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审计学》第02部分作业参考答案_20110424
《审计学》第02部分作业参考答案_20110424
法和取证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提示:P130-131表格
五、计算题
用变动比率法(递减百分比法)计算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参阅网上例题)
1.某公司某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90万元,资产总额为340万元。试计算该公司该年度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如果近几年公司正在资产重组,重要性水平应当确定为多少?
计算:该公司该年度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C、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D、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E、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3、审计人员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依据,其包括(A.B.C.D.F)。
A.资产总额B、净资产C、营业收入
D、净利润E、净负债F.毛利
4、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包括(B.D)
A.经营风险B.重大错报风险C.控制风险D.检查风险E.财务风险
A、20% B、1.8% C、94% D、70%
7、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C)
A.详细审计策略B.抽样审计C.实质性测试D.控制测试3
8、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中,如果某一账户或交易产生重大误报的可能性,是由于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或与主观行为无关)所引起的,这种风险,称作(C)风险。
=83,190(元)
第七章内部控制系统及其评审(7)
一、判断题
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环节,会计与出纳员可以由同一个人承担。
(X)
2、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对某些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应分别由两人或两人以
上担任,以便相互核对、相互牵制,防止舞弊。(V)
3、文字表述法几乎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规模的单位,特别适用于内部控制系统不甚健全、内部控制程序比较简单和比较容易描述的小企业。(V)4、描述内控系统的三种方法不是相互排斥的,可以在同一单位内使用这三种方法。(V)
《审计学》第二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4)
一、判断题
1、审计准则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审计人员和审计行为具有制约功能。
(V)
2、审计准则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的。(V)3、独立审计准则是民间审计的行为规范,因而民间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参照执行。(V)
4、审计准则的实施,使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有了规范和指南,便于考核审计工作质量。(V)
1、[资料]新华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科有A、B、C三个会计人员,他们要完成如下几项工作:
计合理和运行有效的证据。(X)
10、如果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相对固定,则重大误报风险和审计检查风险在产生
的几率上是互为负相关的。(V)
11、如果重大误报风险水平较高,实质性测试应当采取余额测试为主,并抽取
较大样本量和获取较多的证据。(V)
12、重大误报风险的评估,直接影响审计检查风险,影响审计资源的配置,影
A、相关性B、地域性C、层次性D、时效性10、在经济效益评价中选用依据,不能仅考虑企业效益,还应当考虑(C)。
A、整体效益B、当前效益C、社会效益D、长远效益
三、多项选择题
1、审计准则的概念,其含义有(A.B.C.D.E)。
A、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B、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要求C、对社会提供审计工作质量保证D、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的
6、对于出现错报或误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或交易,可以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V)
7、审计人员如果对所发表的审计意见的正确性有88%的把握,那么审计风险便是22%。(X)
8、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越高,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也就越高。
(X)
9、初步评估的重大误报风险水平越低,审计人员就应获取越少的关于内部控制设
C、保管员与车间主任D、记录日记账和记录总账
3、所谓(B),是指不加以控制就很容易产生错误或舞弊的环节。
A.内部牵制B.关键控制点C、不相容职务D、内部审计4、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B)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实质性测试。
A风险水平,是指审计结论偏离客观事实的可能性在(B)
5.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着重考虑(A.B.C.D.E)A.行业环境的变化B.重大的关联方交易C.会计计量的复杂过程D.内部控制的薄弱E.存在未决诉讼和或有负债
四、简答题
1、简述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的目的、用处和注意要点。
提示:目的: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有效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18,400+〔0.01 X (290万元-100万元)〕
4
=37,400(元)
