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年四川省雅安中学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2017年四川省雅安中学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文章记叙父母酷爱读书,“我”受父母的影响,“我”对读书的痴迷影响了女儿;读书不但充盈了“我”一家三代人的心灵,而且还给予“我们”内心极大的快乐;读书让“我”一家三代人的生命得以浸润。
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语言特色+表达效果
第②段画线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如蚁附膻”“蚕吞桑叶”“蜂儿采蜜”,把“我”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B.使用有误,“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符合语境。
C.使用正确,耿耿于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符合语境。
D.使用有误,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与后文“读起来很吃力”矛盾,不符合语境。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套教育丛书关于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的实例收集的有300多个。
【解答】
A.正确。
B.错误,这是陈述句,将问号都改为句号;
C.有误,读书后面改为句号。
D.错误,将句子中的问号去掉,在这个引号之外加一个逗号;
6.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的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答案】
D
【考点】
表达得体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的得体。
【解答】
解答这道题时,我们要注意因为考查的是语言的得体,说话要分对象,看场合,有礼貌,有分寸等,分析本题:A中“一孔之见”B中的“玉照”是谦辞,C“求教”是指向对方请教,请对方“赐教”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二、阅读理解(34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尤今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
第⑨﹣⑪段记叙了阅读的益处,抓住关键句子“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故选C。
7.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⑫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1)“我”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
(2)读选文简述:书对“我”一家三代人有怎样的影响?
(3)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为什么优美。
(4)概括第⑧段内容,并谈谈的理解。
(5)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永不枯萎的树?
修改:在“还要”前加“而且”。
【答案】
D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D项,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人们”之后。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18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
B.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词语运用生动形象、准确到位,如“时时”表达出对读书的渴望是一种常态;“饥饿”形象地描绘出对书的强烈渴求。“如蚁附膻”“蚕吞桑叶”“蜂儿采蜜”运用比喻手法,把“我”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回忆了“我”青少年时代一次买书的经历,表达了“我”对书的钟爱之情,喜欢的书买不到,有一种失落感,就像失去一个至爱的朋友一样,所以心中才有一种说不出的疼痛。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变本加厉走投无路悬梁刺骨变幻莫测班门弄斧
B.洁白无瑕首当其冲食不果腹蜂拥而入甘败下风
C.各行其是蓬荜生辉黄粱美梦势不两立一筹莫展
D.历经沧桑不可思议金榜提名相辅相成谈笑风生
【答案】
C
【考点】
识记字形
【解析】
本题要结合字形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根据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
D.古代的文学作品多是文不加点,令人读起来很吃力
【答案】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解答】
A.使用有误,“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不符合语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答案】
B
【考点】
修辞手法的运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有误,强调了阅读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
8.下列句子的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刘教授的一孔之见让我受益良多
B.下次寄信,我将给你寄去一张玉照。
C.这群年轻人这么虚心的求教于我,我定会不吝赐教的。
D.我的身体已经好多了,感谢老师的垂问。
C.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只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有比这更惬意的消遣吗?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胜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答案】
A
【考点】
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修改:“收集的”移至“关于”前面。
B.一些家长为了子女不能按原计划升入相关大学而到处奔走联络。
修改:“为了”应改为“因为”。
C.参加会议的代表将盈利方式、信息转载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
修改:在“将”后面加“就”或“围绕”。
D.毫无疑问,人类对于自然有着天然的依赖,不仅人们要从自然中获得物质的满足,还要从自然中获得精神的慰藉。
【答案】
①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
②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
③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
母亲对读书的痴迷影响了“我”,“我”对读书的痴迷影响了女儿;
读书不但充盈了“我”一家三代人的心灵,而且还给予“我们”内心极大的
快乐;读书让“我”一家三代人的生命得以浸润。
“我”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影响,让读书成为女儿生命中的组成部分,成为生存之需求,继而快乐其生命,润泽其生命,这便是“我”最大的成就。
【考点】
散文阅读
【解析】
文章第①段记叙书对我的重要性,第②﹣⑧段记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我爱上了读书生活,第⑨﹣⑪段记叙了阅读的益处,第⑫段记叙养成读书的习惯受益终生。
【解答】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⑪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