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总复习大一轮文言文复习学案 必修五(二) 《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并诗》

高考语文总复习大一轮文言文复习学案 必修五(二) 《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并诗》

学案8 必修五(二)

《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并诗》

[学案目标] 作为必修教材最后一册的最后三篇文言文,自身语言点丰富,又可与前几册联系梳理,构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对此,复习时要实现下列目标:

1.全面梳理教材语言点,重点突出三篇文言文丰富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特点,掌握“之”“且”重点虚词以及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2.背诵三文中的重点段落。

1.用类聚法写出表示“怎么、哪里”之义的文言疑问代词:何、安、曷、奚、胡、恶、焉。写出表示“流放”之义的文言实词:流、放、迁、谪等。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 )

A.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C. 夫人之相与..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D.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答案 B

解析 A项周旋、应付/短暂。B项一般人。C项相处,相交/一起,共同。D项用来……的……/……的原因。

②( )

A. 虽趣.舍万殊梦亦同趣.

B. 暂.得于己如听仙乐耳暂.明

C.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举.世皆浊我独清 D. 适.足取辱耳且适.南冥

答案 C

解析 A项取/同“趋”,往,赴。B项暂时/突然。C项全。D项恰好/到,往。

③( )

A. 控蛮荆而引.瓯越引.以为流觞曲水

B. 一言均赋.横槊赋.诗

C. 滕王阁序.兰亭集序.

D.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答案 C

解析 A项接引/导引。B项写作/吟诵。C项均是一种文体。D项盛大的/有名的,风景优美的。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之二虫又何知

C.彼且奚适也

D.大王来何操

答案 A

解析 A项为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其他三项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指出下列句子的固定句式,说明句式特点。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同“何以……为”,表强烈的反问语气

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不亦……乎,表委婉的反问语气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表选择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为何要飞至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

②之二虫又何知!

译文:这两只鸟又知道什么呢! 6.名句名篇默写。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④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⑧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⑩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1.“之”字用法辨析。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思与用法,并试着归纳其用法特点。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的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

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人称代词,他

⑤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向往

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

⑦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到

⑧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指示代词,这

⑨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人称代词,它

⑩蚓无爪牙之.利: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⑪顷之.,持一象笏至:音节助词,无义

⑫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⑬夫晋,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⑭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⑮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⑯吾属今为之.虏矣:人称代词,他

位置推断法。“之”用法较多。它在什么情况下作什么词用,是什么意思,有规律可循。这“规律”就是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及相邻关系推断。例如: (1)作动词

a.“所”后必作动词。如⑤⑦。

b.“之”后是表示方位的名词或代词,作动词,如⑥。

(2)作代词

a.“之”前是动词或介词,一般作人称代词,如④⑨⑯看作特殊句式)。

b.“之”后是名词或名词短语,一般作指示代词,如③⑧。

(3)作助词

a.“之”放在两个名词或两个名词短语之间,一般是结构助词“的”,如①。

b.“之”放在主谓之间,一般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如②⑫⑮。

c.“之”放在“顷”“久”后一般是音节助词,如⑪。

d.至于作定语后置或宾语前置的标志,要视句式而定。一般说来,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之”为标志词,如⑩⑬⑭。

以上所讲,均是作为特点加以辨识,只是辅助手段,不可当成规律运用。重要的是结合句意判定。

演练体悟

试用上述方法判断下列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① 王筠并躬自抄录,大小百馀卷。 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014年四川卷第9题D项

答案 不同

解析 前“之”为代词,译为“这些”;后“之”为结构助词,的。

② 履祥人名则亲得之.二氏徒慕君之.高义也 2013年四川卷第9题D项

答案 不同

解析 前为代词,这;后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 以其顽,闭之.空室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011年安徽卷第5题A项

答案 不同

解析 前为人称代词,“他”;后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且”字用法辨析。

说出下列句中“且”的意思和用法,试着归纳其用法特点。

①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连词,表示并列,又 ②彼且.奚适也:副词,将,将要

③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并且

④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斯已矣:连词,表递进,并且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将要

⑥吾攻赵旦暮且.下:副词,将,将要

⑦故且.从俗浮沉:副词,暂且

⑧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连词,尚且,表让步

⑨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连词,况且

⑩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位置推断法。“且”一作连词,一作副词,各有各的作用意义。如何辨别呢?主要看它处在什么位置,它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什么关系。

作连词,一般放在句首,如④⑨,或者处于两个动词(动词短语)中间,如①⑧,两个分句中间,如③。

作副词,一般处在句子中间(无逗号隔开),尤其是主谓之间,如②⑦⑩,⑦可看作主语省略。

演练体悟

试用上述方法判断下列句中“且”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① 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不出,火且.尽 2012年江西卷第11题B项

答案 不同。

解析 前“且”是连词,况且;后“且”是副词,将要。

② 孔明移军且.至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010年湖南卷第7题B项

答案 相同

解析 副词,将要。

③ 定国王定国,传主且.不我怨臣死且.不避 (2007年浙江卷第12题B项)

答案 相同

解析 连词,尚且。

3.被动句辨识。

被动句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与现代汉语不同

①“于”字式 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②“见(受)”字式

a.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b.徒见欺..

c.假令仆伏法受诛..

③“为”字式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2)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是:“被”字式

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3)无标志式(意念被动)

a.予羁縻不得还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辨别被动句,既要从形式上考虑,即抓标志词;又要从内容上考虑,即从主语是不是受动者去考虑。

演练体悟

请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被动句,若是,请指出构成形式。

①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意念被动句

②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见”字式被动

③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于”字式被动

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否

⑤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于”字式被动

⑥出孩六月,慈父见背:否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为”字式被动

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见”式被动

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难封”为意念被动句

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①(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 ) A.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

C.而刘夙婴疾病

D.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答案 ①D ②B

2.翻译文段中画横线句子。

(1)(申甫)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2010年山东卷翻译题)

译文: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2)李林甫为相,①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②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谄之。(节选自《资治通鉴》)

译文:①凡是才能声望功勋事业高于自己的以及被皇上器重、权势地位将要接近自己的人,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除掉他们。(要点:“才望功业”须逐字翻译;为……所,被动句。)

②有时假装与他们友善,用甜言蜜语来引诱他们,却在暗中陷害他们。(要点:阳,阴,关键实词;注意“啖以甘言”翻译。)

被动句作为高考常考句式,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意念被动句容易被忽略,需认真思考主语与后面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二是动词前用“见”,有三种可能,一是表被动,二是表动作承受方,三是“见”为动词“看见”,要根据语境细加辨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