2.某公司某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200万元,资产总额为970万元。试计算该公司该年度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如果近几年公司营业收入波动较大,重要性水平应当确定为多少?计算:该公司该年度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38,300+〔0.0067 X (970万元-300万元)〕
的方法有(B.C.D)。
A.工作底稿法B、检查证据法C、验证法D、实地观察法E、核对法
2、内部控制系统按工作范围分类,可以分为(A.E)。
A、内部管理控制系统B、内部经营控制系统C、内部生产控制系统
D、内部销售控制系统E、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3、内部控制系统描述方法常见的有(C.D.E)。
A.观察法B、规划法C、文字表述法D、调查表法E、流程图法
8.如果内部控制系统是高信赖程度,审计人员可以更多地信赖、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在实施审计时可相应减少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数量。
(V)
二、单项选择题
1、以内部控制系统评审为基础,属于(B)。
A.现代审计B、系统导向审计C、内部审计D、管理现代化2、下列(D)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A、经理和董事长B、采购员与供销科长
A、财务报表B、错报或漏报
C、账户或交易D、审计收费
4、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A)。
A、审计风险就会增加B、审计风险就会减少
C、固有风险就会增加D、控制风险就会减少
5、在审计风险组成要素中,审计人员主观上能够进行控制的是(C)。
A、重大错报风险B、控制风险C、检查风险D、固有风险6、审计人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6%,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误报风险为30%,则检查风险为(A)。
5、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测试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对被审计事
项进行实质性测试。(V)
6、内部控制系统的高风险水平,是指内部控制系统未能防止或查出财务报表中包含的错误,而导致审计结论偏离客观事实的可能性大于30%。(X)7、一般来说,风险水平越高,可信赖程度越低;风险水平越低,可信赖程度越高。(V)
5、审计准则按照其性质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法规性的和指标性的两大类。
(X)
6、实施审计准则,可以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V)7、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则是由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负责拟定并颁发的。(X)
8、内部审计制度是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V)
9、与审计相关的法规其层次越高,覆盖面就越大,具体适用性也就越强。
A.10%-20% B.10%-40% C.20%-40% D.40%-60%
6、(D)是指被审计单位具有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且均能有效性发挥作用。
A、低信赖程度B、中信赖程度C、信赖程度良好D、高信赖程度
三、多项选择题
5
1、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测试,对抽查的样本审核时,一般采用
2、一般审计准则,无不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品德操行提出一个很高的标准,
而且把(A)视为审计工作的灵魂。
A、独立性B、客观性C、权威性D、真实性
3、实施审计准则,可以赢得利益相关者和(D)的信任。
A、审计人员B、委托审计者C、被审计单位D、社会公众4、我国民间审计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对执行(C)所作的规定。
E、是审计人员签署审计最终意见时的客观保证
2、审计准则的主要作用有(B.C.D.E)。
A、可以提高审计人员地位B、可以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C、可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D、可以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E、可以促进国际审计经验交流
3、根据世界各国现行审计准则来看,其内容大体包括(A.C.E)。
A、一般准则B、具体准则C、工作准则D、计划准则E、报告准则
用处:1.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2.评价审计结果;注意要点:
1.正确理解和处置质量和效益,成本和风险的关系;
2.把握好影响重要性确定的相关金额大小和性质的标准;
3.处理好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审计风险控制、审计方式方法之间的关系;
4.保持职业谨慎的态度。
2、试述重大误报风险水平、可接受的审计检查风险与相应所采取的审计方式、方
4.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一般包括(A.B.C.D.E)
A.评审控制环境B.评审控制活动C.风险评估D.评审监控E.评审信息系统和沟通
5、内部控制系统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E)。
A、合规、合法性控制B、授权、分权控制C、不相容职务控制
D、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E、复查核对和人员素质控制
四、计算与分析题
(X)
10、审计准则是对审计主体和主体行为的规范性文件。(V)
11、审计依据的相关性是指它要与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相关联。(X)12、审计准则和审计标准,就其演变历史来看,是并非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
(X)
二、单项选择题
1、审计准则,又称(B),是对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
A.审计依据B、执业准则C、审计假设D、审计条例
4、审计依据按审计目标进行分类,可以分为(B.D.E)。
A、评价会计资料真实性的审计依据B、评价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的审计依据
C、评价审计结论可靠性的审计依据D、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计依据
E、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有效性的审计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