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起步教学谈

作文起步教学谈

——习作起步教学谈内容摘要: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初次接触作文,由段到篇,是个转折点,所以,习作教学又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

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三年级孩子的写作水平。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三、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四、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

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在课本的《积累与使用》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习作”这两个字。

学生对这两个字既有因好奇而产生的兴趣,又有因恐惧而产生的高不可攀心理。

那么,如何在这个阶段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留住学生的兴趣,并使其兴趣盎然,在习作之路上顺利起步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

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

我们能够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

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

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

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非常高兴。

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

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

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

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

还能够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展开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如展开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

又如展开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因为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展开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

这样不但能够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能够大面积地提升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能够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使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

”②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动写作水平的提升,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习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实行分析。

如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每一自然段作者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总写秋天的雨的特点,再具体地描述秋天的色彩、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况。

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不但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秋天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是如何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具体生动,以及对写景的文章能够怎样布局。

又如《小摄影师》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写人记叙文,我在教学中特意从习作角度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悟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就这样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能够适当摹仿。

例如在写三上第六篇习作——写去过的地方时,这时就能够引导学生摹仿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来写一写我们的宁夏。

在写作文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宁夏的资料。

接着让学生先模仿第一自然段写一写宁夏所处的位置及简介,再模仿二三四五六自然段用总分的段式写一写宁夏的商业,美食,旅游,夜景等方面的内容,再模仿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郑州。

这样,一方面学生有的写作的大概模式,另一方面对郑州又比较了解,写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亦为主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3、增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

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水准,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

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

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使用语言文字,写作水平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

在教学中,必须增强诵读训练。

此外,我还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好词好句积累本,不但要求准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学生把课上及课外搜集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并背诵下来,增加背诵的量。

通过读,写,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能够提升我们的思维水平和写作水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所以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

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

学生能够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升写作水平。

三、增强练笔,说练结合。

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这习作教学的总要求中,突出了练笔的性质。

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中练是关键,练说练写,“练”是协助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

如何引导学生“练”呢?1、紧扣生活,练说练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

茅盾告诉我们:“理应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不过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

有一些老师说:“三年级的学生还小,缺少课外读物,不善于发现,所以作文学生觉得可写的东西不多。

”其实不然,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优势,挖掘作文源泉。

在训练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所看、所见、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饲养的宠物、街心的公园、使用的电器、参与的家务活、自然中的鸟兽鱼虫、来往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有,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分析。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练说练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2、说真话,吐真情。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

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

内容千编一律的,缺少新意,有时甚至给学生下个评语也很难,但就是觉得不对劲。

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

如何引导他们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呢?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肯定表扬。

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准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错误的。

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在回忆中找真。

如写“难忘的一件事”,能够从“为什么难忘”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到少年,从校内到校外。

说说生活中以前有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受教训的、后悔的、令人伤心的、令人高兴的、令人气愤的、打击最大的”一件事。

这样可使一个平常题目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学生惊叹题意的广泛,在生活、回忆中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来写,这就可免去无米下锅之苦和抄袭杜撰之弊。

第三、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细细品味,体验真情实感。

学生一旦有机会无拘无束地实行口语交流,他们能尽情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了真话,再让学生动笔就不会空话、客套话一大堆了。

3、展开想象的翅膀,多练写想象作文。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想象作文是学生最喜欢的习作体裁,在想象的王国里,学生思维敏捷,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往往此时妙笔生花,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个点,经常组织学生听童话、读童话、讲童话,进而引导学生写童话、写科幻故事等。

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设计一些适合想象的作文题,如《长大了,真……》《20年后的……》《……的自述》,鲁迅在逝世的前一年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因为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相关主题