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管理》复习要点第一章概论一、学习内容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2.生产过程与生产系统3.生产与运作战略4.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发展二、学习目的1.理解生产及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2.明确生产与运作战略及策略含义3.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情况三、自我测试1.简述题(1)简述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的定义。
(2)简述生产与运作系统控制的三个方面内容。
(3)简述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几个具体方面的内容。
四、参考答案:1.简述题(1)指系统生产能力的确定、设施选择、工作部门及设备的布置、产品与服务计划的制定等几个方面的决策。
(2)质量控制:产品的使用功能、操作性等特性要相应地转变为生产与运作管理中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服务质量。
进度控制: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
即控制产品数量和交货期。
费用控制:保证产品的价格既能为顾客所接受,同时又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
(3)价格:顾客为了得到某一产品或接受某项服务所必须支付的金额。
质量:与原材料、设计和生产过程密切相关。
差异性:使得本产品与对手的产品相比更具有个性并更加符合顾客的要求。
柔性:对变化的反应能力。
变货期:产品提供给客户是否及时;新产品或服务项目被开发出来投放市场的快慢;产品改进的速度第二章、需求预测与管理一、学习内容1.需求预测的重要性2.需求预测的过程和方法3.需求预测误差4.需求管理二、学习目的1.了解需求预测的重要性2.掌握需求预测的方法三、自我测试1.简述题(1)简述市场需求预测的一般步骤。
(2)简述德尔菲法的一般步骤。
2.计算题(1)某型号电动机过去11年需求数据如表所示。
某型号电动机过去11年的需求量单位:千台(2)根据上一题数据进行预测。
从第4年开始到第12年,用3年的加权移动平均法进行预测。
权重为0.1、0.3、0.6,其中0.6为最近一期的权重。
(3)某医院考虑是否购进新的救护车。
购买与否部分取决于下一年的救护车行驶的公里数。
过去5年行驶的里程如表所示。
过去5年的行驶里程单位:km使用2年的简单平均法来预测下一年的行驶公里数,并计算平均绝对偏差(3-5年)。
(4)根据上题数据进行计算。
使用加权的2年移动平均法预测下一年的公里数,权重为0.4、0.6(0.6是较近年份的权重)。
并计算平均绝对偏差(3-5年)。
(5)在过去的5年中,某港口从货船上卸载了大量的谷物。
港口的主管希望验证指数平滑法预测卸载量的效果。
他预测第1年的谷物卸载量为175t。
其中α=0.10和α=0.50。
表中列出了过去8年的实际卸载吨数。
过去5年的卸载量单位:t从第1年度开始分别两个平滑系数来计算年度的预测值,并计算对应的平均绝对偏差。
比较哪个平滑系数对应的平均绝对偏差较小。
(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案例:产品开发与改进之争袁之隆先生是南机公司的总裁。
这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农业机械的企业, 1992年产品销售额为3000万元,1993年3400万,1994年预计可达3700万。
每当坐在办公桌前翻看那些数字、报表时,袁先生都会感到踌躇满志。
这天下午又是业务会议时间,袁先生召集了公司在各地的经销负责人,分析目前和今后的销售形势。
会上,有些经销负责人指出,农机产品虽有市场潜力,但消费者的需求趋向已有所改变,公司应针对新的需求,增加新的产品种类,来适应这些消费者的新需求。
身为 Mechanical Engineer的袁先生,对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非常内行。
因此,他听完各人的意见后,心里便很快算了一下,新产品开发首先要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然后需要花钱改造公司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两项工作约耗时3-6个月;增加生产品种同时意味着必须储备更多的备用零件,并需要对工人进行新技术培训,投资又进一步增加。
袁先生认为,从事经销工作的人总是喜欢以自己业务方便来考虑,不断提出各种新产品的要求,却全然不顾品种更新必须投入的成本情况,就像以往的会议一样。
而事实上公司目前的这几种产品,经营效果还很不错。
结果,他决定仍不考虑新品种的建议,目前的策略仍是改进现有的品种,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
他相信,改进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开出具吸引力的价格,将是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最有效的法宝。
因为,客户们实际考虑的还是产品的价值。
尽管他已做出了决策,但他还是愿意听一听顾问专家的意见。
问题:论述市场需求预测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评价袁之隆先生的决策。
四、参考答案:1.简述题(1)企业高层需要根据需求预测进行战略的选择生产计划人员需要根据需求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市场营销专家则要根据需求预测的结果调整营销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财务部门人员需要根据需求预测的结果筹措资金、制定预算、核算成本研究开发人员需要根据需求预测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人力资源人员需要根据需求预测募集需要的员工,组织培训,制定新的工作和薪酬标准。
