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渠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设计概况 拟建暗渠为连接上游水渠和下游主河道之间的过渡段,暗埋于公建广场回填土 下。
总长度 112 米,宽度 6.5 米,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基础底部持力层为黄褐色 碎石层 +级配碎石换填。
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圆拱框架结构。
设计标高底板结构 面从绝对标高 1.00 至 0.00 ,每 25 米设置沉降缝一道。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2、现场作业条件暗渠现有位置为已有河道,局部为已回填的场地,河床标高约 -1.0 米至 -1.8 米,已回填场地标高为 3.0 米。
河床淤泥比较深,厚度从 1.5 米到 5.0 米不等,淤 泥底部为黄褐色碎石层。
地下水位比较高,冬季水位在 -2.5 米左右。
此季节施工, 受天气情况影响比较大,基本处于冬期施工,气温多在零度以下,伴随着雨雪和冰 冻,施工难度比较大。
1、施工图纸、编制依据2三、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确定基础开挖和结构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开挖方式、施工顺序和基础处理措施、圆拱型框架支撑措施,选择适当的施工机械,并对施工作业队伍进行交底。
按设计要求范围和标高平整场地,为现场布置和测量放线、土方开挖创造条件。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桩、水准点,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作好轴线控制的测量和校核,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放出基坑挖土灰线、上部边线和底部边线以及水准标志,灰线、标高、轴线应进行复合无误后,方可进行场地平整和基坑开挖。
由工程技术人员、各专业工长参与钢筋的下料,模板、钢管、木方、槽钢、角钢、螺杆、螺栓等的提料计划。
根据图纸、方案及钢筋、模板、混凝土工程的有关规定结合工程结构的实际情2 / 22况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交底,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于节点大样及特殊作法,绘制出详细的大样图。
2、现场准备施工前,组织现场勘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预先开挖,邀请设计院、甲方、监理核实持力层状态,为确定施工方案做前期铺垫。
接入施工用水、施工用电,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和地方行业标准布置。
布置好进场临时道路和加工场地。
回填用得级配碎石、主体结构使用的钢筋、止水钢板等,以及钢管、模板、木方、螺杆、角钢支撑等结构施工材料提前进场,在现在提前加工。
组织好施工机械,土方用的挖掘机、装载机、土方车辆,主体结构用钢筋加工机械、模板机具、电焊机、发电机等调配和布置到位。
夜间施工时,要准备足够的镝灯、碘钨灯等照明设施。
在基坑土方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300mm位置时就停止土方开挖,人工进行修边清底。
做好钢筋、混凝土的进场计划,提前与厂家取得沟通。
确保大宗材料对工期不造成影响。
3、机具、物资准备作好测量仪器、机械设备调配,对测量仪器、进场挖土、运输车辆及各种辅助设备进行校核、维修检查、试运转,并运至使用地点就位;准备好施工用料及工程用料,按施工平面图要求堆放。
土方工程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表如下:(表1)钢筋混凝土作业机具:(表)4、劳动力组织组织并配备土方工程施工所需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组织安排好作业班次;建立技术责任制和质量保证体系。
配备10 名壮工配合挖掘机施工。
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及暗渠施工人员配备如下表:四、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第一步:测量放线。
根据施工图纸和预先开挖的情况,考虑一定的开挖坡度和开挖深度,将开挖范围撒上灰线确定。
第二布:开挖。
根据提前河道勘探的情况和现有场地标高,开挖深度预计约2.5 米至6.0 米,结合土质情况为淤泥层,开挖后可能向基坑内挤压,使基坑缩小,考虑一定的超挖宽度每侧1米。
开挖时边坡按1:1 放坡,开挖断面如下(以开挖深度4 米为例):第三步:基坑验槽。
开挖到位后,人工清除表面残留土层。
邀请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到现场四方验槽。
准备好2 米长钢钎,抽查地层下部是否有软弱下卧层,做好四方验收记录。
第四步:回填级配碎石。
基坑验槽后,回填级配碎石。
每回填500MM采用挖掘机或压路机来回碾压,分层夯实,压实系数按照图纸要求执行。
回填至底板垫层底第五步:浇筑底板垫层。
第六步:底板施工。
底板外采用砖胎膜,砌筑厚度240mm,高度同底板。
为保凝土与5 / 22底板一同浇筑。
按图纸要求,结构按25 米设置沉降缝一道,结合钢筋规格尺寸和整个结构长度,经与设计院协商,整个暗渠结构分为5 段,按下图设置沉降缝。
第七步:半圆拱形结构施工。
本涵洞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圆拱型结构,圆弧中心直径3250mm,板厚250mm。
模板支撑体系为圆弧钢管支撑+钢管支撑体系,木方采用40*70*4000mm木方,模板采用竹胶板。
