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互联网+推动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

最新互联网+推动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


城市智慧化建设发展!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1
建设重点从城市建设、管理转 向为民服务
设计理念从传统信息化建 设思路转向互联网思维
4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2
建设规模从城市概 念逐步转变成行业 领域重点
投资主体从政府投资为主逐步转向政府购 买服务、社会资本投入、专业公司运营
3
政务大数据中心发展进程
1. 数据中心仅仅是便于数据的 集中存放和管理
第四: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管理
第五:城市数据融合服务
关注问题 : 制定城市管理、规划决策时需要
掌握的各类市民信息
数据需求 : 全市或某区多少户籍人口?多少 流动人口?多少老年人?多少儿童? 残疾人? 流动人口主要来源于哪些地区? 就业状况如何?参加社会保险情况 如何? 老人的年龄段分布情况如何?儿 童年龄段分布情况如何? ……
2. 数据单向存储和应用 3. 救火式的维护 4. 关注新技术的应用 5. 功能比较单一,对整体可用
性需求也很低
第一阶段: 数据存储中心阶段
• 面向核心计算 • 数据单项应用 • 机构开始组织专门的
人员进行集中维护 • 对计算的效率及对机
构运营效率的提高开 始关注 • 整体上可用性较低。
第二阶段: 数据处理中心阶段
19 市金融办
20 市规划局
序号
单位
21 市交通局
22 市商务局
23 市政府国资委
24 市编办
25 市中级人民法院
26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
27 南京供电公司
28 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
29 南京港华燃气公司
30 ……
条块分割、纵强横弱
• 实现集中的自动化管理 • IT绩效成为IT服务管理
工作的一部分
第四阶段:
数据运营服务中心阶段
互联网+,政务大数据中心新动力
• 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 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 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 举措,为加强现代科学技 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 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
(住建部2012年11月印发《国家智慧城 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1. 给企业(或个人)数字 空间一个合法的身份
2. 不触犯个人隐私、企业 隐私,确保信息安全
3. 深入分析个人和企业 的刚性信息服务需求
关键要素
4. 增加数字空间与政府部门 的黏性,确保中心数据源 源不断
6. 对多源头信息的采 集、融合能力,信 息强安全管控
5. 增加数字空间与互联网 应用的黏性,确保中心 数据产生最大的经济价 值
建设数字空间,由公众驱动信息共享
智慧南京财税增收为例:
序号
单位
1 市财政局
2 市国税局
3 市地税局
4 市发改委
5 市经信委
6 市住建委
7 市科委
8 市教育局
9 市公安局
10 市民政局
序号
单位
11 市人社局
12 市国土局
13 市统计局
14 市物价局
15 市工商局
16 市质监局
17 市药监局
18 市投促委
互联网+阶段
对政务大数据中心的推进原则
智慧城市 = 城市智慧化建设
城口市聚是集1生地.产。需力求发展导形成向的人;
2.问题解决导向;
3.选取主题,场景服务;
4.平台技术升级导向,实用性很关键。
事物:客观存在的一切事情 和物体。
智慧是人们敏捷发现处理问 题的能力。
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模式
城市大数据中心:
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助于提升政府服务 和监管效率、造福广大群众。
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 展。
3. 信息化主管单位的协同、协作机制;
标准规范:
• 数据标准:管理对象分类…;
• 技术标准:交换、融合…;
1. 坚持绩效牵引
• 管理规范:创新流程、绩效考核…
2. 定位信息资源建设
3. 提供深度服务
• 以垂直行业应用为主,围 绕单一目标建设;
• 政府投资政府运营。
行业智慧化建设阶段
• 突出惠民、便民服务的效
能提升;
•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
展模式成效显现,建设运
营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 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发展
环境逐步完善(福建省于2014年8
月发布《关于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创新政 务工作模式的实施意见》;重庆市率先 将基于电子标签的“交通信息卡系统” 纳入经重庆市人大备案的《重庆市道路
互联网+推动政务大数据中 心建设
政务大数据中心,政务信息化新引擎
我们要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 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云计算
政务 数据
大数据
移动互联
物联网
中国改革的重点还是经济结构性改革,路径就是为中国经济打造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 “新引擎”,改造提升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这个 “旧引擎”。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工 程,也有利于国家安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尽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 第三方可提供的事务性管理服务交给市场或社会去办。
多个智慧主题应用:
• 国家、省级、市级示范试点项目; • 城市基础数据公共信息服务; • 政务业务管理信息融合的惠民服务。
创新智慧协同应用体系:闭环管理、虚拟现实、信息融合、按需服务
第一、数据交换平台
第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
第三:物联网
2010年在无锡第一次进入物联网。
• 2012年第实现城市级传感信息 资源共享服务
第六:数据融合模型
电力
环保 民政 工商
人社
公安 地税 食药监
交通 建筑
法院 统计 卫生
第七、政务大数据中心
政务驱动建设数字空间 ,破解信息共享难题
建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权机制,破解个 人隐私难题
建设思路
有序向互联网企业开放 数据,促使服务升级
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 作模式,解决政府资金
紧张难题
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关键要素分析
交通安全条例》);
• 信息化管理机制体制进一
步创新优化。 各方深度协作阶段
• 借鉴互联网思维帮助政府管 理、治理,为百姓提供服务;
• 集新技术架构、新商业模式、 新运营模式为一体。
• 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等融成城市创新动力, 为当地人民创造全新的生活 方式,为当地企业打造全新 的商业经营模式,推动社会 全产业升级与转型。
• 提供可靠的业务支 撑
• 提供单向的信息资 源服务
• 对系统维护从事后 处理到事前预防
• 开始关注IT的绩效 • 数据中心要求较高
的可用性
第三阶段: 数据应用中心阶段
• 数据中心运营信息资源, 确保价值最大化
• IT应用随需应变,系统 更加柔性,与业务运营 融合在一起,实时的互 动,很难将业务与IT独 立分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