我登上巴陵,向四周环视,全部景物尽收眼底。

明净的湖水映衬着渐渐亮起的天色,清澈见底的水透着几分秋意。

这秋天的景色是多么苍茫!岸边和水中都那么清新!青山遮掩着远处的树木,绿水上没有飘起寒冷的烟雾。

船儿从江中驶来,要远去的鸟儿向着日边飞去。

浦边的秋风轻柔凉爽,湖边的霜已经消失。

我看着这洞庭风光叹惜自己脱落的头发,看着流水为逝去的光阴感到悲伤。

北边的水涯水波荡漾,湖水潺潺向东流。

郢人唱着《白雪》,越地的女子唱着《采莲曲》。

我听到这歌声更加悲伤痛心,靠着山崖泪如泉涌不绝。

三、赏析:该诗先写了巴陵洞庭的胜状,采用远近结合的手法,“远树”、近水相互映衬;还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烟雾缭绕的洞庭湖中点缀着一点小帆、几只飞鸟,是的洞庭辽阔平静的景色跃然纸上。

该诗前半部分的景物描写十分细腻,为后半部分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萧瑟的秋景引发了白对悲情的抒发,叹惜时光易逝,自己的人生并无精彩,心中之志只能溢于纸上。

后用《白雪》、《采莲曲》等乐事写悲情,运用这极大的反差,使悲更令人深刻、延绵不绝。

四、分类标注:作者: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排律题材:写景风格:凄婉人物:白景观:洞庭湖韵部:一先平声创作时间:秋天创作地点:巴陵二挂席江上待月有怀唐·白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一、注释:1.自流:自然的流动。

2.倏忽:瞬间。

3.青天:。

4.素华:白色的光华。

5.耿耿:显著;鲜明。

二、译文:我夜间挂帆,等待月亮出来而不得,看着那江水自顾自地流淌。

瞬间到了西边城墙,蓝蓝的天空中悬挂着一弯钩子般的月亮。

我虽然能将洁白的月光拥揽入怀,却没有了游览这清丽景色的兴致。

(我)只在这泛着金光的粼粼水波中,独自望着鳷鹊楼。

三、赏析:这首诗以“明月”起兴,这个意象在白的诗中常常出现,并多以思乡为主要情感,但这首却表达他郁郁不得志,为自己天生我才而被弃之不理的惋惜。

“月未出”、“江自流”本是世间平常景色,因为诗人心的波澜而变得异常无情。

酒仙白面对后来看见的皎洁的明月并没有提起什么游玩的兴趣,可见其心郁闷之深。

前文本是深深地悲伤与执念,但笔锋一转,表达自己在艰难世道中积极处世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

这首诗一如既往的展示了白的洒脱与乐观。

四、分类标注:作者: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律诗题材:写景风格:婉约人物:白景观:江边景色韵部:十一尤平声创作时间:夜晚创作地点:江边三望木瓜山唐·白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一、注释:1.栖鸟:归鸟。

2.客心:游子之情。

二、译文:(我)早上起来看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傍晚看归鸟飞回来。

客居他乡的我心中本就不由得悲痛凄楚,更何况还面对着木瓜山!三、赏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本该是农业社会一幅和美安宁的画面,该是孔子眼中理想社会的样子,可是对于客居他乡的白,这样的景象反倒让其苦楚难言。

栖鸟归家,而自己却客居他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句直抒胸臆,言简意赅,表明了自己心的酸痛苦楚,寥寥几笔,却将浓浓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木瓜山是白流放夜郎时所经过的地方,面对着木瓜山,不免想起从前,想起在家乡的时候顷刻,使愁上加愁,情感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虽短,但情感饱满。

四、分类标注:作者: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绝句题材:思乡风格:凄婉人物:白景观:木瓜山韵部:十五删平声创作时间:不详创作地点:不详四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侍御并登此地唐·白送客亭北,逢君纵酒还。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一、注释:1.逢:恰逢。

2.屈盘:曲折盘绕。

3.帝乡:京城。

4.碧云:远方或天边。

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二、译文:我在公亭北边为客人送行,恰逢你纵情地喝完酒回来。

你在曲折盘绕的山路上戏着白马,在青山中放纵地大笑。

马鞭回落直指长安,夕阳向方向落下。

这里离京城不过三千里,回京却可望而不可即。

三、赏析:这首诗首先写明了之后发生事件的原因、地点、人物,第二句描写了见到侍御时的状态——醉酒,可见两人的兴趣、性情十分相似。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这两句印证了性情相似的这两个人交情匪浅。

回辫长安是借着唐玄宗和贵妃之事表达自己与侍御之间友情之深厚。

后半部分和前面的遇友之乐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无法重回长安,屈居于偏僻之处,无法实现自己心中鸿鹄之志的郁闷与无奈。

白因他性情的豪放洒脱,在友情上,他的收获颇丰,但也因这样的个性,在仕途上屡遭不顺。

四、分类标注:作者: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律诗题材:友情风格:豪放人物:侍御景观:敬亭北二小山韵部:十五删平声创作时间:傍晚创作地点:敬亭北二小山五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唐·白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

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

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猛虎啸洞壑,饥鹰猎秋空。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

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一、注释:1.飞蓬: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

