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篇古诗文比较阅读题集锦与答案

二十篇古诗文比较阅读题集锦与答案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人谁不顾老,老区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概写诗人谪守巴蜀、受尽劫难的经历。

B、《酬乐天咏老见示》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谁都会顾及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沉舟、病树比喻自己的现状,虽有惆怅之感,却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酬乐天咏老见示》借桑榆比喻自己年岁已高,霞满天却暗含希望。

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阅尽人世沧桑之后消极、失望、与世无争,想要安度晚年的愿望。

二、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媞啊漄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悲声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日光。

跃马:指公孙述。

卧龙:指诸葛亮。

公孙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

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

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望>颔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和思念亲人的深沉感情.B:《阁夜》颈联用野哭千家写出兵戈未息,战祸相残,痛苦不堪的情景。

C《春望》描写了京城破败萧条的景象,《阁夜》全诗写冬夜凄凉寒怆的景色。

两首诗揭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痛苦,抒发忧国思乡、念家悲己之情。

D、这两首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释:南谷:地名,在永州乡下。

杪:树木的末梢。

引申为尽头多指年月或季节的末尾。

机心:机巧的心计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技是对远处风景的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作者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B:《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中最后两句是作者旷达之语,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作者见到麋鹿感到惊恐,形象的表现了作者久居穷荒之地而无可奈何的、孤独忧愤的心情。

C:《天净沙.秋思》描绘了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增加了一层荒凉感;《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描写了荒寂、清冷之景,烘托了凄清、冷寂的氛围。

D《天净沙.秋思》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都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前者以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

四、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观沧海》第四句展现了一派萧瑟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哀婉凄凉的悲秋意绪。

B、《龟虽寿》前两句否定了神鬼、螣蛇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C、《观沧海》和《龟虽寿》都表现能力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D、言为心声,人们常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说的就是《观沧海》和《龟虽寿》这类作品。

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必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二百二十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己亥杂诗其五》流露了诗人舍和不舍两种情感,诗人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不舍的是朝廷的黑暗势力和腐朽统治。

B、《己亥杂诗二百二十》后两句通过奇特的想象,表现诗人对人才热烈地渴望。

C、《己亥杂诗其五》中浩荡一词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己亥杂诗二百二十》中哀字表明诗人的痛惜之情和爱国之心。

D、这两首诗虽开头都含有深沉地悲伤愁绪,但后两句却表现出了诗人一心为国为民的壮志豪情。

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薛华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问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颈联属于实写,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

B、《别薛华》首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一语双关,把诗人和薛华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别薛华》两首诗终篇不着景物而形象婉然,气骨苍然。

D、王勃的诗歌壮阔明朗而又不失慷慨激越,这两首诗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七、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未央怀古张养浩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待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

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注释:未央:汉朝宫殿名。

故址在陕西西安。

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大业。

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伤感悲愤最主要的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B、《山坡羊未央怀古》中“见遗基,怎不伤悲!”一句是作者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的写照。

C、《山坡羊潼关怀古》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来表达作者对老百姓疾苦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山坡羊未央怀古》中用“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来表达自己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

D、两首曲都为张养浩的怀古之作,虽然都有深沉之感,但都体现了作者爱国忧民的情怀。

八、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遣怀杜牧落魂江南载酒行,楚腰黔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注释:江南:又作江湖楚腰:指细腰美女。

1、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赤壁》后两句巧借东吴二乔的命运,将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的很是蕴藉。

B、《遣怀》中借用了楚灵王好细腰与赵飞燕掌上舞两个典故夸赞扬州歌妓之美,流露出诗人的惬意之情。

C、《赤壁》巧借三国赤壁之战遗物折戟引出对历史的评价。

《遣怀》通过对昔日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表达自己对现时处境的不满。

九、九、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赤壁唐代: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下面对两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两项是:()(3分)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操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E.杜诗则暗含对操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宋代: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首句写了诗人登上高高的北固楼,放眼望去是美好的神州风光,不禁兴起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B、《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尾句指明了时令为秋季,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深夜难以入眠,心怀祖国山河的心情。

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最后通过一问一答,表达诗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充满愤懑之情;《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用眼前万里江山表达词人虽苍髯白发,但却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D、两首词中辛弃疾都通过寥寥数语,描述了一个萧条破败的风景画。

•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小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三节描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为下文诗人直抒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作铺垫。

•B、《春夜喜雨》中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猛,后者说明了雨极大。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怒字使秋风拟人化,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春夜喜雨》中的尾联紧扣题目中的喜字,些想象中雨后的清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色。

•D、这两首诗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笔下,但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各异,前者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后者赞美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十二、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陵驿二首(其一)•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过零丁洋》中颔联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和个人遭遇。

B、《金陵驿二首(其一)》首联用夕阳下落之动反衬人沉思之静,引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悲恨。

C、《过零丁洋》和《金陵驿二首(其一)》分别用丹心照汗青和啼鹃带血归表明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

D、文天祥的诗具有崇高气节,悲壮情怀和血性精神,这两首诗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