(2)一是确定需求预测的目标;二是确定需求预测的对象;三是确定预测期间;四是收集数据资料;五是选择预测方法;六是实施预测;七是预测结果的应用。
(3)一是选择参与预测的专家;二是通过调查问卷获得每一位专家的预测信息;三是汇总调查结果,附加适当的新问题后重新发给全体专家;四是再次汇总,提炼预测结果和附加条件,形成新一轮问题,然后发给全体专家;五是重复第四步,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
2.计算题(1)用Dt、Ft分别表示第t年需求量的实际值和预测值,根据简单移动平均法公式得:F4=(D1+D2+D3)/3=(7+9+5)/3=7F5=(D2+D3+D4)/3=(9+5+9)/3=6.33F6=(D3+D4+D5)/3=(5+9+13)/3=9F7=(D4+D5+D6)/3=(9+13+8)/3=10F8=(D5+D6+D7)/3=(13+8+12)/3=11F9=(D6+D7+D8)/3=(8+12+13)/3=11F10=(D7+D8+D9)/3=(12+13+9)/3=11.33F11=(D8+D9+D10)/3=(13+9+11)/3=11F12=(D9+D10+D11)/3=(9+11+7)/3=9(2)用Dt、Ft分别表示第t年需求量的实际值和预测值,根据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得:F4=D1×0.1+D2×0.3+D3×0.6=7×0.1+9×0.3+5×0.6=6.4F5=9×0.1+5×0.3+9×0.6=7.8F6=5×0.1+9×0.3+13×0.6=11F7=9×0.1+13×0.3+8×0.6=9.6F8=13×0.1+8×0.3+12×0.6=10.9F9=8×0.1+12×0.3+13×0.6=12.2F10=12×0.1+13×0.3+9×0.6=10.5 F11=13×0.1+9×0.3+11×0.6=10.6 F12=9×0.1+11×0.3+7×0.7=9.1(3)用Dt 、Ft 分别表示第t 年需求量的实际值和预测值,根据简单移动平均法公式得: F3=(D1+D2)/2=(3000+4000)/2=3500 F4=(D2+D3)/2=(4000+3400)/2=3700 F5=(D3+D4)/2=(3400+3800)/2=3600 F6=(D4+D5)/2=(3800+3700)/2=3750平均绝对误差nF DMAD nt tt∑=-=1=3360037003700380035003400-+-+-=100(4)用Dt 、Ft 分别表示第t 年需求量的实际值和预测值,根据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得: F3=D1×0.4+D2×0.6=3000×0.4+4000×0.6=3600 F4=4000×0.4+3400×0.6=3640 F5=3400×0.4+3800×0.6=3640 F6=3800×0.4+3700×0.6=3740平均绝对误差nF DMAD nt tt∑=-=1=3364037003640380036003400-+-+-=140(5)用Dt 、Ft 分别表示第t 年需求量的实际值和预测值。
根据平滑指数法公式 )(1t t t t F D F F -+=+α (1)当α=0.1时F2=F1+α(D1-F1)=175+0.1(180-175)=175.5 F3=175.5+0.1(168-175.5)=174.8 F4=174.8+0.1(159-174.8)=173.2 F5=173.2+0.1(175-173.2)=173.4 F6=173.4+0.1(190-173.4)=175.1nF DMAD nt tt∑=-=1=51.1751902.1731758.1741595.175168175180-+-+-+-+-=9(2)当α=0.5时F2=F1+α(D1-F1)=175+0.5(180-175)=177.5 F3=177.5+0.5(168-177.5)=172.8 F4=172.8+0.5(159-172.8)=165.9 F5=165.9+0.5(175-165.9)=170.5 F6=170.5+0.5(190-170.5)=180.3nF DMAD nt tt∑=-=1=53.1801909.1651758.1721595.177168175180-+-+-+-+-=9.4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当α=0.1时,所求得的平均绝对偏差更小些。
3.案例(1)一是企业高层需要根据需求预测进行战略的选择二是生产计划人员需要根据需求预测制定生产计划三是市场营销专家则要根据需求预测的结果调整营销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四是财务部门人员需要根据需求预测的结果筹措资金、制定预算、核算成本五是研究开发人员需要根据需求预测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六是人力资源人员需要根据需求预测募集需要的员工,组织培训,制定新的工作和薪酬标准。
(2)袁之隆先生的决策基本符合企业所处的现实情况。
但相对于市场环境来说不具有敏感性,难以及时抓住市场。
第三章、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一、学习内容1.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必要性2.新产品及其研究与开发的工作程序3.几种常见的产品设计技术4.服务设计的基本概念二、学习目的1.了解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2.掌握新产品研发的工作程序和设计技术3.理解服务设计的基本概念三、自我测试1.简述题(1)简述产品设计技术中的稳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