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名著

外国文学名著

1,“俄林波斯神统”?俄林波斯神统是指古代希腊神话中的第三代天神系统,以宙斯为首,包括他的兄姊、子女等在内凡十二位大神,分别管理天地宇宙人间各种事物,俨然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

因传说他们居住在希腊北部最高的俄林波斯山上,故名。

2,“荷马史诗”?所谓荷马史诗,是指古代希腊两部民族英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纪元前&—’世纪时的盲诗人荷马所作,故名。

实际上是古希腊人以远古战争史实为依据,用神话的观点,长期口头创作的结晶,而荷马可能是将其综合加工整理的人。

3何谓“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学之一,乃充分表现了封建贵族阶级精神特征的文学,骑士制度兴盛之后的产物。

以描写封建骑士忠君、护教、行侠、冒险、恋爱为主题,极富浪漫传奇色彩。

其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二种,分别发源于法国的南方和北方。

代表作如《破晓歌》、《特里斯丹和依瑟》等。

3何谓“城市文学”?所谓城市文学,指的是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学之一,约## 世纪之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

它与教会文学和骑士文学不同,反映的是日常的现实生活和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内容多涉及对僧侣和封建主的嘲弄。

形式多样,但大抵具有寓意和讽刺风格。

代表作有《列那狐故事》、《玫瑰传奇》等。

4何谓“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 世纪(或#+ 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以现实人生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张扬人的尊严,也就是大力提倡人文主义。

由此而掀起研究古典学术文化的热潮,声称要把久被埋没的希罗古典“复兴”起来,故名。

5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反映新兴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文化思想体系,也是这个时期西方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6史诗包括两部:《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

(1)结构的巧妙和完整。

(2)史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塑造了众多的人物,但并不显雷同,不显重复。

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手法和色彩浓重的诗句,具体地描绘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他的性格。

(3)史诗的诗句优美动听,成为欧洲文学史上此类作品的典范。

得力于它们具有丰富瑰丽的想象和出色的比喻。

因此全诗极富生活气息,而且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4)史诗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不用尾韵,节奏感很强。

与史诗所要表现的内容是很协调的。

(5)史诗的有些表现手法与朗诵艺术有着密切关系。

如重复约占全诗的三分之一。

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因为史诗中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并且通过这些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思想. 描写英雄必须首先描写战争,因为战争场面为英雄们提供了一展雄姿的天地,而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本身也体现了作者对英雄理想的追寻与歌颂.如伊利昂记中的特洛伊战争中的殊死战斗.作者以恢宏的彩笔气势磅礴地描绘了古战场的人喊马嘶,群雄争斗,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这一幕幕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战争场面,本身就是展现英雄雄姿的诗篇.英雄们把血腥的战争当作展现其英雄品格,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以大规模地杀伤对方来显示自己超人的武艺,胆魄与智慧.区别于其他的史诗诗人,荷马摆脱了历史的局限,而着意于摹仿完整的行动,使作品避免了流水帐式的平铺直叙,形成了主题明确,中心突出的整体格局.(这是亚里斯多德说的;)荷马在史诗题材处理与谋篇布局上也有惊人的水平.两部史诗都涉及了10年时间所发生的事,而荷马采取戏剧式的集中,概括和浓缩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时间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和丰富的生活画面浓缩成一个严谨的整体.另外荷马也擅长人物性格的刻画.如阿伽门农的刚愎自用,阿基琉斯英勇善战,奥德修斯的足智多谋,赫克托耳诲人不倦,说话语重心长等.而且,人物性格通常具有复合和层次分明的特点.如阿伽门农还有富贵豪强的一面,并勇于自责,阿基琉斯任性倨傲,不顾全大局等.荷马的叙述具有明晰快捷,生动灵活并不失沉稳与庄严的特点.在语言上创新并善用修辞.如明喻,象征等.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相互结合;史诗取材有据,反映时代风云,又穿插神话故事,神人合一,写实之中又富于浪漫色彩。

2)塑造出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它不仅用人物语言和行动表现其性格,还用心里描写表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

3)剪裁得当,线索分明。

4)富于民间文学特色,因为是人民口头创作,语言质朴、清新;表现手法多为:重复、夸张、比喻等7三大悲剧诗人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

埃斯库罗斯:不以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见长,而以置景的浪漫、形式的光怪陆离著称。