比喻轻微的事物。

2.呼吸:顷刻间。

3.横行:纵横驰骋。

4.八极:八方极远之地。

5.伊昔:以前。

6.连兵:交兵,交战。

7.拨乱:平定战乱。

8.俗儒:浅陋而迂腐的儒士。

9.湎:亦作“沉湎”。

10.嗤嗤:嘲笑貌。

二、译文:国的帝位落入荒草丛中,人们像追赶随风飞舞的蓬草一般追逐它。

项羽气势盖过天地,两眼如宝剑闪烁的寒光般明亮。

顷刻间,八千人从江东起势。

邦斩杀了白帝子,风云叱咤,进入关中。

但两条龙不能一起腾跃,五行和天象要相同。

楚国因没有宏图而被灭,汉兴起成就功名。

抚剑平定天下,回家畅饮高歌。

以前楚汉兵临广武,交兵一决胜负。

分我一杯羹,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

战争留下的只有古老的历史痕迹了,颓败的城墙立于高空之下。

猛虎在深谷中咆哮,饥饿的鹰在秋空中寻觅猎物。

阵前云气环绕,杀气贯彻长虹。

平定战乱的是大圣人,庸俗浅薄的儒士怎么会理解!沉湎于叫(邦)小子,这样的狂妄之言并不公正。

我在黄河边抚掌,嘲笑那阮籍的猖狂。

三、赏析:这首诗写的是白登临古战场,评判楚汉之争,总结历史经验,感慨朝代更替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白的这首诗并没有过分地批判项羽的失败,更注重于看到项羽“气盖世”的优点,当然,他也肯定了邦平定天下的功绩和大圣人的品质。

白的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在评判历史的时候,应该站于公正的角度,而不是偏颇于一方,正如白嘲笑阮籍在评判邦的这件事上站在极端的立场上。

这首诗豪放的风格和运用的典故,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白在评历史时的公正。

四、分类标注:作者:白朝代:唐代体裁:古体诗题材:咏史怀古风格:豪放人物:项羽、邦、阮籍景观:广武古战场韵部:一东平声创作时间:不详创作地点:广武古战场六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唐·白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

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

地底烁朱火,沙傍歊素烟。

沸珠跃明月,皎镜函空天。

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

精览万殊入,潜行七泽连。

愈疾功莫尚,变盈道乃全。

濯濯气清泚,晞发弄潺湲。

散下楚王国,分浇宋玉田。

可以奉巡幸,奈何隔穷偏。

独随朝宗水,赴海输微涓。

一、注释:1.造化:大自然。

2.素烟:白烟。

3.空天:辽阔的天宇。

4.清泚:清澈。

5.微涓:极小的水流。

比喻微小的功绩。

二、译文:仙女在幽雅的胜境中去逝,温泉水流向大河。

阴阳之气相互结合,大自然开辟了这一股灵泉。

地底涌动着熊熊烈火,沙丘旁飘起阵阵白烟。

沸腾的水珠不时跳起,月亮如明镜挂在辽阔的天空之中。

人浮在水上,闻到兰花的幽香,脸如桃花般红。

温泉水将万物精华融在了一起,并与七湖相连。

泡温泉治病功效无与伦比,阴晴圆缺顺应着天理。

热气腾腾而水汽清澈,晒干了头发玩弄着水。

这温泉坐落在楚国中,浇灌着宋玉的封土。

这水可以让皇帝来享受,可惜泉在穷乡僻壤间。

泉水只好随着河流汇聚到海,输送着自己微少的小流。

三、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白在安州应城温泉时的场景,水汽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明月、温泉相应,并不时飘来幽香,使得胜境更为幽雅。

这首诗也体现着道家的思想,温泉汇聚万物,顺应天道,也因此才能有治病之奇效。

最后四句,以开玩笑的口吻称帝王也会为泡玉女汤而感到享受,侧面赞美了温泉之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无法为朝廷贡献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如这偏僻之地的玉女汤一样不受重视,只能在这仙境过着闲云野鹤班的生活。

四、分类标注:作者: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排律题材:写景风格:婉约人物:白景观:安州应城玉女汤韵部:一先平声创作时间:不详创作地点:安州应城玉女汤七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唐·白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一、注释:1.冥色:暮色。

2.明朝:明早。

二、译文:柴门外一片碧水,仿佛桃花源一般。

院中种满了萱草,湖边光景渐渐被暮色笼罩,丝丝小雨斜飞入房中。

老朋友住在茅草房子中,傍晚的归鸟在柳树上休息。

我会珍惜我们饮酒作诗的记忆,记住你情深意切的话语。

明早我将离开广陵,但我会牢牢记住今晚的畅饮。

三、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白的朋友家的清新自然,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

描绘院中种满了萱草,萱草有忘忧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想忘忧于田野的感情。

傍晚丝丝小雨敲打着茅草屋,飞鸟归家,这是怎样惬意舒适的一种情景!然而,明早就要离开这样的人间仙境,心中不免不舍与惆怅,再加上要与友人分开,记忆应当和着美酒一同细品并记于心中。

这让我想起了白的《赠汪伦》,他与汪伦的交往并不久,但两人交情匪浅。

白的朋友很多,而且大多深交,而这样深厚的友谊是靠彼此的真心换得的。

四、分类标注:作者:白朝代:唐代体裁:五言排律题材:写景风格:婉约人物:白景观:广陵友人家韵部:十三元平声创作时间:不详创作地点:广陵友人家八下途归石门旧居唐·白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