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水的组成【课前预习】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色、臭、溶于水的气体,能用集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可以用法收集。
2.氢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火焰;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
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先。
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
3.检验氢气的浓度时,发出,表明氢气不纯,则表明氢气较纯。
4.氢气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5.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将的木条伸入其中,木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将接近管口时,气体能燃烧,产生色的火焰,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6.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和。
由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7.蒸馏水是物,又是物,还是物。
【课堂练习】1.水是纯净物的特征是()A.由同种分子组成B.能洗净许多物质C.是无色的D.是透明的2.下列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 天然气、水、液体空气B. 氢气、海水、烧碱C. 纯碱、矿泉水、食盐D. 汞蒸气、干冰、生理盐水3. 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4.小兰通过电解水实验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现象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A. 该技术使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催化剂B. 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源C. 水分解和氢气燃烧都不会产生污染D 水分解产生氢气的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课后巩固】6.区别单质与化合物的依据是()A.组成物质的种类 B.组成元素的种类C.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 D.构成物质的原子个数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含有不同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单质D.由不同元素构成的物质叫做化合物8.现有下列物质:①甲烷(CH4)②氧气(H2)③硝酸钾(KNO3)④碳酸氢钠(NaHCO3)⑤一氧化碳(CO)⑥二氧化碳(CO2)⑦乙醇(C2H5OH)(1).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2).属于单质的是;(3).属于氧化物的是。
课题3 水的组成课前预习1.无无难排水小向下排空气2.淡蓝色验纯爆炸可燃性3.尖锐的爆鸣声声音很小点燃4.氢气+氧气水5.气泡少多氧气带火星复燃氢气燃着的木条淡蓝 1∶26.单质化合物不同种元素同种元素氧元素7.纯净化合氧化课堂练习1.A2.D3.C4.B5.D课后巩固1. B 7. C8.(1)①③④⑤⑥⑦ (2)② (3) ⑤⑥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纯净物:冰水共存物、干冰B.化合物:氨水、小苏打C.合成材料:合金、塑料D.有机物:Na2CO3、CH3COOH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3.以下应用与科学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A.地漏﹣﹣利用了连通器原理B.近视眼佩戴凹透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C.保持菜刀表面洁净、干燥﹣﹣防止菜刀表面生锈D.小苏打可用于食品加工﹣﹣碳酸氢钠可以和酸反应4.下列各组物质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B.KNO3、K2CO3、NaCl 三种溶液(稀硫酸)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D.NaOH、H2SO4、Na2SO4三种溶液(紫色石蕊溶液)5.小红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②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③在复分解反应时,元素化合价一定不改变;④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⑥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B.2 个C.3 个D.4 个6.金属是人类使用的重要的一类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铁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至今在世界金属产量中也排第一位B.“真金不怕火炼”,原因是金的金属性质很不活泼C.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钠D.光亮的铁块放入炭火中灼烧后会变黑,原因是表面附上了一层黑色的四氧化三铁7.为了让煤炭充分燃烧,方法可行的是()A.碾成粉末B.升高燃烧温度C.加以湿润D.加入石灰石8.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是A.为补充铁,提倡使用加铁酱油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C.用染色剂将过期慢头加工成“染色慢头”D.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加入过量的防腐剂9.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硬水与软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B.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不同类型的变化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D.用量筒取50mL水配制溶液,若俯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10.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指的是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11.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阳离子B.①和②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D.①和②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A.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B.过滤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D.将水加热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小雨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A物质的名称是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操作②过程主要发生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小雨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___(选填“软水”或“硬水”)。
经过操作③以后,小雨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14.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舌尖上最不可缺少的味道,如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均涉及到氯化钠。
(1)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图1是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原子的_____(填字母序号)有密切的关系。
A 最外层电子数B 核电荷数C 电子层数D 相对原子质量(2)图2描述了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试用A、B、C所代表的微粒符号表示该反应的_____。
(3)图3所示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写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5.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跨海大桥,在这些钢结构的外表面还涂上了四氟型氟碳面漆树脂。
其中,钢属于_____(填“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使用钢的优点是_____(写一点即可);在其表面涂上面漆树脂的目的是_____。
海洋是一个“蓝色聚宝盆”,不仅有鱼、虾等海产品;还有丰富的油气、①鱼、虾类等富含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是_____。
②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6.兴趣小组欲探究Zn、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A所示,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中的现象为。
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四根金属丝依次替换为R、Ag、R、Cu,如图B所示,① 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则烧杯乙中的物质是,可得出Zn、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② 若甲中无明显现象,乙中R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则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a.R > Ag b.R > Cu c.R > Zn d.R < H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①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③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① (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② (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填字母序号)。
18.下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6NaOH+4CuSO4 =3Na2SO4+Cu4(OH)6SO4 ↓,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__(填“﹥”、“﹤”或“﹦”)7,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_____(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列___________(写出反应物即可)。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炒菜时加入料酒和食醋,炒出的菜別具香味,其原因之一是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4H8O2),试计算: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乙酸乙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答最简整数比)17.6 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