支撑体系大样如下图:顶板侧面模板全封闭,顶部留3 米宽不封闭,提供混凝土浇筑操作面,混凝土从顶部滑入侧模内,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外脚手架采用钢管脚手架,沿暗渠两侧搭设,主要作用为工人操作提供操作平台,兼做模板固定支撑。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收光处理,达到终凝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加盖草帘子做保温处理。
涵洞内侧两端用彩条布封闭,生炉子加热,加快混凝土强度增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可以拆除支撑架。
10 / 2211 / 22ZZ / (H二002、模板支撑体系技术书模板支设加固概况:模板采用12 厚竹胶板,木方采用40*70 木方,支架采用钢管满堂红脚手架,圆弧部分由标准钢管弯成圆弧,支架立杆沿涵洞轴向间距@1 000. 木方间距150,φ 12 高强螺杆间距500*400。
1、模板验算1.1荷载计算:计算新浇筑砼的侧压力。
1/2公式:F0=0.22 c t 0 1 2V1/2式中:c——新浇砼重力密度为25KN/m31——不掺用外加剂取1.0 。
2——砼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11cm时取1.15V——砼浇筑速度2.0 (m/h)。
t 0——新浇砼初凝时间按200/(t +15 )(t 为砼入模温度取100C)F0= 0.22 25 1 1.15 200/(10+15) 2.0 1/2=71.56KN/m2F'0= c H=25×3.25=81.25KN/m2取两者较小值: F 0=71.56KN/m2 倾倒砼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取F1= 2.0KN/m2 荷载设计值: F 0 1.2=85.88 KN/m 2F1 1.4=2.8 KN/m荷载组合F= F0 1.2+F1 1.4=88.68 KN/m1.2外侧墙模面板计算:按三跨(跨度150)连续梁模式计算:①强度计算:M max=Km.qL2= M max/W式中:Km—取0.10q= 88.68*0.90=79.8KN/mL—背楞间距0.15mW—面板截面抵抗矩=bh2/6=900 ×122/6=21600mm3M max=0.10×79.80×0.15 2=0.18KN.m6=0.44<500/400=1.25满足要求!3、对拉螺栓计算: N=A s ×f=24.30KN12 高强螺栓承载力为 σ=0.18*10 6/21600=8.33N/mm 2 (满足要求) σ=8.33N/mm 2< [ σ]=13N/mm 2(满足) ②挠度验算: f=Kf.q. L 4/100EI 式中:K f —取 0.677q= F 0=71.56 0.9=64.4KN/mE —面板的弹性模量为 9KN/m 2I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bh 3/12=900×123/12=1.30*10 5 f=0.677 ×(64.4×1504) / 100 ×9000×1.30*10 5=0.19mm <150/400=0.375mm 满足要求2、背楞计算 按三跨连续梁(跨度 150)计算: ①强度计算:M max =Km.qL 2σ= M max /W式中: Km —取 0.10q — 88.68 ×0.15=13.30KN/mL —支座间距 0.50mW —木方弹性抵抗矩 =40*702/6=3.27*10 4M max =0.1×13.30×0.502=0.33KN.mσ =0.33*10 6/3.27*10 4=10.1N/mm 2<(σ)=13N/mm 2 满足要求!②挠度验算: f=Kf.q.L 4/100EI式中:K f —取 0.677q — 71.56 ×0.15=10.73N/mE —木方弹性模量为 9KN/m 2I —木方截面惯性矩 1.14*10f= 0.677 ×10.73×5004/ 100 ×9000×1.14*102式中: A s =0.36*3.14 ×102f- 钢筋强度设计值 :215N/mm 2每根螺栓承受荷载:88.68×0.40×0.50=17.74KN<24.30KN 满足要求!4、钢管支架顶部圆弧杆件验算支座间距为螺杆间距400mm,按三跨连续梁验算①强度计算:M max=Km.qL2式中:σ= M max/WKm—取0.10q—0.5*88.68 ×0.5=22.17KN/m L—支座间距0.4mW—钢管抵抗矩5.08*10 32M max=0.10×22.17×0.4 2=0.35KN.mσ =0.35*10 6/5.08*10 3=69.8N/mm 2<(σ)=215N/mm 2满足要求!②挠度验算:f=Kf.q.L 4/100EI式中:K f—取0.677q—71.56 ×0.5*0.5=17.89KN/m E—钢弹性模量为2*108N/mm2 I —钢管截面惯性矩1.22*10 5mm4f= 0.677 ×17.89 × 4004/ 100 ×2×108×1.22*10 5 =0.01<400/400=1.0 满足要求。
5、扣件抗滑力验算大横杆与立杆采用旋转扣件连接,连接点荷载值为:Vmax=88.68*0.5*0.4/2=8.69KN,每个旋转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为:RC12K,NRC>Vma,x 满足要求。
6、立杆或横杆稳定性验算立杆或大横杆承受轴线压力,取最大受力Vmax=88.68*0.5*0.4/2=8.69KN ,最大步距1000m。
m杆计算长度:L0=0.5h=0.5×1.0m=0.5m长细比:λ = L0 /i=50cm/1.58cm=31.65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ψ可查表得:ψ =0.913;立杆的截面面积:A=4.89cm2=489mm;2截面模量:W=5.08cm3=5080mm;3ψA =8.69*1000/ (0.913*489 )=19.46 〈215N/mm2 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