文风刚健雄奇,文字古朴瑰丽且形象化,表现力极强。

索福克勒斯:他的戏剧结构精妙。

优化了情节的组合,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设置多种互为关联的铺垫,构思巧妙。

善于处理巧合。

欧里庇得斯:认为神的意志最终也将在某种程度上接受命运的制约。

善于描写认为的心里活动揭示隐藏在认为内心深处的感觉。

他偏向女性题材。

古希腊悲剧有几个特点:1、题材都取自希腊神话,其内容往往带有命运观念或其他迷信色彩,但表现的却都是现实生活或者是借神话题材为现实服务的,所以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也就是说,写的都是神,表现的却都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观点、人的愿望,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化写照。

2、基本主题都是描写古代民主斗争,反对专制、反对压迫、反对侵略,表现民主制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3、舞台艺术:演员都穿着鲜艳的衣服,高底鞋,带假面具(类似我国古代舞蹈的愚人傩和后来的京剧脸谱)。

一个演员在剧中可扮演多个角色。

每剧都有合唱队员,合唱队员一方面起“幕”的作用,一方面扮群众角色,而且所唱内容都与剧情发展有关,增加剧的抒情性。

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悲剧的鼎盛时期,在雅典活跃着许多悲剧诗人。

其中最杰出的剧作家有三位:被称作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被称作戏剧荷马的索福克勒斯;被称作“舞台哲人”的欧里庇得斯。

8神曲的二重性就像恩格斯的评价那样,但丁以其“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及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二元身份、“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的双重时代标志,无愧于其“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称号,作为新旧时代的承上启下者,其代表作《神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亦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表现出明显的二重性。

这种二重性首先体现在对神学思想这一封建统治工具的取舍与损益。

在那个由“皇权与教权”严重冲突而“教权与民主”的激烈斗争年代里,但丁最初继承家族的政治立场,积极从事反封建贵族的斗争,而后转为反对教皇及其干涉内政的斗争,这种坎坷的人生经历直接影响了其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对神学的看法。

一方面,他把基督教文化看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文化结晶,把天国当作人类追求的至善至美的境界,把神学看作人类进入天国的唯一途径。

“其文艺思想显然还带有中世纪以院派神学的神秘气息和烦琐方法。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13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通过神游经历,揭示出人要苦修苦练,杜绝行为罪恶及内心****,信仰上帝,才能到达神学理想中的天国。

也就是说,《神曲》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便于封建统治的禁欲主义。

另一方面,存在于作品中的大量寓意象征也表达了作者对现行的神学思想的反叛,并在一定程度上以人文主义精神反映出来。

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意大利的未来和对人类前途的忧虑的关心、以及其对神学“美”的崇拜与对现实“丑”的厌恶之间的冲突不断地闪现在字里行里,如黑暗的森林象征意大利的现实、野兽象征邪恶势力、维吉尔象征理性等等,由此可见诗人的思想上、心灵上的冲突与纷杂。

与此相呼应,《神曲》在艺术表现上则以神秘严谨的中古神学构架、规模宏大的场面、梦幻象征隐喻表现手法并用、“俗语化”的意大利语言为重要特征,以细致理性地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表达作品创作理想,使作品不但富于崇尚理性的特征,更提出了尊重科学和知识的进步思想,人生的意义“不应当像走兽一样活着,应当求正道,求知识”。

在语言运用上,诗人大胆采用符合所倡导的所谓的“俗语”(意大利语),从而摒弃了当时正统文学用拉丁文的作法,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

由此,朱光潜的说法似乎更有根据,即认为“用近代语言写像《神曲》那样的严肃的宏伟的诗篇,但丁还是一个首创者”。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13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神曲》是一部兼具总结性和开拓性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中世纪向近代文明过渡时期的欧洲文学和文化的特质。

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所呈现出来的双重性,是构建《神曲》这部中世纪具有划时代作品的重要因素。

《神曲》二重性首先表现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

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

其次表现在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

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

第三表现在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

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

第四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

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运用意大利语写作,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凡此种种,都表现出《神曲》的二重性,既有中世纪的一面,又有新时代的一面。

《神曲》的主题思想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需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磨练,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

它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神曲》是典型的中世纪艺术的代表,在艺术上它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端,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①梦幻与现实的交融。

《神曲》虽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诗人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达到至善境界的经历,有很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斗争,反映了教皇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这种梦幻与现实的交融,也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新文化的发展趋势。

②工整与协调的结构。

《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

各部篇章基本相等。

长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结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

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协调,如“地狱”是痛苦和绝望的境界,所以它的色调阴暗,浓淡不匀,自然景象也仅作为刑场的陪衬;“炼狱”是苦修和希望的境界,色调则柔和爽目,自然景色也明朗可观;“天堂”为幸福的境界,色调绚烂明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