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注意用湿毛巾、衣服或其它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 尽量活动手脚,并清楚身上的物品;
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 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
条件允许,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 移动;
4、地震类型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 95%以上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
三、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1、地震预报
目前在全世界是一个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 正所谓上天容易入地难。因此,地震并不能 象天气一样精确预报。
2、地震发布
地震预报只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发布权 力。在重庆市,有关地震预测意见由重庆市 地震局提出后,经上级机关批准后,由重庆 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发布。
四、地震来了怎么办
1、地震发生时候的人员疏散
应避开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 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尽快疏散到开阔、平坦地带。
2、地震发生时,在家中的防护措施
保持清醒,头脑冷静,敏捷反应。(关键)
就地避险,不贸然外逃,选择安全地(床下,坚 硬家具旁边或牢固桌子下)躲避;单元楼内,小的 卫生间、厨房等地可躲避;注意关闭煤气、炉火等; 切勿跳楼、切勿坐电梯。大地震发生后,利用两次 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一、地震是群灾之首
1、地震是怎么发生的?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 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 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 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2、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国土面积占全球的十四分之一; 人口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地震灾害占全球的二分之一;
五、自救与互救
1、震后被埋压时自救方法:
地震发生后,被埋压人员能否得到及时抢救,对于减少震 灾死亡意义重大。从唐山地震统计资料得知:地震后半小 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可达95%,24小时内救活率 为81%,48小时内救活率为53%,由此可见,地震后及时 组织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对埋压者来说——时间就 是生命。
5、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判断一传言是否为地震谣言方法很简单,按现今地震预 报水平,做出精确的地震预测是不可能的,因此,凡是准确 地告诉你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消息,一定是假的。 根据社会心理学原理,假的、模糊的消息会在不断地求 证过程中趋于精确,因此,越是精确的消息,其假的可能性 就越大。 关注权威媒介,了解权威信息!!
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个人生理特征、 心理品质、分析判断能力也各不相同,这种 不同也对地震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有很大的影 响。有些人是出于责任,而希望了解地震消 息,以便为其团体做出某种安排;油的人是 请求咨询,以了解真伪;有的人则属于惊慌 失措,以为大难临头;还有的人则完全出于 无知,瞎说胡传。
迅速藏于坚固办公桌下,或者坚固铁柜 角落,震后迅速撤离;工厂上班工人,要关 闭机器,切断电源,躲避于安全处;特殊部 门(电厂、煤气厂、核反应堆等)按地震应 急预案中规定的专业程序运作。
5、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合的防护措施
在影剧院、体育场馆,演出或比赛立即停止,观 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 下有序分路疏散,防止慌乱、拥挤;上课学生,迅 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用书包或其他保护 物,护住头部,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就 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切忌跳楼!
二、地震常识
1、震级与烈度的区别:
地震震级: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 地震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构)筑物受地 震破坏的程度。
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 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水坝破坏,房屋倒塌; 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种大自然灾害中: 经济损失的比例,气象灾害为57%; 人口死亡的比例,地震灾害为54%、
3、地震灾害的特点:
群灾之首。 具有瞬间发生、破坏剧烈、此生灾害严重、 检测预报困难、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
4、地震次生灾害:
因地震的直接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 包括:建筑物工程设施破坏而引起的火灾、 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露;细菌、放射物 扩散 源是指因地震可能引发火灾、水灾、爆炸等 灾害的易燃、易爆物品和有毒物质的贮存设 施等。
3、地震发生时,在室外的防护措施
保持清醒,头脑冷静,敏捷反应。(关键)
室外,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 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刹车。
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远离高压线; 山坡上,切勿跟滚石往下跑,应躲在山坡隆岗背后; 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胁等。
4、地震发生时,在工作岗位的防护措施
2、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
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包括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 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 物抗灾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 和社会文明程度等。
3、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
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 震中距离; 震区人口密度; 建(构)筑物抗灾性能及分布密度; 发震季节和时间; 有无地震预报; 有无地震应急预案; 抢救速度; 人们是否具有防震抗震知识; 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性能
3、地震的宏观异常
地震发生前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宏观异常,包括 动物异常,但引起宏观异常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不 都是地震前兆。如天气变化、生理变化、环境变化、 敌害侵袭时,都可能引起动物异常。 发现动物异常,必须认真严肃地综合分析,与 非震的干扰因素加以区别。
4、地震谣言怎么回事?
谣言是关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某种不符合事实的消息。 中国有句古话:“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这是说 谣言可以杀人。谣言还会造成社会的混乱,造成人 们的心情紧张,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有的谣言 并不会产生什么恶果,而仅仅是一些虚假的消息而 已。谣言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反应了大众对社 会上某些问题的深切关注。造成地震谣言的主要又 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