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
一、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2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 (1) 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2)实验中,纸板应 于平面镜。
(填“平行”或“垂直”)
(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5)如果光线沿BO 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____(填“会”或 “不会”)与OA 重合,说明 了 。
二、平面镜成像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图9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 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 .B 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1、B1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
是 。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乙,甲和乙的要求是 ,原因 。
(5)在寻找像的位置时,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它重合,请你猜想原因可能是 (6)小明还发现实验时,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但看不清跳棋的 像,于是他用灯光将玻璃板两侧都照
亮,他能看见跳棋的像吗? 你的改进方法是 。
平面镜成像实验思考
1、用薄玻璃而不用平面镜的原因是什么?
2、用薄玻璃而不能用厚玻璃的原因是什么?
3、薄玻璃在桌面上应怎样放置?
4、为什么要用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
5、什么会用到刻度尺?
6、平面镜成像特点?
图2
图9
三、凸透镜成像
13.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
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5所示。
(1)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放好仪器,调节、和,使它们中心的高度,即都处在透镜的主轴上,叫共轴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
(2)小明在做实验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也接收不到烛焰的像,可能的原因是
(3)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
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
(选填“放大”或“缩小”)
(4)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
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
像。
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
烛焰的像是放大、的像。
(5)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
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
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
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14、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12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如图12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将观测记录在右表中.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③若在光屏上得到如图12所示的图像,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
若要通过调整透镜让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向
_____________(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调节。
图11 图12 图13
2
3
15、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 、B 两个焦距不
请你完成上表 并帮助他们分析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
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
结论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 。
16、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 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 物距u 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 与凸透镜焦距f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17.如图14所示,在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 、b 、c 、d 四处,其中蜡烛放在 处
图14
F
4
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 ___处得到实像最小.
18.小刚同学要选一倍焦距小于6cm 的凸透镜,他在光具座上做“凸透镜成像” 实验对甲、乙、丙三块凸透镜进行测量图15所示,保持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 ,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根据分析可以确定 凸透镜是小刚同学所需要的。
2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跟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v 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 =15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 =25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 处移动到30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21、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12所示是其实验的部分过程.
(1)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
(2)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为使光屏的象清晰,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移动.____________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是利用这原理制成的.
(3)在(2)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光屏位置处,则此时光屏应放在___________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此现象说明凸透镜的光路是_______________.
22、小芳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图11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 点是2倍焦距处。
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 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图15
乙 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